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結束了,誰贏了?
文章來源: GoBucks!2021-08-08 09:15:40

當然是體育強國美利堅合眾國(見下圖)。雖然美國的金牌總數隻比中國多出一枚,但是銀牌(美國 41 vs 中國 32)和銅牌(33 vs 18)以及獎牌總數(113 vs 88)都遠超過中國,說明了美國體育的深度,廣度和實力,而不是某幾個項目上的。

圖一:東奧獎牌統計。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體育實力也得到迅速增長。有些項目還引進國外教練和技術,使這些項目得到迅速提高。跟美國不一樣的是,中國的體育搞的是舉國體製,而美國則是草根運動。什麽是舉國體製,百度百科已經有很好的總結,比如,

舉國體製是指以國家利益作為最高目標,國家體育管理機構在全國範圍內調動相關資源和力量,國家負擔經費來配置優秀的教練員和軟硬件設施,集中選拔、培養、訓練有天賦的優秀體育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等國際體育賽事,在比賽中與他國競爭,爭取優異比賽成績、打破記錄、奪取金牌的體育體製。“

請注意,在中國,“國家利益”是最高目標,這不光是對體育,其它也一樣,而美國則是個人利益為主,個人做好了,國家沾光,當然人家不願意國家也沒辦法。中國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其曆史原因的。自從解放以來,中國基本按照蘇聯的模式來管理,體育也不例外。凸顯國家利益也跟一黨專政有關,黨跟國不分。國家從小培養選拔,從場地,設備,設施到教練,國家在你身上投入巨大,你當然要付出,這是沒得商量的。場上表現不好,導致輸球,被人罵是正常的,誰要你拿國家的錢?拿錢辦事,太正常不過了。

相比之下,在美國,國家在個人身上沒有太多的投入。這次著名的NBA運動員,凱文杜蘭特,參加東奧是沒有薪水的。美國的體育是草根運動,全民體育,參加體育是完全自願的,自己選擇的,自己出錢,國家沒有任何幫助。我孩子從小就參加社區的體育活動,參加各種項目的訓練比賽,都是自己掏錢的,而且都很費錢。如果孩子要繼續下去,尤其是進入比較高水平的比賽,花費就更大了,比如服裝費,場地費,設備費,教練費,旅行費,等等。這些都沒人報銷,連稅都沒法免,都是自願的。成績比較好的,具有職業潛能的也許能夠得到讚助商的幫助,但也是有限的。美國有老中培養孩子體育,也就是推體育娃,是為了能上頂級大學,這完全是違背了體育精神,也讓娃不開心。也就是說,首先應該是喜歡,上學才是其次。

美國這樣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首先,政府是靠納稅人的錢維持,沒法搞中國那套從基層選拔人才,也無法養類似於業餘體校那樣的機構,因為根本不需要,靠民間即可。在那樣一個自由社會,是很難選拔一個兒童,放棄學業,放棄一切,進行集中訓練。這次美國有不少運動員都具有大學甚至好幾個學位的,要不就是在校生,中國的有幾個?他們一旦離開體校國家隊,謀生恐怕是個問題,因為他們大都數文化水平都很低。一些女運動員可以選擇嫁豪門,其他的就業是個大問題,貧困潦倒的報道也經常有。

美國的稅收體製可以讓民間發展全民體育。在一個普通社區,各種體育設施都會具備。如果社區比較富裕,那麽體育設施就會更加豐富,更加現代化。我曾住過的社區,光棒球場橄欖球場就有好幾個,加上學校的設施誰都可以用。相比之下,中國這些年來經濟發展迅速,高檔的住宅區到處都是,但有幾個像美國這樣的,帶有大眾體育設施的社區?我是沒看到過。有的基本都是民間辦的,為了盈利。球場,球場,你哪去了???我想,老百姓如果在城市規劃中有更多的話語權,他們肯定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我不清楚中國的舉國體製每年的花費是多少。拿再多的金牌似乎跟老百姓的體育毫無關係。金牌總數第一,獎牌總數第一,也隻是滿足了所謂的“國家利益”,這個抽象的怪物。老百姓每天還是在擁擠的環境當中找地方鍛煉。能否把學校的設施開放給街坊鄰居?能否少建點高樓大夏?多建點大眾體育設施。但目前老百姓對他們交的稅是沒有發言權的。對美國人來說,國家拿不拿金牌似乎跟自己沒有太多關係,反正都是別人的錢,拿不拿是他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