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小屋- 我的家
文章來源: net4220032018-11-29 05:43:04

     

   

小時候爺爺奶奶給了我一個童年記憶裏最早最溫暖的家 - 花菊胡同15號。那裏有爺爺奶奶的慈愛,有我啟蒙的種子,有我幸福的童年故事。可惜那個老家沒能躲過拆遷的厄運。

 

歸隊於父母的懷抱時,我有過說不出的畏懼和無奈,怕我跟不上女強人媽媽的步伐,怕我被爺爺奶奶寵壞的個性不待見別人。也怕父母因著我們的到來亂了他們的生活陣腳。

後來跟著地質工作者的父母我們走過了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跟著他們走南闖北渡過了我讀書年代的青春時代。記得那個時候,我們每學期都要轉學,父母的工作似乎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從而也鍛煉了我們的適應環境的能力。當我們終於安頓下來的時候,爸媽落腳在了古城西安。長安大學是父母最後一站在地質行業的奮鬥記錄。在那裏他們桃李滿天下的學生們都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才。在那裏父母有講不完的故事。

 

我記憶裏的學院小屋裏,孕育出我們子妹三個以及表妹表弟們。善良淳樸的媽媽是個顧家戀親情的好人。她把家鄉的侄兒侄女們都係帶出來,我們家也就像旅店一樣層出不窮的永遠是親戚們落腳的地方。親戚們一波一波的更替著,我們也隨著自己的家庭事業遠離了那個我們熟悉的家。可年邁的父母仍然居住在那個不大卻記錄著我們成長和爸媽關愛的家。每年回去探望父母的時候,每次推開家門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那個有自己父母的家。

 

爸媽的小屋是個不大不小的兩居室的樓房,小區門口有保安,出門有超市,理發,洗腳,按摩,一條龍服務的店鋪非常齊全,銀行,醫院也都在附近,而且大雁塔在樓頂就能看到,爸爸媽媽坐公交車也方便,真是個不錯的地方。

 

爸媽的不少朋友都搬進了郊外的新家,爸媽也有不少朋友都歸了天家,但無論爸媽的家是不是他們最終的歸宿,我都覺得西安的小屋一直是我心中最溫暖的地方,是父愛母疼的心房,是有我們和父母一起的時光,那裏存放著時代的氣息,那裏有媽媽的書法繪畫,有爸爸的圍棋和餃子,那裏雖然也有父母的管教,更有爸媽為兒女的成就的驕傲。我不敢說爸媽的小屋是世界上最豪華的居所,但我一直自豪自己有一個西安的溫暖小屋。那裏有我的父母,我牽掛的親人,是我親情的儲藏間,是我爸爸媽媽的愛巢。

 

在那個小家裏,雖然地方不大,卻可以在每個角落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和弟妹們就像傳遞接力棒一樣,交替著來來往往的從父母身邊錄製著他們老去的歲月和我們無奈的內疚。小屋記錄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小屋承載著爸爸媽媽的世界,小屋把天南海北的我們像候鳥一樣喚回到古城的南城根,喚回到父母的愛池。每年我們在那裏給自己充電也給父母安慰,所以我想說因著這個小小的居所,我們孕育著我們一家的幸福,那就是我們的家,我們有父母的快樂幸福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