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春節
文章來源: DeepCreek2007-02-16 11:38:28


記憶中小孩子的時候,冬天很冷,雪也很大,很多時候,春節就是在漫天飛雪中來到的。

每年一進入臘月,大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逢五(初五,十五,二十五)才有的集市上總是人頭攢動,鄉親們要提早將過年的幹貨準備好。肉食要等到小年以後才能買,不能太早,雖然那時候每家也割不了幾斤肉;大姑娘,小媳婦會三五成群的到集市上或者公家的門市部扯幾尺花布做個新的外套,過年時穿在棉襖外邊,那就很美了。小孩子所關心的就是大人買鞭炮沒有,買的是多少響的鞭炮。當然,每天都會數著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

除夕之夜,大哥哥們還能跑到外邊玩,自己太小哥哥也不願意帶著玩,大人不讓單獨出門因為外邊太黑。大隊部前那盞全村唯一路燈成了彈弓高手們的靶子,早就被打瞎了。父親會把買來的鞭炮放到爐子附近烤上,這樣鞭炮響聲才更清脆。媽媽還在忙著煎煎炸炸。聽者外邊稀稀落落的鞭炮聲,在媽媽連哄帶騙聲中很不情願地上床睡覺。小的時候總是想體驗一下人是如何入睡的,但是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睡去,如死豬一般。除夕之夜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在鞭炮聲中,在滿屋子的飯香中甜蜜地入睡。

第二天早早醒來,媽媽給穿上翻新了的厚厚的棉襖。由於棉襖太厚,剛開始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如企鵝一般。

那時候還沒有什麽遊戲機一類的新鮮玩藝兒,大年初一,小孩的主要活動就是放鞭炮。由於數量有限,總是將整掛鞭炮拆開來,單個來放。膽子小的先將鞭炮固定好,用燃著的香燭點燃後快速跑開;膽子大的會拿在手中點燃後再拋在空中。下雪時候最好玩,可以將鞭炮固定在雪堆中,炸開的鞭炮會將雪塊炸得到處亂飛。有的壞小孩還將燃著的鞭炮扔入公用廁所,這樣就難免引起“公憤”。有個大一點的孩子誤將還未熄滅的香頭放入裝滿鞭炮的口袋,引起“暴亂”,一邊救火,一邊學著大人的口氣說“哎,咋搞的?大天初一辦這事兒”。

那時候家裏很窮,我們都是老虎下山一張皮,新衣服弄髒了就沒有別的衣服可以換,媽媽總是叮嚀再三。結果,還不到中午,幾個土地爺就該回家報到了。第二天穿著滿身泥土的新衣服去外婆家,和善的舅母會給媽媽寬心,“外甥就是舅舅家的狗,想來就來,哪來那麽多的講究?”

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到春節,就更加懷念遠在天邊的故鄉親人,年邁的母親,還有那故去的父親。除夕之夜,一定再聽聽老母親的嘮叨。如果能有什麽辦法將陰陽兩界連接起來,讓父親能夠聽到遠方遊子的聲音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