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和一下所謂小資“自媚”的美學
文章來源: 科夫2008-06-10 08:32:52


   熟悉
Kitsch這個詞嗎?字典上說,Kitsch是“低俗作品”的意思。有人譯成“媚俗”。有人說譯反了,準確意思應是自媚,即討好自己、迎合自己的意思。理解不一致,有人幹脆譯為刻奇,給個音譯以求保持原汁洋汗腥味。對Kitsch領悟比較深的,據說是米蘭·昆德拉-----小資先鋒讀物《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作者。由昆德拉的說法, Kitsch一詞竟然可以推演出8層意義(夠細膩的吧,要不怎麽被稱為小資先鋒呢)這8層意思是:

一、   自我感動及感傷;

二、   難以拒絕的自我感動和感傷;

三、   與別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動與感傷;

四、   因為意識到與別人一道,感傷變得越發加倍;

五、   滔滔不絕的洶湧感傷最終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體驗感傷也就是體驗崇高;

六、   這種崇高是虛假的,附加含義大過實際含義;

七、   當賦予感傷以崇高意義之後,便容不得別人不被感動和不感傷。誰要是不加入這個感傷的洪流,就是居心叵測;

八、   這也是最主要的,Kitsch是一種自我愚弄

靠,足足整出了8層,品位不低呀!咱凡夫肉眼看來,已經遠遠超脫“低俗”啦(唔,完全依賴別人的解說有時也會有問題,盡管解說方是由權威們編攢的字典)。

為更詳盡地說明,昆德拉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當看見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Kitsch引起了兩行前後緊密相連的熱淚:第一行是說:看見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第二行是說,和所有的人類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們所感動,多好啊。昆德拉接著強調:第二行眼淚使Kitsch更加 Kitsch”
    
這理解為,一個人為此流出的第一行眼淚,不僅是因為眼前的景象,而是因為自己被這景象而感動。從這種感動中,他覺出自己原來是一個良心未泯的人。 他一邊流淚一邊對自己說:你看我仍然是個好人啊,我的內心仍然是有情感的,有人曾經說過我內心冷漠或者缺乏人性,那統統都是鬼話。
    
第二行眼淚使得這個人更加昂首挺胸起來:原來他不僅僅是孤立無援的一個人,當他洶湧的淚水與別人匯在一處時,他體驗到了自己是人類成員的那種感覺,他加入了眾人的行列並且感到被接納,他不僅重新找回了安全感,而且感到自己的生命正在閃閃發光,正在走向彼岸
    

用科夫傻瓜式的思維方式解讀就是:某些情感和舉動,在批評家看來,由於缺乏足夠的自身意義,屬於自找的不必和虛幻的累贅。以精英的美學觀點審視,就顯得不夠美

批評家敏銳的目光,常讓我們感到入木三分的深刻。而苛求完美的審美標準對於芸芸眾生的生活百態是否也有嫌太過挑剔?

現實生活中什麽又是完美的呢?

以獨特的創意寫出一本暢銷書,名利雙收挺完美;靈與肉完滿媾合也是情愛中的理想境界。不過很遺憾,理想境界和兩全其美的好事,我們遇到的概率也時常比較低

不能攀高就求其次。缺乏創意沒關係,製點盜版光盤賣賣也可撈到不少錢,張發個轉貼也能賺到不少點擊。小看不得,旁人為何買賬?因為人家的工作具有傳播的意義。靈與肉同時融合難覓,能在床上激情得汗流浹背也很不錯啦,頗有爽身健體的功效,一不小心弄出個私生子來,雖可能稍添少許麻煩,為社會卻也具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義

不想勞什子絞盡腦汁搞什麽創意,也不屑投機鑽營,作為小資人家買本書讀讀,找個什麽看看,偶爾有感而發跟著流下幾滴眼淚,又怎好說是沒有意義?於自身,淚腺湧動有助神經情感生理係統新陳代謝正常運作;於外界,正是這一點一滴匯集起的眾多感動,才輝映出天才創作具有閃光的意義

如果不接受從網上到床上,尚不習慣肌膚相親的零距離,不願與紅塵的實際有染,恰可助你展開夢幻的自由翅膀。躲在麵具和馬甲後麵暗相欣賞,雲裏霧裏,幹枯的心田和孤獨的情感也會得到濕潤的補養

正是無限個缺憾組成了世界和生活的魅力,不完美中我們有了許多有望改進的期盼


流淚嗎?任憑情感所欲

網戀嗎?如果彼此感覺投機

一夜情嗎?如果雙方均願意

別人怎麽說?哪怕是權威名人,那是人家的樂趣

隻要你自己有心願,你的方式都可勾畫出生活中美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