土村風情--天涼好個秋
文章來源: 土村藥師2007-06-30 09:12:46



不知不覺
, 秋風乍起, 太陽把它那熱情的光芒傾情奉獻給了不久前還是滿目青蔥的大地, 於是, 山坡上溝溝坎坎的莊稼地, 漸漸呈現出一片成熟的景象. 早熟的莊稼已經由綠色變成了黃色, 總有一些晚熟的莊稼還在拚命的開著花, 並不甘心的生長著嫩綠的葉子,於是不知不覺間大地就這樣的變成了一片斑斕色, 而遠處的山坡上則是層林盡染, 姹紫嫣紅, 土村的秋收就在這一片斑斕之中開始了.

 

土村最開始收獲的是土豆, 這種亦菜亦糧的食品與土村的父老鄉親有著難舍難分的感情,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農忙缺糧的季節, 在它還隻有乒乓球大小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果腹了. 在農曆七月中, 挖土豆開始了. 這個農活不是很累, 通常是用犁把埋在地下的土豆翻上來, 然後老人和孩子跟在犁的後麵把大大小小的土豆揀起來就行了, 然後把還開著花的土豆秧子放在一邊擺放整齊就行了. 幹這個活往往使孩子們比較開心, 因為眼看著從地裏收獲了一堆堆小山似的土豆, 大家都覺得比較有成就感. 何況有了土豆就意味著不用一味吃野菜了, 總算是給自己長期處於饑餓狀態的腹中增添了一種有別於以往的主食, 所以在收獲土豆的日子裏土村暫時告別了饑餓, 村裏到處飄滿了烤土豆的香氣. 這種烤土豆是將土村特有的針狀鬆樹葉作燃料, 將洗好的土豆埋在燒紅的灰燼裏, 過大約半個小時, 就可以吃了, 那種表皮烤得很焦而裏麵很綿軟的新收獲的烤土豆也是土村孩子在秋天難得的美食. 但是這種烤土豆卻是不宜多吃的, 因為土豆中含有微量的龍葵堿, 少量無毒,大量食用會引起中毒. 記得有一次我因為貪吃這種新鮮的烤土豆, 引起嘔吐, 把媽媽和外婆嚇壞了,他們以為我吃了什麽不幹淨的食品, 送我去醫院打了針才回家. (順便說一句, 當我多年後來到香港, 20港幣買到一個西式烤土豆吃時, 我怎麽也吃不出土村的那種天然的烤土豆的香氣).

 

收罷土豆的地裏要準備種菜, 土村多種的是大白菜和圓白菜, 也種少量的蘿卜, 這樣可以保證土村在整個漫長的冬季有菜吃. 隨後而來的是大麵積的秋收, 這樣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後, 在陣陣涼爽的秋風裏, 土村人開始收割穀子, 高梁, 玉米; 穀子和高梁需要把帶有糧食的穗連著秧苗一起割下,然後運到場院裏割下穗, 磨去殼, 玉米則需要直接在地裏把玉米掰下來,剩下的玉米秸最後割下作牲畜飼料. 這些農活無疑是很累的, 但是在一年四季裏, 土村隻有在秋天才呈現出一片興旺景象, 因為莊稼人一年的勞累有了收獲, 盡管收獲的糧食還不完全屬於自己, 但是畢竟是不用每天吃野菜了, 所以土村在秋收的日子裏空氣中漂浮著新糧食的香氣, 而土村的父老鄉親也沉浸在這暫時的喜悅裏.

 

在土村秋收的日子裏,孩子們也放起了秋收假. 比較不同的是, 這次放假一般是在中秋節前後, 主要目的是幫助大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秋收工作, 比如把落在地裏沒有收拾幹淨的穀穗, 高梁穗或是帶有少量豆莢的大豆秧揀回來, 土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收割完了的地裏揀到的糧食是屬於自己的, 這樣孩子們去揀糧食的勁頭就更高了, 但是揀這些糧食是需要很小心的, 那是因為剛割完玉米和高梁的莊稼地, 那些玉米和高梁的秸稈比較粗, 而收割的茬口距離地隻有10公分左右,而且鋒利無比, 一個不小心,就會絆倒, 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一般家裏的大人不讓自己的孩子去這些比較危險的地方揀糧食,比較受歡迎的地方是大豆地和穀子地, 這些地方如果運氣好的話一天可以揀到十幾斤糧食. 尤其是大豆地, 在野外, 幾個大孩子可以把揀到的大豆秧連莢一起生火燒來吃, 那個味道也是很美的. 不過做這些一般要避開家裏的大人, 因為擔心引起火災, 所以大人一般不讓孩子自己玩火”, 萬一被隊裏的幹部看到輕則受訓斥, 重則沒收揀來的糧食,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中秋節是土村的一個比較熱鬧的節日,一方麵莊稼人肚裏有了糧食,比較有心情來娛樂一番, 更主要的是土村的人比較重視這一年來難得的團聚親情,所以在中秋節這天, 土村的男女老少會暫時放下地裏的農活, 開始他們難得的家庭聚會. 一般人家會做一些平時很少吃到的飯菜, 而再窮的人家也會給孩子買上幾塊棗泥餡的月餅.因此在那個年代裏土村的孩子非常盼望中秋節的來臨. 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 中秋節無疑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 何況土村的生產隊幹部還會把縣裏的電影放映隊請來,放幾場在當時比較時髦的電影.印象中放的最多的是<地道戰>, <杜鵑山>,<賣花姑娘>等等經典片子,可惜由於年代的久遠我都記不清情節了.

 

放電影時, 由於條件的簡陋, 這些電影多數是在露天場地在晚上才放的. 所以對於孩子們來講, 提前占好座位是必要的. 臨放映這天, 放映員會在隊裏指派的人家吃飯,熱情的鄉親們會把平時自己舍不得吃的一些年茶飯做給放映員吃,而家家的孩子們則早早吃完飯, 拿著自己家的簡陋的板凳,爭先恐後的跑去占座位. 在孩子們的眼裏,放映什麽電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占到一個好座位. 所謂好座位就是比較靠前的沒有擋著的座位, 那些占到好座位的孩子則高興的跳著,叫著,來晚了的孩子則不情願的把板凳放在了後邊. 這樣等放映員出來放電影的時候,會發現滿場地都是黑壓壓的孩子們,旁邊還有幾個大人在自告奮勇的維持著秩序. 隨後在陣陣秋風中, 伴隨著瑟瑟寒意, 土村的鄉親們愜意地享受著這難得的業餘文化生活. 電影的內容是反複的放, 反正就是那麽幾部,但是鄉親們卻百看不厭, 因為在難得的農村文化生活中, 這中秋節前後的土村電影節一年才有一次啊! 而土村的孩子們則更是沉浸在不同電影的情節裏,往往是電影放完好幾天,孩子們還在興奮地爭論著某個電影情節, 同時憧憬著下次電影節地來臨.

 

在我的記憶裏,土村的露天電影給了我很多的享受,它打開了我了解外麵世界的眼睛, 使我明白了土村以外的世界. 幾年以後我們全家返回了城裏, 當我坐在寬敞的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心裏不禁想起了我的那些土村的夥伴們, 想起和他們一起看電影的日子, 我還想,要是他們和我一起坐在電影院看電影, 那該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