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閉上你的臭嘴
文章來源: GoBucks!2021-07-30 09:41:46

最近幾天,發生了中國奧運女子羽毛球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爆粗,引起轟動。不大清楚該女運動員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但她肯定不是第一次在比賽場上爆粗,難道她的教練領導不清楚不製止嗎?我印象當中,中國運動員從來沒有在國際比賽場上爆粗的。爆粗肯定是不對的,不管在什麽場合,這涉及到個人教養,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在國際場合,這涉及到國家的榮譽。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禮尚往來的國家。孔老二的遺產把國家打造成了一個文明古國。為了塊金牌而爆粗實在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行為,必須杜絕,必須懲罰。此外,這個事件也讓我想起了這些年所觀察到中外體育比賽當中的叫喊。

視頻一:國罵也上了本次奧運體育比賽。體育中的叫喊是否應該有,能叫喊什麽,值得探討。

體育講究禮貌和公平。違背體育精神的即使贏了也不光彩。中國很早就有類似的爭論。以林語堂為代表的認為國人缺乏西方的“費爾潑賴“(fair play),比如做事和競爭缺乏光明正大,喜歡玩不擇手段的行為。這個毛病到現在也沒有被除掉,似乎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可見非常頑固。當時的魯迅卻抱有不用看法,認為對方如果是壞人就不必這樣,但他並沒有明確定義什麽是壞人,難道全憑自己的感覺?這點似乎跟雷鋒的說法也很類似,比如對同誌要有春天般溫暖,對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同樣的問題,誰是你的同誌?從我本人的經曆來看,我的理解是,需要你的時候就是。從曆史來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行為在過去幾十年都有發生過。所以所謂好人和同誌都是不靠譜的。不管怎樣,在體育上,應該不會把比賽的對方當成壞人對待,否則就是戰場了,所以必須執行“費爾潑賴”。

西方的體育非常重視費爾潑賴,否則就是弄虛作假,不是體育了。這樣的比賽不會精彩,而且還會妨礙體育運動的發展,是絕對要禁止的。拿美國來說,從運動員到裁判都有很明確的要求。比如少兒的棒球運動就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從年齡,家庭居住地,穿什麽樣的鞋子,用什麽樣的棒球棍等等都有詳細的說明。 在職業方麵就更加嚴格,這裏麵不但是運動本身的問題,還涉及到生意方麵,因為體育是一大賺錢的項目,不認真不行。誰喜歡看打假球?過去因為裁判不公,其實也跟人的能力有限有關,經常發生裁判漏判誤判的事件,導致不該發生的結果。現在科技發達了,可以用錄像回放去核實場上的判決。這次的歐洲杯足球比賽就普遍使用了錄像回放,讓人感覺比賽基本還是公平的。當年馬拉多納在世界杯上用手進球的誤判應該來說是不會再重現了。

球場上的喊叫目前還是一個模糊地帶。過度的喊叫的卻是有影響比賽,尤其是對手的可能。比如網球當下,女運動的喊叫就非常失控。有的運動員叫喊聲聽起來像是叫床,很不雅觀。記得美國名將薩雷斯(Monica Seles)就是其中的一個。

視頻二:網球名將塞雷斯發明了喊叫。

我有一陣子常看乒乓球,裏麵也有不少得分後的叫喊,但不知道他們都在說什麽。你如果也好奇,說不定也想山寨一下。我從網上收集了一些說法,供參考:

運動員在贏了一個球之後喊叫,是一種慶賀和鼓勁的行為方式,喊叫時往往伴隨著肢體動作。乒乓球運動員激情吼叫是一種習慣,尤其是在大賽中,贏了關鍵球後總會吼一聲,每個運動員喊的都不一樣,比如丁寧會喊‘sa’,王楠喊的是‘ja’,這是一種情緒的釋放。”

張怡寧是yo,王勵勤是sore,郭躍是ju,王皓是sha……比賽中放鬆自己,因此我會這樣吼叫。張本智和小時候,張淩對他的教誨“比賽中感覺自己有點弱的時候,可以通過大喊來給自己加油打氣”.......就是那一聲:“jo lei jo.......”,音譯為“朝雷”

P.S. 在賽場上過度的去吼(例如每得一分就去吼),是會讓對手和觀眾反感的。頻繁的吼叫聲會影響對手的情緒,以損害他人為代價,為自己鼓氣加油的行為確實不妥。

過度的給自己打氣,過度的慶祝,做侮辱對方的手勢行為都是違背體育精神的,必須禁止。

前麵提到的羽毛球運動員恐怕是精神壓力很大,畢竟輸贏非常重要。有金牌,除了得到房子,將來的經濟狀況也差別很大。但不管怎樣,需要有底線,尤其是代表國家去參加比賽。人家高爾夫運動安靜得很,同樣能夠進行比賽,何況並非所有的羽毛球乒乓球運動員都這樣在得分後大聲叫喊的。如果叫喊越演越烈,肯定會得到注意,到時裁判有權利去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