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行(11):向雪山聖湖攀登(圖)
文章來源: 772007-10-01 17:04:19

洛絨牛場帳篷營地,為三座神山圍繞著,就在夏諾多吉的山腳下,而我們的目的地牛奶海和五色海更靠近央邁勇。出了宿營地先要越過一片大草甸子,這是群山懷抱中的一大塊平整草地,山上流下的瀑布泉水匯成一條條淺淺的小河,彎彎曲曲地從草地中間淌過,滋潤著肥沃的草地。高高的牧草長得太長了就自然倒伏在沼澤地上,新草有的時候就從老的草墩子上麵重新長出來,也不知道這樣漚了幾百年,幾千年,泥土黑得像墨一樣,發著腐爛的味道。三三兩兩的旄牛散布其間,或走或臥,或者在安靜地吃草。有的時候,犛牛的四肢都陷到泥巴裏去了,隻有寬大的軀幹露在泥漿上麵。我們走在草地上麵,就像是踩在席夢思床墊上一樣,晃晃悠悠,軟綿綿的,隻能把腳踩在草墩子上麵,才不至於陷下去。我忽然意識到,這不就是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草地嗎?如果餓著肚子,在饑寒交迫中,扛著裝備走上三天,才能充分體會那時的困難。

 
出發的時候我就想好了,如果我走在隊伍的最後麵,拍照的時候,停停走走,不會擋住其他人的路。另外,也許能把全團人馬沿著曲折小路上山的情景拍攝下來。
 

1. 過草地

這草地雖然好,但是卻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我雖然有幾雙防水登山鞋,但考慮到這次出行時間長,全部裝備要放在背包裏背在背上,從精簡行裝的角度考慮,隻能穿一雙鞋去,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多帶一雙備用鞋。考慮再三,臨出門的時候,還是從腳下脫掉嶄新的登山鞋,而換上我穿了多年的一雙綜合訓練鞋(cross training)。這雙鞋舒服跟腳,陪我跋山涉水走了很多地方,我信得過。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這次出行共19天,先去內蒙古塞罕壩上草原,然後才去稻城-亞丁,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麵跑,又沒有機會洗鞋,隻有這雙綜合訓練鞋吸汗和透氣功能最好,十幾天不洗鞋,大概不會讓我太難堪。誰想到,沒有帶登山鞋是我此行最大的失誤,這一念之差,讓我吃盡苦頭。這裏的草長得厚厚的,根連著根,不容易看出草皮下麵土地的軟硬,常常是一腳踏上去,一尺見方的一塊草地都跟著往下陷,水冒上來,我這雙鞋根本抵抗不住,走完草甸子,我的兩隻鞋子已經濕乎乎的了。

 


2. 穿越草甸子


走出了草甸子,就順著山溝開始爬山了。開始的時候,山勢較緩,坡度不大,大家有說有笑的很熱鬧,我昨晚睡得很好,今天的感覺也不錯,背著沉甸甸的相機、鏡頭和三腳架,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隻是拍照後加速追趕大夥兒的時候感覺心跳氣短。這在四千多米的高原屬於正常現象。不要說爬山了,昨晚睡覺前的臥床心律還達到
118/分鍾呢!


當人們從平原地帶進入高原地帶以後,空氣稀薄和缺氧狀態會造成一係列生理改變和病理變化。最常見的高原反應是頭疼、心跳、失眠等症狀。如果情況惡化,則可能出現致命的肺水腫和腦水腫。查遍中外書籍,發現很多文章都建議使用紅景天來預防和治療高原反應。但好像缺少係統、科學、有統計學分析的臨床研究報告。真正有確切療效的藥物似乎隻有一種叫作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其商品名叫Diamox)的西藥。這種藥的作用機製也不是很複雜:身體內有兩個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1)氧含量降低,(2)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氣含量降低對呼吸的刺激作用沒有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刺激作用明顯。在高原地帶,氧氣不足引起呼吸加速,在空氣中氧氣含量低的情況下,過度呼吸不僅沒有使血中氧氣含量增加,反而使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大大地低於正常值。血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會導致呼吸性堿中毒,在不知不覺中抑製了呼吸,使缺氧狀況進一步惡化。乙酰脞胺是碳酸酐酶抑製劑的,它的作用就是防止二氧化碳的過分丟失,糾正呼吸性堿中毒,讓人恢複正常呼吸。按照說明書,應該在上高原前兩天就開始服藥,上到高原後兩天後停藥,才可達到最佳療效。我按說明服藥,在高原缺氧狀態下,除了輕微頭疼,心跳加劇,從來沒有出現過嚴重的高原病。

 


3. 犛牛場的石頭小屋

 
來到山上,抬頭四下望去,山上鬱鬱蔥蔥,山坡上長滿了杜鵑花,雖然眼下不是杜鵑開花的季節,隻有葉而沒有花,但可以想像得出,在春夏之交,漫山遍野開滿了粉紅色和紫色的杜鵑花,這會是一幅怎樣的美麗景色啊!


