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美餐翹楚Blue Hill at Stone Barns
文章來源: 饕哥2008-06-08 12:12:08

By 饕哥

出紐約城約三十哩,在山巒聳翠的哈德遜山穀中,有一座洛克菲勒家族的農莊。近年來,這座莊園吸引了越來越多世人的眼光,不過這次倒不單單是因為莊園的魅力,而是一位新美餐名廚,Dan Barber, 在這裏開了Blue Hill At Stone Barns,使得昔日幽靜的山路中,出現了不絕於途的饕友,食客和慕名而至的芸芸眾生。



Dan Barber生長在上東城。性喜烹飪,年輕時遊曆歐洲。同很多紐約名廚一樣,在法國多間餐館曆練過。Dan Barber 有個兄弟David,頗有生意頭腦。兩人看準了紐約食客開始講究天然的健康美食,於是在2000 年在格林威治村,開了一家叫做Blue Hill的餐館,以本地Green Market供應的時鮮原料為招牌,竟然一炮而紅。 饕哥這幾年去過幾次,應當說菜式新,原料鮮,酒單好,廚藝亦不俗。但要說多麽了不起,其實也未必。故而每次回頭,都不是饕哥自己決定的。倒是饕嫂,對他們感恩節的一款火雞菜方兒,由衷喜愛。饕家的烤火雞,應當說受其影響不小。

Barber家人的感恩節大餐(來自New York)



紐約食客中,有一位洛克菲勒家族的David Rockefeller, 非常喜愛Blue Hill的佳肴。他家在Westchester哈德遜山穀中,有一座80英畝的山莊。這座山莊本來是供子弟學農的,其中有一座“奶牛場”,頗適合開家別有韻味的餐館。對於洛克菲勒家族的邀請,兩兄弟大喜過望,欣欣然在2004 年開了這家Blue Hill at Stone Barns。兩兄弟在農莊種菜種花種香料,養雞養鴨養牛羊,標榜自給自足。還有人想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 叫做“ Find the shortest, simplest way between the earth, the hands and the mouth”,紐約標榜做新美菜的名館子不少,可是哪家有這樣“新鮮”的賣點?“地利”既有,“人和”何難?捧場者無數。

不過,在紐約最不缺的就是好餐館。饕哥個性亦不喜附庸風雅。要讓饕家出城30哩去試自己並不十分推崇的廚師新店,自然也不是最方便的事兒,幾次定位後都因故取消。這次之所以成行倒要感謝一對朋友。他們住在餐館附近山間,是小有名氣的藝術收藏家,藏有Rembrandt 的真跡。他們的山中居所屬現代的International建築風格,裝修的十分有特點,均出自他們自己之手,曾刊登在一家雜誌上,這對喜愛山居和內裝飾的饕嫂很有吸引力。隻是沒想到30哩的車程,在Rush Hour競走了兩個多小時。紐約城中的兄弟姐妹們, 若您想去用晚餐的話,建議您訂晚上九點的台子,以免象饕哥一樣, 被困在車海中。 抵達山莊時, 天色漸晚。暮靄中,隻見山色迷茫,野趣橫生。剛剛脫離滾滾車海的饕哥,感覺進入了清新的世界, 精神格外舒爽。

餐館設在“奶牛房”中。 不過上世紀初巨族家奶牛睡的地方,比現在一般富裕人家還要寬敞明亮。看得出裝修是頗具匠心的。高高的屋頂上架著巧克力色的鋼架。奶油色簡單的牆壁, 高大典雅的門窗,室內敞通豁然,屋外風景如畫。堪稱是工業,農莊 風格兼顧的傑作。 這裏的菜是隨季節而變的。據說一兩個星期,菜式或有明顯不同。友人是常客,時值五月上旬,大家點的是有六七道菜的Tasting Menu。數周後寫此小文,對那些時令創新菜已記不住名字。隻記得用料之鮮,當在紐約餐館之首。

您看這款沙拉如何?散發著春天的氣息。



著名的“農家菜”This Morning’s Farm Egg, 蛋去殼生炸而成,外脆內嫩。



這道鮮貝也不俗。




廚師對每道菜,都小心烹製,盡量不破壞原味兒。同一般名廚不同的是,有些蔬菜,這裏敢於重複使用。象Asparagus, snow peas, mushrooms, 在各道菜式中紛紛出現。我想這同盡量用農莊自產菜蔬或許有關吧?但由於做法不同,絲毫沒有令人有重複的感覺。尤其有一種小蔥,侍者說剛剛採下,拿到台前,土溫尚存。 服務應當說很不錯。年輕的侍者介紹當晚的菜式時頗有自豪感,令人感受到他的激情。當晚配的酒也不錯。Tasting Menu的酒, 不可能是名釀。但口感均清新幹爽,同簡約新鮮的菜肴相得益彰。

餐後到朋友家小坐,欣賞他的收藏,印象深刻。回到家中已過午夜,行車不到4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