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村風情—糧食! 糧食!! 糧食!!!
文章來源: 土村藥師2007-06-10 08:07:10

夏天的土村風光是美好的. 廣袤的土地上, 是連綿或散在的農田, 假如天公作美, 風調雨順, 那長滿了莊稼的田地如翡翠般鑲嵌在土村的周圍, 莊稼漢子們在半人高的玉米地裏除草施肥, 被太陽曬的黝黑的臉上掛滿了汗水,偶爾有粗口的聲音咒罵著不懂人事的燥熱的太陽; 而高高低低參差不齊的穀子地裏則盡是姑娘媳婦們忙碌的身影, 這些姑娘媳婦們大都是蹲在地上除草, 間苗.間苗的過程是很枯燥的,因為要除去雜草,按一定的間隙留下強壯的穀子苗, 他們慢慢的移動著因蹲時間長而麻木的雙腿, 在他們的身後是一壟壟除的幹淨間的整齊的穀子苗, 這些小苗就是秋天收獲的全部希望. 這個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 這也是為什麽多數是姑娘媳婦來做這類活的原因,因為在莊稼人眼裏,玉米地除草屬於大田的活計,大田的活計是粗糙的, 是該男人來收拾的,而間穀子苗是小田的活, 小田的活是細膩的, 是該屬於婦女們來收拾的. 這可能是土村一種不成文的男女分工吧.

 

在我的記憶中,土村種植的主要莊稼就是玉米和穀子. 除此以外,村民們還種植很多土豆, 土豆大概是比較容易種植的一種亦菜亦糧的莊稼, 在春天把帶有嫩芽的土豆塊按一定距離種在土地上,基本上不需要怎麽管理,就等著初秋的收獲了,在很多村民家裏沒有糧食的時候,大家寄予希望最大的就是土豆,因為土豆在隻有乒乓球大小的時候就有人不耐饑餓去挖了,而其他的莊稼都要等到秋天才能收獲. 土村的穀子是很有名的,顆粒飽滿,金燦燦的, 穀子磨去殼就是香噴噴的養人的小米.在村裏能夠常年都能吃到小米的人家並不多, 大部分的人家的飯食都是以玉米或土豆為主. 土村因為靠山並不出產水稻, 所以要是吃大米就要去城裏以高價買,而且這種買賣也不是隨意進行的, 要有糧票,還要有限製,價錢比任何的糧食都貴, 所以不到萬不得以是沒有人去買的. 因而平時能吃到香軟可口的大米飯無疑是一種夢想. 要是有哪家的老人和孩子生病或者是有娃娃出生的話,大家送的最高級的禮品就是一二斤大米外加幾個雞蛋,已經使主人家感激不盡了. 記得有一年年成很好,爸爸利用為鄰縣出產大米的地方打了一眼小小的機井作為回報,以和玉米同樣的價格為土村換購了2000斤大米, 基本保證每家都能分上幾十斤, 結果土村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 很多家裏有老人的人真的是含著眼淚來感謝爸爸, 惹得鄰村的人也紛紛來找爸爸想辦法弄一些大米.在那個年月做這些事情是有投機倒把的嫌疑的, 爸爸無奈隻好一一婉拒.

 

更多的時候土村的天氣是很幹旱的. 太陽把一腔熱情一覽無餘地撒在熱辣辣的土地上, 這時土村附近的河裏是見不到水的, 無論是玉米苗還是穀子土豆苗,在幹熱的土地上無精打采的支撐著他們脆弱的生命, 為了秋天能夠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收成, 這時土村的社員們就要擔水澆地了. 擔水澆地也是另一個比較勞累的活, 土村的很多土地是圍繞在村子周圍的,但是也有一些農田是散在在離村4-5裏遠的地方, 在我們沒有去土村之前, 這些離村較遠的農田也是靠人擔水灌溉的.據老鄉們說, 往這些地方擔水無疑是體力和毅力的挑戰! 因為生產隊為了不影響秋天的收入, 使這些沒人願意幹的活能按時完成, 對於每天每人挑水的數量是有一定的規定的, 而且每家都有定額, 完不成定額就會影響秋天的糧食收入, 有很多沒有壯勞力的家庭為了保證秋天的收入不受影響, 不得不和有壯勞力的人家進行勞動交換. 等到爸爸所率領的打井隊的師傅們給土村這些離村較遠比較貧瘠的土地打了幾口機井以後, 那種靠人擔水澆地的局麵才得以改善.

