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了楊絳的《我們仨》……
文章來源: 瑞冬2013-09-05 07:15:13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寫的是她和丈夫錢鍾書以及女兒錢瑗(小名圓圓)的人生回憶。書是圓圓去世,錢鍾書也撒手人寰後,楊絳踽踽獨步餘生時寫的。這是一位九秩老人的回首,文筆平實而樸素。作者寫這本書,我想並不是為了留名,而是為了自己心靈的慰籍,所以寫得隨心隨性,有些地方不免有點零碎。
 
讀完這書,合卷最令我難忘的,不是作者楊絳,也不是國學家錢鍾書,而是他們的女兒圓圓。圓圓自幼就是一個乖而聰慧的孩子。她幼時出麻疹後,又得痢疾,正好有人送來了白沙枇杷,楊絳不敢讓她吃。她就一人在旁邊默默地玩,最後終於忍不住過來拉拉媽媽的衣角,看著媽媽,眼邊掛著一滴小淚珠,無語的懇求多麽叫人心疼。圓圓非常懂事非常善良,長大後自動承擔了照顧父母的責任。在文革浩劫中,父母遭到批鬥,她沒有像當時很多的年輕人,為了表示“革命”,就毆打老子,揭發媽媽,對爹媽動輒訓話。她隻是將一張遮人眼目的“劃清界限”的打字報貼在門口,然後悄悄地坐在媽媽身邊,為媽媽編結衣服。並偷偷買了錢鍾書喜歡的糖果,帶給父親。她學校裏有人要鬥校長,她就力勸大家,說校長是好人,從而使校長逃過一難。住處有一位老太,被造反派勒令掃大街,圓圓多方給予關顧,老太極為感動,後來就敦促她兒子追求圓圓,終於使圓圓成了她的兒媳。
 
《我們仨》裏最動人的文字,我甚至感到不是楊絳寫的正文,而是附錄裏圓圓寫給父母的信。那是她得了脊椎癌後,仰躺在床上,翻身都有困難時,由照顧她的阿姨拿一塊板讓她墊著寫的。有些文字甚至是在醫院下了病危通知後寫的。信裏沒有怨言,沒有絕望,沒有痛苦的呼喊,而是處處用好言安慰二老,甚至調皮地畫上自己的臉譜。當我看到她臨終前一周,自己都不能進食時,還掛念媽媽,支撐著寫信告訴楊絳幾個又簡單又有營養的菜譜。從這些平常的文字裏,我感受到圓圓那最誠摯的愛,最真切的情,最美好的心。
 
楊絳早就有寫《我們仨》的念頭,但沒有動筆。圓圓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突然請求媽媽,讓她來寫《我們仨》,並列了章目,共十二章。那時,她已因癌症晚期而極度衰竭,但仍然勉力寫了五章,直寫到臨終前五天!楊絳書後附有圓圓寫的《我們仨》的手稿,從那纖弱的筆跡上,可想見她支離的病體。而那一絲不苟的標點,認真的擇詞改句,又充分體現了她堅強的意誌和一生認真為人為事的精神,多麽令人敬佩!可惜天不憐人,圓圓未滿六十就辭世了,真叫人悲哀不已。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