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慌亂與感情癮君子
文章來源: sansemao2007-05-08 06:38:12

就在我寫完婚姻的困惑和說明後,五一假期跟親人的一通電話,讓我陷入了慌亂,不知所措。

世界上有多少戲劇性的故事,竟在我們這個平凡的家庭裏發生。

本貓有哥有姐,因為跟兄長的年齡差距不大,關係尤其近。老哥第一個婚姻,本貓不看好,因為聽他說了半個小時,還是搞不懂他為什麽要跟那個女人結婚。當時本貓給了他一句:“我說我的想法,你好自為之。如果碰到自己傾心的人,你就知道我為什麽不看好。”老哥執意成婚,婚後半年果真碰到自己傾心的人,半夜三更給我電話說:“老妹,我有情況了。”第一次婚姻雖然費了些周折,也這麽了了。

老哥終於跟傾心的人結婚了。 這個比他小一輪的姑娘絕頂聰明,熱愛思考,有些頹廢,但是我想這也許是20歲女孩的特點,誰沒有個反潮流的時候,長大了,嘩眾取寵的棱角被慢慢磨平,她會是個很特別的女人。加上他們倆的相愛有目共睹,為愛結婚有錯嗎?所以,盡管老姐不是很滿意,說她不夠女人味,不會持家,喜歡幻想,對他們的婚姻,我還是投了讚成票,並說服父母和姐姐接受這段關係。

婚後,年輕的嫂子果真不理家務,不僅不理,似乎是深惡痛絕。國內婆媳關係總是難處。我家也不例外。老娘去了趟老哥家小住,回來牢騷滿腹,總的來說都是女孩不照顧兒子,兒子又要打理公司,又要照顧老婆,老婆不僅不願工作,還不願持家。我當時給老娘一句:現在有保姆,持家的事不用什麽抄心。人家不願意工作,兩夫妻過好好的,你別摻乎。難道你還要他離第二次婚不成?老娘頓時沒話說。我當時說:媽,有意見,跟我說,不要跟哥嚼舌頭。

過了一年,夫妻倆有了個可愛的小女兒,我為他們高興,同時也希望母性能夠讓年輕的嫂子懂事些,少些幻想,多些務實。但是,每次回國探親,總覺得嫂子越來越消沉頹廢,越來越不快樂,話也越來越少,不滿足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倒是老哥每回見麵都沒心沒肺地開心。我有點擔心。不過看到聰明伶俐的小侄女,我也懶得提醒,畢竟是別人夫妻的事,最好別亂攪和。

說起來,老哥對嫂子真的寵,她不願意工作,就在家呆著;一個人帶孩子累,雇個 保姆;在家裏閑著不舒服,要讀研究生,就鼓勵她考研,自費掏錢供她讀書。公司的事,老婆心情好,商量商量,心情不好,就讓她上網消磨時間,自己琢磨。就連早餐,也是經常是老哥給準備的。估計老哥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就這樣忙裏忙外,從來沒有跟我抱怨半句老婆的不是。

所以盡管感覺到嫂子的不快樂,我覺得這是婚姻57年的事,隻要兩人都願意攜手走過,慢慢會好的。但是這個五一老哥告訴我她愛上了另一個人!是個她?!

兩個月前,我將近三十的嫂子告訴我哥這個驚人的消息,說她自她讀研後,愛上了同班同學,一個犯有嚴重憂鬱症的24歲的女生,不僅僅在感情上產生強烈依附,而且兩人在肉體上的相互吸引也是他人無法替代了。她無法離開她,要住校,每周為女兒最多回家2個晚上。

我真的呆了!亂了!不知道該說什麽。就是你情我願,你濃我濃的婚姻也會這麽出其不意的崩潰嗎?