一路上看到許多山泉,冰涼的泉水逐漸匯合成為潺潺溪流,順山而下,流向那一片草甸子。路邊不時可以看到成群的旄牛,偶爾還看得到牧民用山石蓋的小房子,房子蓋在溪水旁邊,簡單樸實,不加任何修飾,很有詩情畫意。在這仲秋季節,蒼鬆翠柏依然碧綠,而一些闊葉樹的葉子已經在秋風的撫摸下變紅,變黃,點綴在山腰上、山腳下。逆光看去晶瑩剔透。在不同強度和角度的光線照射下,每一棵樹每一片葉子的顏色都不同。漂亮極了,使我們感到濃濃的秋意。
 


4. 山間的小溪和瀑布

 
平常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杭州姑娘西施此時信心十足,拄著登山杖,奮力爬山。聽她說,在工作之餘,她每周要去騎車鍛煉三次,另外還有瑜迦訓練。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她和小強,一邊爬山,一邊把遊人遺棄的各種垃圾撿起來,放入袋子,倒入垃圾箱。這在平原地帶都不是每一個人能做到的,在這高原缺氧環境下,每一次彎腰,每一次轉身,都需要付出比平常多幾倍的努力。這不僅是在淨化環境,淨化神山,不是也在淨化心靈嗎?

 
隨著海拔越來越高,山上的大樹也越來越少。灌木的耐寒、耐旱能力比鬆樹還好,在鬆樹都不能生長的惡劣條件下,它們還能生存。但是在海拔更高的地方,也慢慢地不見了灌木叢的蹤影。整座大山上,隻有突兀的岩石和光禿禿的的草地。沒有樹木阻擋,我們的眼界豁然開朗,對麵一個垂直向上的巨大岩壁映入我的眼簾。岩壁上麵就是央邁勇的冰川下沿。在無遮無擋的絕壁之上,冰雪融化形成的冰河水好像收不住腳步,一下子從懸崖頂上直接跌下萬丈絕壁,形成了一條小小的瀑布。瀑布的水量不多,但落差很大,在黑色岩石的襯托下,明亮耀眼。我們上山的路上有很多這樣的懸崖峭壁,也有很多相關的佛教傳說。這可不是在內地旅遊景點常常聽到的那種編出來騙遊客的俗不可耐的故事,這些佛教傳說樸實無華,富有深刻寓意和禪理,細細琢磨,回味無窮。

5. 舍身崖


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喇嘛在這個絕壁上修行,與他作伴的是一個獵人。獵人每天把得到的獵物分一半給喇嘛吃。久而久之,他們吃剩下的白骨都堆成了堆。有一天,獵人看著累累的白骨,忽然良心發現,覺得這樣殺生太殘忍了,後悔莫及,決定以自殺方式贖罪。他用胳膊夾著她的兩隻獵犬,從這萬丈懸崖上跳了下去。他的真心懺悔感動了菩薩,菩薩讓獵人“飛身成佛”,把他的兩隻獵犬變為兩隻翅膀,讓他飛向天空。喇嘛看到這一幕,心想,一個手上沾滿鮮血的獵人都能成佛,我在這裏苦苦修行數十年,德行當然更高,就跟著獵人也從這個懸崖上跳了下去,沒有想到,他沒能成佛,卻掉到山澗下麵去了。這是我在當地聽到的一個故事,真實性無從考證,但裏麵的佛法卻夠我參悟一陣子的了。

 
上山前就知道,前一半路程是繞山盤旋向上走,比較平緩,後一半路程要沿著山溝直接向上攀登,山路更加陡峭。來到這一段路才明白,山路陡峭隻是困難的一部分,這一段山路既是登山者上山的通道,又是山上雨水下泄的通道。因為昨晚下了一夜雨,地上特別濕,很多地方都積了水,在人們反複踐踏下成為厚厚的爛泥,滑溜溜地很不好走。

 


 6. 濃濃的秋色


這時候就看出登山鞋的好壞了。鞋子好的人,不把泥水放在眼裏,直接從泥水裏走過去。他們手裏的登山杖也很有用,萬一腳下打滑,身體重心可以放到手杖上,不至於跌倒。我的鞋子不防水,又沒有登山杖,隻好東竄西跳,踩著石頭走,或者找稍微硬一點的路麵走。我的鞋底也不沒有登山鞋那種深深的花紋,在泥水裏一步一滑好不狼狽。
 



7. 沿著泥濘山路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