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 新年雜感 (一)回去過個年
文章來源: 瑞冬2008-02-03 06:03:27

屈指一算,中國的節日還是不少的:清明插楊柳,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月,重九登高......但這些節日都比不上過年,都不及過年那麽叫人感到重要。為什麽?我想大概因為過年真正是合家團聚的日子。中秋也講團圓,但常常是月圓人不圓,因而才留下了那麽多幽怨的詩歌。隻有逢到過年時,人們才想法聚到一起,回憶一年的辛苦,歡歡喜喜地慶祝一番,說一些美好的祝願,營造一番祥和的氣氛,捧出一顆誠實而善良的心,去準備又一年的辛勞。人生、親情、家庭,沒有比在過年的時候,更讓人體會得深刻的了。

我們夫婦在瑞典好多年了,起初好多個農曆的大年都是在一個北歐小城渡過的。小城沒有唐人街,也沒有多少華人。起初那幾年,每逢正月初一那天,我們就請一天假,在家“過年”。但那些“年”過得實在冷清無聊,周圍沒有一點節日的氣氛。兩人相對枯坐,無所事事。看窗外,有時是呼嘯的風,有時是紛飛的雪,風雪中不聞一聲鞭炮,不見一個人影。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越洋打幾個電話,給那一頭的父母拜年。那一頭熱鬧的聲音傳過來,一掛斷電話,心頭就茫然若失。出國出國,把“年”給弄丟了,不免叫人感到傷心。

但是,為什麽這麽長的時間不回去過年呢?理由似乎也不少,比如假期不長啦,孩子要讀書啦,工作緊張啦,上海冬天太冷啦。這些說法,是理由,也不是理由。反正在這些理由的搪塞下,一晃眼,多少年就從指縫中漏走了。現在二老都已年高,而自己也日益感到年歲逼人的威力。回首往昔,終於憐惜起故園的高堂,憐惜起辛勞的自己,終於下了決心,回去過個年吧!到父母膝下,去盡一次兒女的責任;合家坐在一起,去吃一次年夜飯,去看一次春節晚會的節目。飯菜不豐盛不要緊,聯歡會節目不精彩也不要緊,隻要家人聚在一起,那時光就有價值,那滋味就賽過醇酒。月解團圓星解聚,千年萬年長懸天空的星月尚懂得團聚,何況難享百年的人呢?

就是懷著這一腔情和意,我們登上了荷蘭航空公司的飛機,回家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