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咖啡豆 (圖)
文章來源: 落花飄零2005-06-23 17:54:47

公寓附近,有個打折書店,走進去看看,一個人都沒有,全部的書都是75%off,大多是過時的地圖和旅行指南之類的,還有一些冷僻的專業書籍。買了一本complete coffee book。每次去買咖啡,最頭疼的就是迷失在roast,blend,beans這些名詞的海洋中,原產商,烘焙商,供應商組成的龐雜的網絡,體現在咖啡的包裝袋上,讓我這樣隻想喝一杯咖啡而不想沉入咖啡浩瀚知識海洋的庸俗懶人頭疼不已。

這本書的作者,叫做sara perry,很幽默,將咖啡的曆史娓娓道來,配著沉靜質感的圖片,讓我不知不覺就看了一大半,摘錄一些和大家分享,也算做是讀書筆記吧。

咖啡的真正起源已經迷失在漫長的曆史中了,最廣為人知的是牧羊人的傳說。公元 6 世紀,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的高原上,牧羊人加爾第突然發現羊群在吃了一種陌生的紅色果實以後,興奮不安地踢打著前蹄,他也好奇地摘采品嚐,竟也歡喜地手舞足蹈,在山地上瘋狂地奔跑起來。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當地的僧侶,疲勞的晚間祈禱者們發現了這個果實也使他們愉悅而精神充沛。這種果實就是“咖啡”。

直到10世紀,咖啡一直是被當作食品。埃塞俄比亞的部落牧民,用野生咖啡豆的果實混合著動物的脂肪,做成一個個點心球,在長途遊牧中用來補充能量。後來,他們又把果實壓碎發酵做成酒。到了13世紀,咖啡由埃塞俄比亞傳播到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立即為之傾倒 ,他們感謝這種飲品,為他們在漫長的祈禱中始終清醒地保持了信念,因而咖啡被摻入了宗教的信仰。

為了獨攏高利潤,阿拉伯世界嚴格控製咖啡的貿易,隻出售已經過烘烤的咖啡豆,那些可以被用來種植的咖啡豆絕對不容許帶出阿拉伯。17世紀的時候,一個叫做baba budan的印度朝聖者,悄悄將七顆咖啡豆環繞在手腕上回到印度,然後將種子種植並培育成功。消息靈通的荷蘭人立即敲響了他的門,說服了他分享一些咖啡種子,於是,咖啡的種植在短短幾年中,迅速傳遍了十幾個國家。

威尼斯商人,第一次將咖啡從阿拉伯帶到了歐洲,引發了狂熱的咖啡風潮,但那時咖啡被作為藥物,需要藥劑師的處方。直到有一天, Pope Clement 七世也忍不住品嚐了一口,一發不可收拾,取消了咖啡必須要有處方的禁令。這樣,咖啡成為在歐洲中產階級社交場合的飲品。

1637年,英國倫敦開了歐洲第一家咖啡館,

不久,咖啡館便成為紳士們討論商務,金融等等消息的聚會場所。報紙,銀行,保險公司在這些擁擠的小木桌間誕生。著名的LIoyd's of london保險公司,就是在Edward LIoyd's 咖啡館裏誕生的。但是咖啡店一直是男士專用的場所,一些不快的婦女們在1674年發表了婦女反咖啡宣言,抱怨咖啡館讓丈夫們流連忘返,忘記家庭的義務。一年以後,查理二世開始試圖關閉咖啡館。嗬嗬,這位國王還是很關心民眾夫妻生活的。

18世紀,茶成為中產階級的代表性飲品,因為婦女和紳士們都能夠參與。而咖啡館逐漸演變成為紳士俱樂部。雖然咖啡熱潮在英國逐漸淡卻,但是在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始終保留了熱門的地位。巴黎最著名的Cafe Procope,開張於1689。因為盧梭和伏爾泰的光臨而名聲鵲起。據說伏爾泰每天要飲40杯的咖啡。

在美國, 茶一直是主流飲品。1660年,荷蘭人將咖啡引入美國,並仿照英國的模式建立了許多咖啡館。為了反抗英國喬治國王征收的茶稅,信仰民主追求獨立的美國人開始拒絕喝茶而隻喝咖啡,咖啡在美國,成為了為民主而奮鬥的標誌。

一粒小小的咖啡豆,可以牽扯到國際走私,婦女宣言,銀行保險,哲學理論,還有民主戰爭,喝一杯咖啡的時候,好像站在故宮裏的那種感覺,沉澱了無數曆史。

附加一個我認為很有意思的小事實:一顆健康的咖啡樹,在辛勤的培育和養護以後,一年大約產出2000顆咖啡豆,而隻有四百顆可能被最後選出。每一次我們喝一杯espresso,一般是60顆咖啡豆,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一周的消費量,就是那顆咖啡樹一整季的產量了。咖啡樹的生長不同一般先開花後結果,而是花和果實一起出現在枝頭,這使得采摘過程非常辛苦,加上咖啡原產於高山地區,地勢崎嶇,摘咖啡豆的婦女們,都要付出了巨大體力。

sara詼諧地問道:thought provoking, don't you think?我卻想起了我們古老的詩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