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馬、張、裘、趙的特色-讀汪曾祺《西山客話》(一)
文章來源: 瑞冬2015-06-18 10:16:52

 

最近讀了已故作家和劇作家汪曾祺先生的《西山客話》。汪先生曾任北京京劇團編劇三十餘年,和京劇演員相交甚篤,對京劇藝術也有獨到的見解。在《西山客話》一書中,他對幾位京劇大師的特長,有簡要精當的評論。對今後欣賞他們的表演,相信會有幫助。

他說馬連良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家。馬形態瀟灑,在台上極度鬆弛。這是因為馬連良角色準備工作非常認真。為在現代戲中演一個抽旱煙的老漢,他會手拿一根旱煙擺弄一整天。準備足了台上自然就放鬆了。馬連良台上很講究台步。在《一捧雪》中,他演三次藏杯外逃的莫成,無一句詞,但三次步法不一,三個“水底魚”,利索、自然,一次比一次遑急,能因此贏得三個滿堂好。

張君秋得天獨厚一條好嗓子,甜、圓、寬、潤。他發音主要靠腹部呼吸,共鳴量大,如濃茶釅酒,味道醇厚。張君秋嗓子還有個特點是富於彈性,高低收放運用自如。《秦香蓮》中的二六“我叫一聲殺了人的天”,拔到旦角能唱的最高音,他還能婉轉回環,美聽之至。他極會換氣,常在眼上偷換,不留痕跡。

裘盛戎將花臉藝術推到一個新階段。一般花臉常以氣大聲宏,粗獷霸悍取勝。但裘盛戎講究精當細致,別有韻味。他視劇情需要,不一味地在台上喊叫。《群英會》中黃蓋唱“俺黃蓋受東吳三世厚恩”,他獨把三字拔高,從而表現了黃蓋因恩重而甘願冒險詐降的決心。裘派花臉還從程派那兒得到啟發。《智取威虎山》李勇奇“掃平那威虎山我一馬當先”那句,別人都在“馬”後換氣,而裘在“當”字後換,從而使得“先”字唱得響亮、充沛、酣暢。

趙燕俠最令汪曾祺佩服的是吐字,讚為一絕。趙燕俠每個字都清楚。田漢曾說她字是字,腔是腔。先把字吐正了再運腔。再就是她的嗓音清、淨、明亮、脆生。嗓子能久唱不敗。她演全本《玉堂春》,《白蛇傳》,都是一人演到底。《沙家浜》中“人一走,茶就涼”的拖腔,十四板,她唱得毫不吃力。

讀後我想到現在的花臉,和裘盛戎比,都覺得太一味追求高亢,好博觀眾的掌聲。觀眾似乎也隻要喊得響就叫好。昨天在Youtube上看到裘盛戎,張君秋,譚富英的《二進宮》,裘的聲音就把握得很得體,像一個老臣在皇娘麵前說話。而有些演員,如尚長榮演的《二進宮》,就有點太聲大氣粗,過於追求一個高響。最近還在Youtube上看了2007年北京京劇團紀念60周年的演出會上,趙燕俠,張學津,李長春演的《沙家浜》的“智鬥”。八十歲的趙燕俠仍能一氣將“人一走,茶就涼”的十四板拖腔穩穩當當地唱下來,難怪演胡司令的李長春忘了自己的角色,在台上伸出大拇指叫好了。

【注】內容擇自汪曾祺《西山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