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英九的處境看台灣製度的一點優越性
文章來源: LevelII2010-01-11 14:48:28
一年多以前,身負台灣廣大民眾的熱切希望,馬英九靠著七百多萬張選票當選為台灣的最高領導。其氣勢之壯,無人可比,以致於人們說當時國民黨內隻有老大(馬英九)沒有大佬(連戰等前輩)。數不清的人都夢想,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毫無懸念;在他領導下,台灣會在8年內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這種局麵好象沒人能製約改變。

可是,馬英九上任後的一係列作為讓人大跌眼鏡。就兩岸關係而說,他任用的是身屬主張台獨的台灣的賴幸媛,不免讓眾多對統一還有感情的人失望。

就司法改革而言,在他主政下,對於眾所周知的扁案,司法機關遲遲未有動作;隻有在洪秀柱爆料瑞士給有關司法機關的確切證據後,才被迫動起來。動起來之後司法機關還是三心二意,讓重要證人黃芳彥到美國逍遙。這讓渴望司法公正的廣大台灣民眾難免心灰意冷。

就治國而言,馬英九任用劉兆玄為最高行政長官。劉身為學者,對民生疾苦難以感同身受。一場八八水災,讓執政團隊的真麵目暴露無遺,民怨衝天。

就國民黨而言,馬英九號稱改革,一再削弱國民黨的利益:先是打擊各地方派係力量,然後又取消退職將領的撫慰金,最後還要讓黨產歸零,毀壞國民黨黨工的飯碗。這樣的作為又怎麽能獲得國民黨內很多人的內心支持?

現在,馬英九的身分雖然是台灣和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但他的支持度卻已經很低,沒有了威望。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成了國民黨隻有大佬沒有老大,沒有人害怕馬英九。上個星期六補選三席立委,民眾用選票讓馬英九大敗!

從身負重望而氣勢如虹到現在的孤獨無助,台灣的人可以通過投票選舉這個製度來決定一個強勢人物的命運,而不是任由一個強勢人物來任意左右台灣的方向。單就這一點來說,台灣的製度有它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