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 ::::::
文章來源: 作舟詩集2006-06-15 19:58:25

: : : : : ZT


女書,是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它起源於中國南部湖南省的江永縣。所以又名江永女書。以前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及其毗鄰的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婦女之間流行 傳承的神秘文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女書麵臨著瀕臨滅絕的境地。

女書的存在,主要是由於中國過去的舊思想使當地女性不可以讀書識字:即她們所謂的“男書”,所以當地的女性發明了女書,以作為姊妹妯娌之間的秘密通訊方式。女書嚴禁男子學習,而一般男子亦會把女書當成是普通的花紋。女書的存在已經超過數百年。

關於女書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1. 有人根據當地婦女賽祠的花山廟興起在清代中期,結合目前發現最早的“女書”實物,推測“女書”起源於明末清初。
  2. 有人以“女書”中存在與壯、瑤等民族織錦上的編織符號類同的字符為據,認為“女字的構成源於百越記事符號”。
  3. 有人根據“女書”中大量與出土刻劃符號、彩陶圖案相類似的字符,認為其起源的時間、空間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形成於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之後。
  4. 有人依據“女書”文字與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筆劃,造字法類同,認為它是舜帝時代的官方文字。
  5. 有人根據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書”字匯明顯存在的特征。認為女書是一種與甲骨文有密切關係的商代古文字的變種。

也有人認為現代“女書”是古越文字的孑遺和演變。這種觀點認為:象形字、會意字是文字體係中最早產生的文化現象,是文字創造者所處生活環境和社會文化的直接反映。這是根據“女書”象形字、會意字構成中反映的文身習俗、“幹欄”住宅建築特色、稻作文化及鳥圖騰文化現象來判斷的。

關於“女書”文字的記載,至今最早能見到的是太平天國(清朝鹹豐年間)發行的“雕母錢”。該錢背麵用“女書”字符鑄印有“天下婦女”、“姊妹一家”字樣。

2005年9月,在湖南省東安縣蘆洪市鎮斬龍橋上首次發現一塊刻有女書文字的石碑,打破了對女書材質、流傳地域、男女界限、時間年代等的傳統認識。

湖南東安縣9月25日電(記者龍軍)
一塊刻有女書文字的石碑日前在湖南省東安縣蘆洪市鎮斬龍橋上被發現,這是迄今為止首次發現的女書石器實物。專家表示,女書石碑的發現打破了考古界對女書材質、流傳地域、性別界限和神秘性的傳統認識。

  記者在現場看到,女書石碑位於斬龍橋左側第七級台階上 ,為乳白色花崗石材質,已殘缺。經測量長0.43米,寬0.34米,厚0.27米,重23公斤,碑的表麵和斷麵磨損嚴重。從斷麵可以認定,此殘碑係石碑的中間部分,還應當有上下兩截。殘碑上現存文字符號,有五直行和四橫行,行距和字距規則,共有20餘字及字痕。

  石碑發現者之一、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員呂芳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據清編《東安縣誌·山水篇》記載,發現碑刻女書的斬龍橋“創自宋代”,距今已有800年左右的曆史,該石橋是湖南省現存最早最好的三座石拱橋之一。宋元以來,該橋一直是京城經長沙通往廣西的必經驛道和兵備道。據村民介紹,台階上的這塊石頭是1978年從河底搬上來的。

  專家認為,東安碑刻女書的發現,使人們對女書的認識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一是書寫女書的材質有突破。東安碑刻女書是迄今為止首次發現在石頭上刻畫的女書文字;二是女書流傳的地域有突破。此次發現表明,女書的流傳早已由江永上江圩鎮一帶延伸到150公裏以

  外的東安蘆洪市鎮;三是在男女界限上有突破。在石頭上刻製女書的有關情況表明,刻製和使用女書有可能已不僅僅限於女性;四是在時間年代上有突破。在此以前,未曾找到流傳三代以上或更早的女書作品,但是從磨損程度判斷,東安碑刻女書已經曆了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五是從神秘性向公示性的突破。豎立於陽光之中和世人麵前的東安碑刻女書說明,在數百年之前,女書已失去了不可示人的神秘性。

女書瀕臨滅亡

文化大革命之前,主人去世後,它們多作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隻有很少的作為紀念品珍藏保留,因此民間遺存極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大量女書作品被銷毀:一方麵,作者擔心自己用女書書寫的秘密會被識破;不少紅衛兵基於“破四舊”的緣故,把這些神秘的文字當作“四舊”來破壞。文化大革命之後,隻有少量女書作品得以保留下來。另一方麵,文化大革命之後,由於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女性之間不需要使用女書亦可交流,很少有婦女學習女書,女書開始瀕臨滅亡。

就在“女書”在最後隻有少數老年婦女才能閱讀和書寫,從20世紀末開始,通過一批學者努力,這種罕見的女性字符才被世界所了解和認識,並引起了海內外的濃厚興趣和廣泛關注。作為一種獨特罕見的文化遺存,中國政府也開始重視保護女書。集研究基地與旅遊於一體的“中國女書”村已於2003年底落戶宜昌。

2004年9月20日,陽煥宜——女書的最後一位自然傳人謝世了。

::::from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