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衝傳》想起張昌紹
文章來源: 瑞冬2007-09-16 09:31:12


讀了嚴歌苓寫的《陳衝傳》,使我想起張昌紹。

張昌紹是陳衝的外祖父,也是我母校上海第一醫學院的藥理教授。他早年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獲博士學位,又到美國哈佛大學進修。於一九四一年回國,開創了中國現代的藥理研究。專攻人體神經係統的介質傳遞,成果卓著

他身材頎長,戴一副眼鏡,具有瞿秋白那樣詩人的氣質。且無論說話走路都不慌不忙,風度極好。當時同學都說,果然是倫敦培養的,一派紳士風采。

我沒有聽過他的課,他過早地自殺了,在中國曆史上那史無前例的時代。他自殺時,我正在讀大學二年級,祗學過生理學,還沒有學藥理學。但是知道上海第一醫學院有三大基礎醫學的泰鬥:生理的徐豐彥,藥理的張昌紹,病理的穀鏡研。他們是三根台柱,撐起了上海一醫雄偉堅實的基礎醫學的宮殿。
 
 張昌紹的自殺,當時在上海一醫的校園中,是一件頗帶傳奇色彩的事。聽說他是死在自己的書桌旁,安安靜靜地坐著,一點也沒有痛苦,如高僧圓寂,羽化登仙。他究竟服了什麽藥,如此安祥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查來查去竟查不出來。老教授生命之末的最後一招,都閃著智慧的光芒,真教人望洋興歎。
 
那年月自殺的多,或懸梁,或割腕,或跳樓,或投河,反正都死得叫人慘不忍睹。有一次我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看到一個人從六樓跳下,彭然一聲悶響,沉沉落在地上,如一個水泥袋,一動也不動,隻見殷紅的血涓涓地鋪開來,生命就離開了軀殼。每看到人自殺,我就想到張昌紹。如果他能把他的秘方留下來,可以讓多少痛苦的靈魂,安然地走向另一個世界啊。 
          
 
張昌紹自殺還有一點令人費解,那就是為什麽。因為那時他還沒有被隔離,沒有進牛棚,甚至還沒有被貼大字報,但他卻在一個晚上悄然去了。當時校園裏大家在傳說,說他一定是美國或英國的特務,不然怎麽會好好地自殺了。 
           
 
讀了《陳衝傳》,我明白了,他是為自尊而死。他在結束生命之前,曾為小陳衝寫過五個字:說話要和氣。這話看似平常,但在那個時代,是很不平常的。那是一個高喊“造他媽的反,滾他媽的蛋”的時代,是動輒“警告,勒令”的時代,是隨處可見“揪出來,砸爛狗頭”的時代。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的那些留過洋的老教授,有些已被無端關押,有些還被反扭雙手,押上批鬥台了。在張昌紹的教研組裏,人們已開始對他冷顏相對,準備對他下手了。老教授見微知著,知道他作為人的權利,人的自尊將在劫難逃。他是學者,麵對科學是講堂上的強者,麵對政治卻是刀板上的魚肉。為了保衛自己的尊嚴,他選擇了自殺。“士可殺,不可辱。”這是中國知識分子麵對強暴所顯示的骨氣。類似於張昌紹的,還有很多,如沉水的老舍,上吊的傅雷。祗不過文人比不上科學家,死得更慘烈更痛苦一點罷了。 
           
 
說話要和氣,對人要尊重。近四十年前一位老教授的遺言,今日讀來,仍叫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