 

然而無論年成好壞, 土村的孩子們在初夏到盛夏這個季節都不得不放一段時間的假了, 因為農忙, 很多人家需要孩子幫手給地裏幹活的人送水, 還因為村裏的幾個老師除了媽媽以外全部都是家在農村, 他們也有自己的自留地需要侍弄而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在這個季節很多的鄉親們家裏已經見不到一顆糧食了,或者有為數不多的一點糧食. 土村自己是沒有學校的, 土村的孩子要上學是需要到離村6裏的鄰村去上學, 所以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帶飯,而那時的鄉親們為了能讓自己上學的孩子比較有麵子,一般給孩子帶的是沒有野菜或野菜相對較少的飯. 在農曆立夏前後, 土村的很多人家已經不能給孩子準備能拿的出手的飯食, 所以有的孩子就會挨餓. 因此學校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就放假了, 還美其名曰農忙假”, 因此很多人家也就不用給上學的孩子準備飯帶了, 這樣上學的孩子就既可以幫大人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還可以節省下一點飯吃, 而土村的孩子除了給地裏幹活的大人送水以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挖野菜接濟家裏.

 

在我讀小學的日子裏一共經曆了3個農忙假. 媽媽為了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也為了讓我學一些在農村生活的本事,因為爸爸媽媽也不確定我們要在農村呆多久,於是在放農忙假的日子裏,讓我也挎個小籃子和土村的孩子一起挖野菜, 記憶中最受歡迎的是苦菜, 蒲公英和一種叫做豬毛菜的野菜, 這些野菜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他們無毒,可以當飯來吃. 苦菜雖苦,但是用開水燙過摻上少許玉米麵蒸, 可以做成美味的苦菜餅, 當然也可以涼拌來吃, 在蔬菜缺乏的季節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因為沒有蔬菜, 孩子們體內的維生素嚴重缺乏,因此土村的孩子大都有口腔潰瘍的毛病, 而那個涼拌的苦菜和蒲公英是治療口腔潰瘍的絕佳食品.  多年後當我真的當了藥劑師以後, 我才明白蒲公英和苦菜都是中藥,民間用來清熱解毒,治療瘡瘍腫毒. 那個豬毛菜形狀酷似豬毛,卻沒有苦菜特有的苦, 但是卻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因此在所挖的野菜中最受歡迎. 還有那個榆樹錢兒, 是榆樹的果實, 新鮮的榆樹錢兒味道甜絲絲的, 呈嫩綠色,一串串連載樹枝上,好象串在一起的銅錢,所以叫榆樹錢兒。榆樹錢兒可以生吃, 也可以與麵粉一起蒸來吃, 我往往是放開肚皮來大吃特吃的.

 

在挖野菜間隙, 孩子們交流最多的就是吃什麽飯和怎樣做野菜吃最香, 孩子們不約而同的誇耀自己的媽媽做野菜飯最香最有經驗, 仿佛這樣就能填補自己空乏的腸胃. 因為吃實在是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 由於常年肚裏缺乏油水,土村的孩子仿佛不知道饑飽, 他們的飯量都奇特的大, 而家裏的野菜和糧食仿佛永遠也添不飽他們的小小肚腹,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往往是幻想一些能果腹的東西來進行精神會餐. 記得有一次, 我因為吃了爸爸帶回來的一個小小的麵包而在小夥伴麵前吹牛, 若得鄰家的一個生病的孩子向她的媽媽大哭大喊要麵包, 因為她從來沒有吃過麵包. 而她的媽媽在家裏沒有錢的情況下和別人借了4個雞蛋送到我家,求我的爸爸給她的孩子買個麵包回來, 我的媽媽當然沒有收她的雞蛋了,於是特別叮囑爸爸無論如何在第二天給那個孩子買個麵包回來. 傍晚當爸爸下班回來托我給那個孩子把麵包送去的時候, 我看到那個小女孩正坐在自家的大門口呆呆的等著,聽她的媽媽講,孩子已經在大門口呆了一整天了,一整天什麽也沒吃, 就是眼巴巴的等著爸爸給她買麵包回來. 當我回家把這個情況告訴外婆和媽媽的時候, 外婆和媽媽的眼淚馬上流了下來. 以後媽媽叮囑我, 不許和小朋友們吹牛自己吃過的東西.

 

,糧食! 糧食!! 糧食!!! 我在土村生活的日子裏聽到的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字眼. 對於缺乏糧食的鄉親們來講,這魔鬼附體的日子何時是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