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優秀民歌係列92: 鳳陽花鼓 (圖)
文章來源: 海姑娘2006-07-12 05:59:13

鳳陽是安徽省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卻有幾樣東西很出名。其一便是鳳陽人的絕活--鳳陽花鼓,這是鳳陽民間獨有的傳統藝術,在全國也很有影響。
說起鳳陽花鼓,鳳陽人有一段悲喜交加的經曆。
鳳陽花鼓又叫雙條鼓,最初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 ,鼓鑼間敲。歌詞都是悲悲切切的內容:“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九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牛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舊時鳳陽旱澇災荒不斷,許多人家唱著花鼓,乞討為生。鳳陽花鼓成了貧窮討飯的象征。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鳳陽花鼓的形式和內容也隨之起了很大變化。鳳陽花鼓成了鳳陽人自娛自樂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鄉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賓客,鳳陽人總要熱情表演一番,以表達歡樂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勢、演唱等揉進了現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濃鬱的地方特色的同時,形式更加活潑多樣,氣氛更加熱烈歡快,鳳陽花鼓的名聲也越來越大。近年來,鳳陽民間花鼓藝術團體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民間藝術表演和比賽活動,參加多部影視片的拍攝,並在全國獲獎。鳳陽花鼓近年還走出國門,到日本表演,獲得讚譽。


鳳陽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也叫"衛調花鼓戲"。鳳陽花鼓戲和花鼓燈、鳳陽花鼓(當地又

叫“雙條鼓”)被統稱為“鳳陽三花”。

花鼓戲又稱衛調,流行於原鳳陽長淮衛一帶(今屬蚌埠)。清中葉以前,鳳

陽這一帶都是先玩花鼓燈,然後坐場唱衛調(即唱花鼓戲),故有“上班鼓、下班

戲”之說。

花鼓戲的唱腔,說唱性強,但曲調規格不嚴。

花鼓戲傳統劇目經常演唱的有《羅鞋記》、《壓裙記》、《琵琶記》、

《東回龍》、《西回記》、《大隔簾》、《小隔簾》、《寶蓮燈》、《斬竇

娥》、《雁門關》、《小書房》等七十餘出。

左手鑼
右手鼓
手拿著鑼鼓
來唱歌
別的歌兒我也不會唱
隻會唱個鳳陽歌
鳳陽歌來咿喲嘿
得兒鈴咚飄一飄
得兒~飄得兒~飄
得兒飄得兒飄飄一得兒
飄飄飄一飄
( music )

http://music.jnu.edu.cn/Art-PAL/Music/Mpfiles/Grade5/gequ/FYHG/FYHG3.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