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煲不了的 母女電話粥
文章來源: 悉采心2022-05-08 10:07:32

再也煲不了的 母女電話粥

                                           

身為人母,母親節自然是這一年當中最誘惑的日子。 鮮花亮眼美食爽口,先生護駕兒女伴遊,這一天真是好享受。 趕上刮風下雨出不去,也能在家好吃懶做一整天,妥妥地實現著盼了一年的"女王控"——那當然包括嚴格的"自控",就是不管怎樣撒歡放懶,也要給國內的母親留時間聊家常,越洋煲一鍋黏黏糊糊的"母女電話粥"。

隻是,時光不甘止於清淺,定要將你帶到生命的深處。 三年前母親在家鄉辭世,我的節日裏再也沒有她的聲音。 那份叨念,那份疼愛,那份千山萬水也隔不住的親近,已成為節日中我再也無從獲取的奢侈品。 在沒有母親的母親節裏,我聽著孩子嘰喳左右,媽長媽短,幸福的笑容下藏著何等的疼痛,因為我再也沒有媽媽可喊。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母親是個剛強潑辣的女漢子,除了滿身粉筆灰地站在黑板前講課,還能擼胳膊挽袖子地幹粗活,拉煤車積酸菜,脫坯蓋房刮大白,溜齊的短發汗涔涔的臉,渾身散發著那個時代崇尚的勞動美。 相比之下,與母親兩地分居的父親則不立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長期留白。 卻哪知,留白處對母親來說意境非凡,令她魂牽夢繞終日顧盼。

母親在高中的劇社裏當女主角時,遇見同校同愛好的父親。 父親雖然在台上跑龍套,下台後卻勇於做生活中的男主角,熱烈追求她。 那時候姥姥當家,知情後擔心兩人年紀輕不定性,堅決反對。 母親在愛和孝之間選了後者,於高中畢業後考師範前的空檔中,背著父親隻身來到城外的礦山做臨時工,打石頭賺錢。 父親上門找母親,被姥姥告知出城探親不在家,隨後就吃了閉門羹。 他哪肯罷休,四處托人打聽到母親的下落後,遠涉至三十裏外的石頭場,踩著滿腳血泡找到母親。

父親不僅為母親帶來血染的忠心,還帶來蔚藍的夢想。 他望著一碧如洗的天空告訴她:我考上了空軍二機校,把你的未來交給我吧,我一定帶你飛出咱小城,去看外麵更廣闊的世界。 抬頭是藍天,低頭是血漬,母親被眼前頂天立地的癡情漢所融化,忘了姥姥的叮囑,在愛與孝中間,這次擇了前者,卻未料這一刻的錯選,輸掉了整個婚姻。

 

父親上學後,母親未能按計劃去讀師範,以僅僅十九歲的年紀生子做母。 見生米做成熟飯,姥姥心疼女兒含憂幫忙帶娃,要強的母親便抓緊時間自修功課,結業考試後當了小學老師。 父親畢業後分到空軍基地,開飛機,做機師,逢年過節才回來探親,繼而有了我和妹妹。

 

母親的"拖油瓶"越來越多,她巴望父親能早日提幹,好以眷屬身份隨軍生活從而全家團圓。 後來父親果然晉級升職,苦等了十年的母親又縫又繡,為全家準備"入伍"新衣。 晚上孩子睡了,她便在外間踩著家裏唯一的樂器——一台破舊的腳踏風琴,邊彈邊哼唱"桂花開放幸福來"等老歌,喜滋滋的等著父親兌現諾言、遠走高飛的那一天。

父親終於到家,卻耷著頭告訴母親,文革一開始,他就同一位跟他站到同一革命隊伍的女兵生有染,現在她告訴他懷孕了,他不得不回來同母親離婚。 母親聽罷如遭晴天霹靂,沒法相信她心中的癡情漢變為負心郎,當場氣暈過去。

隨後的幾天裏,父親守在母親的病床邊,一麵悉心照顧,一麵苦心相求:她若不給他離婚手續,他便會被懷孕的女兵告發,以當時部隊的軍規鐵律,定會被判重婚罪。輕則革職懲處退回原鄉,重則可能坐牢。事到如今隻有一條生路,那就是她高抬貴手,放他走。

母親動搖了。她不願看到日新月盛的父親,因她落魄而歸,盡管她清楚的意識到,不讓他落魄,自己同三個孩子就得落魄。她明知他才是始作俑者,自己怎麽做都不為過,卻不再強求。也許是夫妻一場,舊情難忘;也許是她在父親的遠走高飛中,注入太多的夢想,不願親手折斷他的“翅膀”;也許是看透世事,愛了散了,萬般無奈中隻好如此收場。

在一個陰雨霏霏的下午,她摟著我們仨,在鎮政府簽了離婚書,放走了他。

那之後,母親一人扛起養育三孩的擔子,白天上班教課,晚上縫補洗涮,當媽也當爹。她的夢想不再是飛走,而是怎麽在小城裏堅實打拚,把我們仨養活。她以忙碌抵抗著壓力,以沉默掩蓋著內傷,隻有到了夜深人靜,才在斷斷續續的琴音裏,釋放出絲絲縷縷的啜泣。而對我來說,那是一首多麽難忘的母親之歌啊,——直到我長大後離家上學,仍能於睡前望著天花板那一刻,聽見其繞梁不絕,哀感頑豔,送我入夢。

 若幹年後,當母親在"電話粥"中聊起過往,我並沒有問她我兒時想問的問題:你恨不恨我爸? 我想,當一個人能夠像講別人的故事那樣講自己的往事時,她已經從"人生若隻如初見"的無奈中,蛻變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境地了。

人間五月春滿園,天堂今夕是何年。 獨自在家時,我常常來到母親的照片前,凝望她栩栩如生的笑容,難禁淚目。 我默默地對陰陽永隔的母親說:媽,又到了母親節,咱倆再煲一鍋電話粥吧。

本文的簡縮版(經由報編刪改),曾於去年母親節當日,刊載於 世界日報 藝文區家園版。今天發上的是原篇,以此對母親的培育和恩情,再一次致敬。

(版權自揣,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