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今年為什麽又沒拿到諾貝爾獎?
文章來源: GoBucks!2017-10-06 05:48:02

華人又沒拿到今年的諾貝爾獎。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科學的大獎,可以說是珠穆朗瑪峰,對中國人來說,尤其重要。如能拿到此獎,後半生就一切都解決了,科研經費就不用多說,而且還有更多,更多您想不到的東西。比如說,著名的老楊,在西方除了物理界以外,恐怕沒幾個人知道。在中國可了不得。不但家喻戶曉,而且還能得到上帝的最後一份禮物,我看這肯定跟諾貝爾獎有關,沒有直接關係,也有間接的。總之,拿諾貝爾獎不光是個人的榮譽,還有更多的人和團體跟著沾光,比如家庭,學校,黨和國家等等,是一種雞犬升天的效應。拿諾獎絕對不是個人問題。

華人拿不到獎跟教育體係比別人差有關。跟西方相比,中國人科研起步晚,大多數人的科學教育也還停留在掃盲,啟蒙時代,同時國家又極不願意學習國外的教育經驗,隻有靠自己摸黑探路。這樣做不但風險很大,而且耗時耗工,學費高昂,跟中國人普遍喜歡走捷徑很不一樣。可見,整個教育體係不像是中國人在掌管,背後像是有一種黑色勢力在控製著,這您知道的。

科學的探險往往是被好奇心驅動的。可是中國教育體製從頭到尾都是為了應試而建立的。這有一定的曆史原因。遠的不知,就拿改革開放後的高考來說。文革期間上大學是靠推薦,裏麵靠關係走後門的不少,非常不公平。全國高考在當時,包括現在,仍然還是中國最公平的一個體係,當然毛病也不少。也可以說,是高考決定了中國的教育體係,決定了中國科研人才的素質未來。而這種體係嚴重地違背了科學的基礎,也就是說是好奇心驅動的。可以說,中國人老拿不到諾貝爾獎,缺的就是這個。沒有好奇心,就沒有行動,追求,就不會有發現,就不會有結果。按理說,中國有十四億人口,絕大部分都不是好吃懶做的,拿諾貝爾獎應該跟拿兵乓球冠軍一樣,是會經常發生的,是完全可以預測到的。

此外,有好奇心在中國是非常危險的。文革時代,您要是好奇港台外國,偷聽海外電台,跟外國人交談,被人發現都是犯大罪的。現在雖然有所改變,但您要是打聽不該打聽的東西,評論不該評論的,都能讓您惹上麻煩。您可以好奇您自己,但絕對不能好奇懷疑黨和政府。有人說,這根科學沒啥關係。其實並非這樣。很多巨大工程項目都是黨和政府決定的。不可否認當中的不少項目是合情合理的,但還是有個人領導好大喜功的項目,有的甚至是一種浪費,危險的項目。比如三峽大壩的修建,這跟科學有關。全國範圍的大規模空氣汙染,水汙染等等,也跟缺乏科學的計劃決策有關。類似這樣的重大決定,以後還會有更多。可以說,沒有自由就沒有科學。

跟西方的科學家相比,中國科學家還要有不少額外的事情要做。過去有政治思想教育,早請示,晚匯報,不能專心科研。科學家不但要對自己的學科負責,更要對黨和政府負責,實在是太累了。不少華人出國之後發現很多事情比國內簡單化了,專業化,沒有什麽思想工作,政治學習。搞科研的,隻要讓係主任,項目負責人高興即可,根本沒有什麽黨委書記之說。讓係主任,項目負責人高興本來就是件麻煩的事。當然,在多數情況下,還是項目負責人更加重要。隻要您能把項目帶來,係主任當然高興。所以說,中國人要想拿諾獎,趕超國外,必須先幹掉黨委書記。否則,就跟百米賽跑,人家輕裝上陣,您偏偏要背上幾十斤的石頭跟人瞎拚,贏的可能性有多大,誰都會知道。給科研人員增加額外負擔是沒有什麽理由的。

我們的鄰居日本同是亞洲人,但人家諾獎拿了不少,可見完全不是人種的問題。科研跟體育競賽類似,任何拖累的東西必須甩掉,否則您很難贏人家。上述的幾個問題必須要解決,否則中國人將繼續跟諾獎無緣。對於一個十四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這樣的結果似乎很難說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