我不歧視同性戀,在舊金山浸淫多年,對這種性向選擇還是頗能接受。加上一個好友是同性戀,我覺得同性戀是上帝的事,無可驚訝,無可指責。

但是這次不一樣。我有疑問,我有理由懷疑她。如果她從來對男生沒有太多的感情和感覺,我沒話說,而且會支持她選擇自己的幸福。但是我親眼見證她對我哥瘋狂的愛情,我不能理解。

我知道嫂子年幼的時候,父母將她寄養祖母家,很少探視,到懂事後才接回。國內人覺得這沒什麽,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對孩子的傷害比任何事都大,會讓小孩有很強烈的被拋棄感,造成成年的心理問題。美國社會近年探討成人上癮的問題,即小時受過心理創傷的孩子,長大後容易上癮。其中一種就是感情上癮。病狀表現在不斷需求新的感情來刺激自己,充實自己,讓生活有生機。當一段感情經曆一段時間後,當事人會感覺乏味,疲倦,甚至憂鬱,沒有生活目的,缺乏快樂的感覺,於是當事人不得不重新尋找新的令人瘋狂炫目的感情,從此反複,沒有止境。

我想也許是我哥太好,我嫂子找不到厭倦的借口,於是認為是男人讓她厭倦。其實未必。如果經曆了這段瘋狂的關係——兩個情感極度饑渴的人在一起的你死我活的纏綿,當這段感情蠟燭燃盡後,她是否還會對女人感興趣呢?我懷疑,明明白白的懷疑! 

作為小姑和朋友,我非常不看好嫂子的新感情,一種瘋狂的可以不顧家庭,不顧一切的情感,有多少現實生活的影子?有多少虛空的幻想?未來的柴米油鹽在哪裏?日後的索索碎碎估計到了嗎?兩人都沒工作,兩人都不為錢愁。這種感情能經得起時間,經得起油鹽醬醋,經得起生活坎坷麽?愛情和情愛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是不是太幼稚,太瘋狂,太癡迷,太執著?

我可以體會她的痛苦,無論她是否同性戀。但是作為她的朋友,我希望她靜下心來,關照自己的心,真正地照顧自己的需求,不要被表麵的癡狂所迷惑,不知心所終。佛祖說:人最怕的就是貪嗔癡。不幸的是,她都有。我哥需要幫助,她更需要幫助。她現在是在驚濤駭浪中瘋狂高了,迷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希望她能清醒下來,如果真是需要同性的關懷,應該慶幸自己找到方向,勇敢地在夾縫中生活;如果是個感情癮君子,隻是不斷需要新的感情讓生活充滿生機,跟男女無關,她更需要拿起勇氣,麵對自己,一天一天地過著平凡的生活,嚐試從每日的生活中找到平常簡單的快樂。

前幾日,看了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加拿大的銀行家,為了賭博,挪用公款上億。電影中賭場的經理說他是個天生的loser(輸家),贏了不刺激,輸了才有高潮,因為他生活的快樂(thrill)來自於輸錢,而輸錢又會讓他重新做到賭桌前,如此往複。人說願賭服輸。這種情況是願賭必輸。終於有一天,他被美加的警方抓獲,丟了工作,判了徒刑,他也認識到他賭錢不是因為缺錢,是因為上癮,需要從中尋找他渴望的刺激。片尾,他完全戒賭20年,同時看心理醫生,醫生問他對現在的生活如何看,他說:Thrill was 80%, now it is only 20%。醫生問他這20%怎樣?他想了想說:It is good.

達賴喇嘛在尋求快樂的一本書中說:人是尋求快樂的動物,所以為了快樂做出的各種行為,都是順理成章,但是重要的怎樣的快樂能持久,是一時的登頂快感伴隨而來的是落差的沮喪,然後再去瘋狂地尋找另一個高峰;還是走著每一步,用快樂的心情,去體會身邊的一切。如果有人的一生願意大起大落,永遠失敗,願意飛蛾撲火那樣壯烈,我也無話可說。但是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什麽人願意放棄永恒的快樂。

驚天動地的高潮是很容易的,但是很短暫,隨之而來的得失的苦痛和憤懣。平凡生活的快樂微不足道,不計得失,沒有狂喜和憤懣,卻是終身的幸福。

這是我的想法。

慌亂之餘,也懇情同性戀的朋友幫幫我們,分析一下我的嫂子,幫她認識自己,無論她是否是同性戀,讓她明確方向,也幫幫這個本來很和諧的家庭,把給無辜的孩子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謝謝大家,願天下人永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