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村風情--序
文章來源: 土村藥師2007-05-21 04:29:15

其實之所以開這個博客目的是為了紀念一個名叫土村的小村莊_______一個我從小生活過的地方.

 

我出生在中國的北方,4歲隨父母遵照偉大領袖的指示走五七道路,和外婆弟妹一起駐紮在一個名叫土村的地方,我的整個少年時代都是在那裏度過的,以至於我以後所做的所有的夢都和這個土村息息相關.

 

土村坐落在一個隻有山不見水的地方, 有百十戶人家,有鬱鬱蔥蔥的小樹林, 在我孩童的眼裏她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白天媽媽去村裏的學校教課,爸爸去鎮裏的政府上班, 2歲的弟弟和1歲的妹妹會和外婆在家裏,因為他們太小了, 而不到上學年齡的我會隨著村裏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起到處跑,那時也沒有人販子這個概念,中午餓了就隨便在誰家吃一口,鄉親們出於對我父母的尊重,都把我當成自己的孩子.他們真心地認為我們是城裏來的,是遵照偉大領袖的指示為了改變農村的麵貌而來的,而我的父母無疑是農村中最受尊重的人物.於是盡管媽媽一再告誡我鄉親們都不富裕,不許我吃百家飯,鄉親們卻總是把各種各樣的他們認為最好的食品,如桃啦,杏啦,核桃啦李子啦什麽的偷偷的塞給我, 以至於我的整個少年時代在村裏都備受寵愛.

 

而媽媽過後總是采用各種方法把我欠鄉親們的情還回去.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很多鄉親們的家裏糧食都不夠吃,媽媽班上總有孩子不能帶午飯,於是隔三差五的媽媽就要多蒸一點飯,帶給那個沒有帶飯的孩子.我家因為父母都掙工資,舅舅因為外婆在我家也不時地寄錢來接濟,所以生活比一般的鄉親家裏稍好一些,比較明顯的就是沒有斷頓.而村裏很多人家在農曆立夏前後家裏往往見不到一顆糧食,於是外婆和媽媽就將家裏所存不多的糧食摻上一些幹菜隔三差五的接濟一些家裏揭不開鍋的鄉親們.以至於多年後在外婆和媽媽的葬禮上有許多外婆和媽媽接濟過的人在她們的靈牌前長跪不起.有一個媽媽教過的學生紅著眼睛對我說, “當年如果不是你媽媽幫助我,我也許活不到今天”.這些讓我在利欲熏心物欲橫流的今天,真心地感受到我父母的平凡和偉大.

 

說到糧食, 記憶中有一件小事:有一戶人家由於將糧食賣掉給老人治病,以至於一連半個月家裏光喝土豆湯,她家4歲的小女孩每次端起碗都眼淚汪汪的對媽媽說: “媽媽.我要吃有米的飯”, 她的媽媽的眼淚在臉上淌成了小河,萬般無奈隻好把女兒抱在懷裏.媽媽聽說了,二話不說,就托爸爸從鎮上買回來2個饅頭給那個小女孩送去,小女孩的媽媽見了,一頭跪在地上……多年後當我讀到劉恒的小說<狗日的糧食>,深深地體會到了那種意境: 那些個年月啊,真格是: 狗日的糧食, 狗日的歲月啊!

 

人到中年就開始回憶往事了, 現在想來兒時的記憶能在你的一生中起重要的作用.於是我開了這個博客, 準備把我記憶中的土村一一展現給大家. 如有雷同之處純屬巧合.

 

: 我寫的<土村係列>和閣老寫的<土村傳奇>略有不同,閣老的作品極富傳奇性和可讀性,我的拙作是寫實,還請閣老原諒則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