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墨者不黑,誰能做到?
文章來源: GoBucks!2023-07-23 04:46:50

這話怎麽說呢?

這些年自從有了免費的機場行政酒廊通行證,一年可以去十幾次,我每年外出旅遊還不多,正好對我比較合適。

我發現,一些人隻喝進去一瓶水或一杯酒,而大多數人進去後就放開肚子,大吃大喝,尤其是年輕人,我也包括在內, 生怕虧了。

這次回到了久別的廣州探親,住一個在美國最不高大上的歡朋酒店,它離醫院最近,但上帝給了我一個驚喜。這個酒店是我在希爾頓住過最好的旅館之一。房間非常不錯,跟五星級的沒太大差別。樓層高,都是大落地窗,有點擔心被人看到。我在外麵觀察了一下,外麵很難看到裏麵,但晚上有燈光是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些。

旅館的早餐更是每天不一樣。每天都吃的很飽,恨不得再多吃一點才行。感覺是我這次撿到了金子。可惜好景不長,因水土不服,得了腸胃炎,折騰了一塌糊塗。美式的民主到了別的國家往往會遇到水土不服,何況是人呢?國內的餐館普遍比較油膩,無油不歡。我吃慣了清淡的一下子不容易適應,尤其三年多沒回去了。如果我少吃點,也許會沒那麽嚴重?

我吃了一天清淡的粥,品味了過去農村的艱苦生活,腸胃基本恢複了。酷暑高溫天氣,人揮汗如雨,體內消耗大,容易得腸胃炎。我開始少吃些,而且吃得比較慢,這樣容易消化。

免費的東西誰都願意多拿。大躍進的年代,有公共食堂,號稱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去可以任吃,而且免費,甚至家裏都不需要做飯,有的地方政府連家裏的鐵鍋都沒收了,要吃飯隻能到公共食堂才行。我出生晚,沒能趕上這個火紅的時代。我的記憶當中,基本是饑餓,即使是吃飽了也很快又餓了,除了肚子裏的蛔蟲,還有吃的質量差,碳水化物為主食,能量不大。 公共食堂的概念其實是非常好的。如果今天還在繼續,估計全世界的人都願意來中國訪問定居。可是物質有限,共產主義的理想因為沒有物質基礎而告失敗。如果公共食堂的想法能夠進行充分討論,恐怕也不會被執行。某位領導可能在想,公共廁所可以有,為什麽就不能有公共食堂?

什麽人能這麽自律?我一直沒搞清楚。是身體的問題?多吃容易傷身。年輕人消化能力厲害,多吃一點沒問題。大胃王比賽鮮有老年人參加。真要是參加可能會死在比賽當中。也有可能的機場酒廊的食品不好吃,比外麵的餐館差多了。沒錯,我發現除了中國的比較好些,其它國外的都普遍有質量口味上的問題。

總的來說,世界上要嚴格控製自己是件非常難的事情。我還沒達到這樣的控製能力。也許跟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有關係,老是有一種內在的不安全感。吃除了享受以外,還需要考慮別的因素,比如下一頓飯在哪裏。當然由於精神壓力而多吃的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