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小記:忙中偷閑的一天
文章來源: 淡然2022-03-05 06:14:03

2021年10月31日,DC一日行。不為旅遊,卻在疫情中頂風出行,為了兒子!

老大2020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家工作。01年初就說準備四月搬去DC,且開始在網上找租房,但三月他去了次DC後,又說不急著搬了。後來又說準備八月搬,待他九月時說這次真要搬了,我們還真沒放在心上。兒子十月份開始網上看房,我們還以為隻是看看呢,慢慢地發現他這次看房比以前認真許多,我們才也跟著認真起來。有天中午在公司吃飯時,和一個同事朋友聊起,她兒子就在DC工作生活,朋友還熱心地給介紹了一個房產中介。結果兒子與這個中介一聯係,這遠程看房就更認真了些。

10月20日左右,兒子告訴我們他與中介約好了10月31日去實地考察,並邀我們與他一起去看房!這也算是給我們麵子了,因為我們早已說過他大學畢業就該在經濟上自立了。我們不幫他付錢,他還願意聽我們的意見,我們自然是樂意相伴。當然領導與我也是互相提醒,不要自說自話,還是要以兒子的喜好為主!

疫情中,盡量不在外留宿,於是決定當天來回。

按計劃,這一天準備看13套公寓,我們覺得能看10家就不錯了。結果朋友介紹的中介很棒,她計劃得非常好,基本不走回頭路,最後除了有一家忘了把鑰匙留在lock box裏,我們看了12家!看完最後一家,中介說讓我們好好商量一下,把想法告訴她,她可以根據我們的想法繼續找更適合的。這也是我們在來DC前的初衷,這隻是第一輪。

最後一個公寓對麵有個小公園,我們就在那兒休息一下。決定每個人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三個公寓,結果是我們仨個人選的都一樣,隻是順序有點不同,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待我們離開DC時,兒子已經選中了他最喜歡的,也正是最後看的那個公寓,這第一輪也就成了唯一的一輪,這網上看房再實地考察的效率真也是讓我們開了眼界!

兒子十一月就搬到了DC,開始了真正的獨立生活。想到自此開始,與孩子們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我得趁記憶猶新,努力把與兒子們在一起的時刻記錄下來,哪怕隻是些簡單快樂的片刻,存在我的人生銀行卡裏,便是日後美好的回憶。而從現在開始,DC也已不再隻是一個城市一個美國的首都,那是兒子生活的地方。去DC,也不再是遊玩,而是探親了,希望用DC小記來記錄與親人共享的好時光。

再回到10月31日,那個高效率的一天,記下忙中偷閑的片刻。

一大早,滂沱大雨中驅車去機場。登機後突見雨中日出,有什麽比這更好地開始新的一天呢!

飛機起飛,看波士頓的麵紗被晨光慢慢揭開,如蒙太奇般。

很喜歡DC的裏根機場,坐地鐵幾站路就到城中了。以前去DC都是我們帶著孩子們玩,這次是兒子領路了。一出地鐵站,就見中國城的牌坊。去過好些次DC,這還是第一次到中國城!

兒子一定猜出我心裏的念頭,比如可以在中國城吃頓豆漿油條的早飯,所以馬上解釋DC的中國城其實是名不符其實的,隻是掛了個牌坊而已。他邊走邊說著便把我們帶離了中國城,我隻得趕緊再抓拍一個中國元素。

這是一個星期天,所以清晨的DC靜悄悄。

連白宮前都是難得的寧靜。

白宮邊上的Eisenhower Executive Building, 是DC我最喜歡的建築。兒子自豪地說他在這兒的地下室打過保齡球,這孩子,玩常常是他自豪的來源 :)

白宮斜對麵的 Renwick Gallery 也是我喜歡的博物館,但兒子說一點也不好玩。代溝?也許我們看了不同的巡展?這次沒時間進去,而清晨的陽光將這幢小樓的建築細節與色彩突顯出來,又多了份我的喜歡!

因為約的看房子是從中午十二點開始,所以早上還有點時間閑逛,跟著兒子這個向導輕鬆地逛DC。

兒子一路給我們介紹著DC的曆史,我們才知道這個美國首都的規劃者卻是個法國出生的工程師、建築師與城市設計師。1790年,美國定都華盛頓DC,1791年,喬治華盛頓選中了Pierre Charles L'Enfant來規劃美國首都的城市藍圖,當時的國務院長湯姆士傑克遜給了L’Enfant很多歐洲城市的規劃圖讓他選擇。但L&rsqEnfant並沒有照搬照抄,而是融會貫通,他的設計中既受凡爾賽的巴洛克風格的影響又有倫敦城的影子。可是,一年後L’Enfant卻被華盛頓炒了魷魚,最後是窮途潦倒,死時分文沒有。

兒子說你們不是對DC的街道分布與命名感興趣嗎,可以自己去查看一下吧,其實挺有意思的。這小子,還給我們布置了功課!當然他也給了我們麵子,其實不是我們對DC的街道命名感興趣,而是我們每次總迷路,就抱怨這街道雖然用各州的名字命名很符合首都身份,但又加上數字,路又不直,跟迷宮似的!寫到這兒,想到當時聽了兒子講的設計師的故事,我還真興致勃勃地準備好好學習一下故事背後的故事,可到現在也沒做功課,真是個懶學生。下決心下次去DC前一定好好補課!也算是寫博的功勞吧,提醒自己努力學習!

