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下)》之我感
文章來源: 加拿大斷腸人2009-02-20 16:39:54
《赤壁(下)》戰爭場麵拍得還是可以的,就是編劇實在太爛了,名字改成《戲說赤壁》觀眾還好接受點,曆史劇不能這樣個拍法的,不忠實於曆史,為了情節的戲劇性隨意瞎編亂造,這不是給電影增加商業元素,而是破壞了電影整體的氛圍,曆史片如果不真實,就先失敗了一半了。細節可以稍做藝術發揮,但如果主要情節都是杜撰的,隻會給人“戲說”的滑稽可笑之感: 一場戰爭輸在一個女人的一杯茶,一國之君的妹妹孤身闖敵營當間諜; 大仗結束,竟然瀟灑的讓已經是囊中之物的敵首離去,放虎歸山,來日再戰,這是俠客打擂,還是政治鬥爭。此片如果讓易中天來做編劇,絕不至於如此天馬行空,荒誕離奇。

影片中人物的台詞明顯是沒有國學底蘊的人寫的。關公的一句“你過時了”,把這個中國人用牌位供起來的英雄的形象徹底破壞。當曹操對小喬說“別鬧了”,讓人覺得是國內貪官麵對大奶和二奶爭執時的無奈之言。如果說創作者的本意就是為了搞笑,為了通俗,那還是創作思路有問題:電影不是靠噱頭來招徠票房,是靠打動人心。讓觀眾沉浸在曆史的真實中,忘記了現實世界,那才是曆史片應該達到的境界。

此片耗資巨大,戰爭場麵也是拍出了些新意的,但從整體對曆史和人文精神的把握,和陳可辛的《投名狀》那可是高下自現,差距明顯了。吳宇森擅長拍警匪片,黑幫片,擅長拍小人物,拍江湖爭鬥,但拍戰爭片,曆史片,他還從來沒成功過,以前的Windtalkers 就是一例。人無全才,吳導確實該專注於自己的強項,專注於創新(不要再拍兩個人持槍對峙和白鴿飛舞的鏡頭了),那麽他還是有可能創作出像《喋血雙雄》,《縱橫四海》,《英雄本色》那樣的經典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