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偵探
文章來源: 落花飄零2008-02-25 17:46:25



這幾天收了一個年輕的I型糖尿病病人,被家人發現昏迷在房間裏,EMS到達的時候發現學糖非常低。這個病人的門診紀錄發現病人最近頻繁的發作低血糖,雖然把他的胰島素用量一再降低,仍然數次因為發作低血糖被送到急診。

低血糖有很多鑒別診斷,病人收進來以後,自然是一步步work up。在診斷過程中,發現病人在入院時血中胰島素濃度偏高,入院以後,胰島素濃度逐步降低。同時測試的c-peptide濃度卻一直很低。這時候我們對病人就產生了懷疑。

I型糖尿病的原理,是胰島細胞自身免疫破壞,導致體內沒有或者很少胰島素,所以絕對需要胰島素治療。這類病人的血胰島素水平應該是很低的。因為病人接受胰島素注射,所以病人較高的胰島素水平會導致診斷的混淆。聰明的科學家於是又研究出對C-peptide的測試。

C-pepetide是人類胰島素在激活之前需要被切割掉的一段蛋白質結構,自己的胰島分泌多少胰島素,就會有多少C-peptide被釋放出來。所以C-peptide能夠準確地告訴我們病人自生胰島素的能力。

回到這個病人。他的C-peptide水平很低,胰島素水平卻偏高,這中間的差異就是他人為注射了過量的胰島素。他現在的胰島素治療劑量非常低,是絕對不可能導致這樣的嚴重低血糖,入院以後我們給他固定劑量的胰島素,他的血胰島素水平逐漸降低,血糖也穩定下來。

我開誠布公地把我的想法和懷疑告訴他,把我們的數據給他看,然後耐心地開導他,終於慢慢地撥開了蒙在事實外麵的疑霧。因為自幼糖尿病,他對糖尿病的並發症恐懼至極,所以每天都要反複檢查自己的血糖,如果稍為高一點,他就給自己注射胰島素,然後馬上再檢查,如此循環,一直到血糖低到危險的閾值,或者到昏迷為止。這是一種類似OCD的表現,隻是更加極端和危險。我們請了心理治療師,但是這種心理疾病往往非常棘手,網上文獻顯示治療效果很不如意。

記得申請住院醫生的時候,我在自己的PS上說,喜歡醫學,是因為從小喜歡看偵探小說,醫學如神探,追溯蛛絲馬跡,發現匿藏的隱情。有意思,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