不知不覺中走到這兒,領導和我同時問這是哪兒?原來是二次大戰紀念碑群!這些年DC也沒少去,但除了白宮當然是第一次就去膜拜外,其它時候毎次就是國家動物園、自然博物館、和航空博物館三點一線,再在博物館附近的Mall中間左右環顧一下。這以後,得借兒子在DC時,再多去看看我們不知道的DC了。

特別喜歡這兒的設計,當然與小導遊的設計背景講解也有關。

兒子說到點了,要去吃早中飯了,所以遠遠地望了眼林肯紀念堂,下次再來吧。想著還會有許多下次,就很開心!

兒子選的吃Bruch的地方是一家小旅館的小餐館,他曾在這家旅館住過,當時就說喜歡它家的早餐,等我們去DC可以一起去吃。

小餐館的室內非常古色古香,但那天的氣溫在50多度,按波士頓的標準,這就算暖和了,所以我們選擇了坐在室外。晚秋的陽光撒在身上,又透過樹枝散射在桌麵上,悠閑二字便如漂浮在空氣中了!

它家的scone每天口味不同,那天是薑與橙的配搭,很獨特,比想象的好吃!

這份叫Mary’s Berries, 非常新鮮的berries拌入ricotta cheese,,再加上酥脆的Granola, 超喜歡!

我們各自點了Chicken and Waffle, Shrimp and Grits 和 Egg Benedict, 都很美味!

這頓飯真是吃得很舒適,陽光、心情與食物都很到位的感覺!而錦上添花的是兒子說他來買單,謝謝爸媽專程陪他來看房!

兒子知道我喜歡看古舊的裝飾,建議我走前去旅館的一樓看看。原來這家小旅館竟然是DC連續經營最久的旅館,還有這個飯店還和米其林有點小瓜葛。想到網友雅佳園一家吃米其林如家常便飯,而我這可是第一次與米其林碰個邊,雖然連一星都不是,哈哈!

吃完飯便開始跟著中介看房, 還好都是步行距離,依然,到後來已經審美疲勞了。記得看最後一套時,我開玩笑說希望最後的是最好的,但心裏真不覺得還會看到更喜歡的。結果卻是被玩笑說中了,這最後一個成了我們大家都喜歡的一個,兒子現在就住那兒了!

三個半小時的馬不停蹄後,唯一想做的便是坐下來歇歇。咖啡館是首選,兒子說他帶我們看去一下他未來的"雲工作"場所之一。兒子說這家咖啡店的好處是是可以在那兒坐一天也不會被趕出去,因為它地方大,又不是在最熱鬧的地段。

我下午是不能喝咖啡的,否則便徹夜難眠了。結果人家還有啤酒供應,不錯!

再仔細一看,竟然還有個吧台!難道下一個時尚會是邊喝酒邊工作?

可惜我們還是被趕出來了,因為咖啡店4:30關門!

離預約的晚餐時間還有二個小時,兒子說去河邊走走吧,於是我們便又跟著小導遊邊聊邊走了。正是從這些邊聊邊走中,我感覺到了兒子真是喜歡上這座城市了。他如數家珍般地給我們介紹他熟悉的街道,他進過的辦公樓,他喜歡的餐館和咖啡館,還有他跑過的半馬線路和他準備搬到DC後跑步或騎車的線路…

快到河邊時,看到這幢樓,我這個政治白癡脫口說到怎麽這麽醜的樓,讓我想起了波士頓那醜醜的市政廳。結果領導卻說,這"水門"比他想像的好看許多,他喜歡!兒子乘機開我們的玩笑:這不是代溝吧:)!

還有在Potomac River邊坐一會兒,兒子說夏天的傍晚這兒非常熱鬧。

晚飯,兒子選了一家西班牙餐館 Boqueria。兒子自從和我一起去了西班牙一次,就喜歡上了西班牙飲食。前兩年我倆去DC,他也是選了家西班牙餐廳吃晚飯。

兒子愛吃的Croquette,有西班牙火腿與蘑菇兩種口味。

必點的西班牙海鮮飯,與在西班牙吃的挺象,那就是也有點夾生,味道不錯。

在西班牙時,我最愛吃的早餐是 Pan Con Tomate, 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烤麵包片上塗上橄欖油、西紅柿、蒜泥和少許鹽,但那酥脆的烤麵包與新鮮的西紅柿真是絕配,一口下去,滿嘴都被refresh的感覺!見到菜單上有這道點心,我好開心的,可惜一嚐卻非要失望,味道與西班牙的太不同了,一點也沒有清香的感覺。

還點了羊肉丸與烤茄子。我更喜歡烤茄子,塗在鬆脆的麵包片上,香!

晚飯後便直接去了機場,才想起那一天是萬聖節。

飛機慢慢升空,看著夜色中漸行漸遠的DC,想著兒子就要去那兒生活了,我的心也分出一些留在那兒了!

那一天,我們走了二萬多步,累且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