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y案例解決篇 順道談談反戰
文章來源: 網上無名2008-03-20 15:52:19


首先謝謝昨天那麽多人給我支招兒,我看了之後,突然發現自己很沒用。當然了,三豐子看上去比我也有用不到哪兒去。

現在就來說說實際發生了的解決方案吧。

上文已經提到,老師來了電話。電話中她說,她發現阿小J不高興,可老是忙,最近才得空,叫她到跟前,問她為什麽每天不開心。“她把頭低下,什麽話都還沒說,就哭起來了。我發誓我完全不知道她是這麽地不開心。如果我知道,肯定早就采取行動了。我很喜歡她(I adore her)!我愛這些孩子,希望她們在學校都能高高興興的。他們就是我的生命。。。小J以前從來都很高興的,是我班上最快樂的小姑娘,可是現在她竟然這麽不快活,我太難過了。I really adore her, and want her to be happy at school.

既然老師這麽激動,我就隻好平靜了。於是我善解人意地對她說:這件事我是知道的,孩子有時不開心是正常的,孩子和老師的心情我都是理解的,問題是需要一點一點解決的。

她聽我這麽一說,也平靜下來,開始向我說明她的解決方案:她已經送兩個孩子去高年級學長那裏,就是所謂的conflict mediators,接受六年級大孩子們的調解。之後老師將給她們二人一周左右的時間,請她們盡量友好相處。如果調解無效,兩個孩子仍然成不了朋友,小J還是那麽難過,老師就給她們換組。

事後我問阿小
J,那些高年級同學都對她說了什麽,她說就是讓她和那個孩子分別介紹了情況,然後教育她們要彼此友好雲雲。我問她感覺是否好一點兒,她緩緩搖頭。看這情形,預計下周她就能夠如願以償地換組了。最近我也發現,這個看似形式主義的調停之後,阿小J的情緒明顯好轉,可能是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也可能是覺得自己的委屈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吧。

老師對我說明處理方法之後,還特意向我解釋了半天為什麽她不立刻給阿小J換組。“我希望盡量做到公平,更想讓她學習怎麽去處理這些問題。”

我在論壇上碰到一些母親,遇到類似情形時,抱定拒吃糖衣炮彈的決心,絕不被老師的甜言蜜語打動。我不知道我吃到的是不是一枚糖衣炮彈,不過它倒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當初阿小J向我抱怨,我不是不心疼。有的時候,她邊說邊傷心地哭起來,告訴我她如何地不開心,在學校裏如何無精打彩,一早起來,隻要想到要整天跟那個女孩子一起,她就特別想哭,我心裏也很不好受。阿小J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不愛給別人添麻煩;她也不是個記仇的人,不開心的事情總能很快讓它過去。如此多日不快,從前沒有發生過。看她那樣兒,我甚至想過直接去找老師,請她盡快給孩子換組。我不管那個不招人喜歡的孩子被換給誰,隻要不是阿小J就成。沒有不自私的媽媽,自私的媽媽都想把好的給自己的孩子,把不好的從自己孩子身邊趕走。

可是正由於我是自私的媽媽,我又多想了一段。

我想起有次回國,在兒童遊樂場,碰上一幫每天都去那裏、把它當成自己私有財產的孩子。我的孩子從小被我教育,凡事要謙讓寬容友愛,於是就站成一排在旁邊等。如此等了一下午,也沒挨著滑梯的邊兒。後來阿小T急了,走到一個比他高出至少兩頭的孩子麵前,毫不猶豫地給了那家夥一拳,之後便以勝利者的姿態,帶領姐姐和哥哥占據了滑梯。

那天孩子們終於玩兒成了滑梯,靠的自然不是等待和忍讓,而是勇敢的戰鬥。

看著他們玩兒,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當然知道他們沒有結果的等待多麽令人沮喪,不過同時我又不確定,一個從不言敗、節節勝利的人是否真就那麽舒暢快樂。

我喜歡老師通過第三方進行調停,雖然這步棋對於問題的根本解決無濟於事,但是它緩和了矛盾雙方的對立情緒,也讓大家都有一個平等申訴的機會。其實很多矛盾的擴大化,不在於矛盾雙方的相互淩辱,而在於渴望通過衝突拿回屬於自己的公平。成人世界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貓一天狗一天的孩子。在對這一點的了解上,一個小學老師,都比高高在上動不動就VETOVETO那的布屎總統覺悟高很多。



寫到這裏,不妨多寫幾筆,有點兒離題,各位看官不必跟bully的問題扯在一起。

昨天的反戰遊行,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知道有人會覺得我是個爛好人,盡想一些細枝末節的感情。可我實在很想寫幾句關於愛和仇恨,關於成人之間的衝突,關於仇恨給我們帶來的眼淚和傷痕。

衝突,小孩與小孩之間的,大人與大人之間的,國與國之間的,形形色色,均很難判斷好壞對錯。人人覺得自己一不小心掌握了真理,因此就有主持正義爭取權利的理由。可是衝突和武力,憤怒和仇恨,真能帶來和平與公義麽?

我自己是很沒用的——不能強硬地保護自己的孩子,也沒有讓孩子們學習強硬地保護自己。在子女論壇上看到的多數見解,都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看到勇敢的父親母親,我自問,我怕誰麽?還是我鬥不過什麽人?

都不是的,都不是。

我隻是相信,恨一個人,比愛一個人,要容易太多太多。

最近在讀老鬼寫的《母親楊沫》。看人世間基本信任的完全缺失,直到揪心地疼痛起來。可惜楊沫已經沒有可能看到兒子為自己寫的這一部傳記,否則的話,她一定會願意時光倒流,回到過去,跟孩子們一起學習如何艱難地去愛,而不是輕易地去恨、去背叛、去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