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繩”是如此短暫
文章來源: 魯冰花2021-05-01 18:32:47

           “ 認繩”是如此短暫

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預報有風還沒刮起來。

吃完早飯,女兒開車,和LD一起送兒子去機場,去遠方。又一次望著兒子的背影,呆了片刻。回到家,收拾兒子住過的房間,心裏覺得空落落的。

兒子來住一個星期,帶著工作。我和LD並肩作戰,變著法兒做好吃的:烤雞腿兒,燉羊肉,包餃子,烙餡餅,羊肉燴麵,肉夾饃等,幾乎每頓不重樣。女兒負責水果飲料。晚上,女兒在學習的百忙中抽時間陪我們打牌,笑語繞梁;說著他們的兒時趣事,百聽不厭。

女兒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回爐讀研究生,又工作;翅膀硬了到處飛,跑遍了亞,歐,非,南北美幾十個國家,見識了世界之廣;年近而立又考上醫學院,潛下心來鑽研學問之深。很顧家。去年幫我們賣了店兒,費好多口舌鼓動我們來到她身邊,說是不讓我們再流浪。做個病毒檢測,打個疫苗等瑣事都不放心,一定要開車帶我們去。這豈不是培養老年癡呆的節奏?

兒子前年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後在東部租房子自己住,現在在家辦公。既然可以在家辦公,何不跟我們一起住?節省費用也好有個照應。但他不想,說在外邊更自由些。像剛出飛的小鳥向往藍天,還沒飛倦。他說現在的房子7月到期,不準備續租,想搬到另一個城市住幾個月,再換地方,或許到西海岸去。邊工作邊體驗不同的地域風情。LD對兒子的生活態度不以為然,免不了諄諄教誨:你還年輕,別浪費青春,做好人生規劃,至少再讀個研究生,不啦不啦。我不發言。對兒子說走就走,拎個包包闖世界的人生是讚許的,羨慕的,年輕就是資本。但又不好跟LD唱反調。

又一代人,有他們自己的活法。更多的遵從內心,恣意,瀟灑,正是我們的人生所錯過的。

回首我這大半生,年輕時誌在四方,為著所謂的理想奮鬥,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不小心變成了“資深美女”。在家庭,社會的壓力下,“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該結婚啦,該要孩子啦。。等孩子一個一個到來,要對他們負責,給他們提供好的生存環境,又該為孩子奮鬥了。出國,買車,買房,選好學區,課外學鋼琴,學小提琴,學畫畫,學打球,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等孩子一個個飛出去,獨立了,驀然回首,已經老了,還沒為自己活過呢。白駒過隙,仿佛沒跳過去,掉進了時光的深穀。。“認繩”是如此短暫。

國內父母已到了風燭殘年。等疫情過去,第一要務是回國探親,盡量多的陪伴他們。然後再做長遠打算。LD的心願是探親歸來,在我們老房子附近買個小房子,種花種菜種果樹,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管理老房子也方便。女兒給我們的建議是,做“空中飛人”,美中兩地飛,在美國時就住她家,順便幫她做後勤。想去哪裏拎包就走,也沒後顧之憂。免得再買個房子一年空半年。等到逍遙不動了她自然會管我們。她說學醫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家人。

都入情入理,選擇誰的計劃要看他們誰能讓我短暫的“認繩”更“回晃”。

等雞子買回來,或清燉或紅燒再做決定吧。先快快樂樂過好當下,反正哪兒也去不了。你們說呢?

(寫到這裏,女兒又催我去散步。我說天氣預報說有大風:身邊有胖子的抱胖子,沒胖子的抱路墩。如果胖子路墩都沒有,把媽媽刮跑了你們去哪兒找?女兒隨手抓個書包,裝進去磚頭大的兩本書非讓我背著,說是增加什麽骨密度?唉,折騰!散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