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中國人種優越論
文章來源: 朱雨心2013-12-30 10:04:05
評社會達爾文主義如何造就了現代中國
朱雨心

美國學者Ron Unz 發表在《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美國保守主義)雜誌,March/April, 2013 期上發表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如何造就了現代中國”(How Social Darwinism Made Modern China--A thousand years of meritocracy shaped the Middle Kingdom)的文章。http://www.theameric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how-social-darwinism-made-modern-china-248/
中文版:
 http://www.theameric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chinese-social-darwinism-chinese-translation/


簡單地講,是中國人種優越論—中國特殊的曆史(兩千年的資本主義自由、平民社會)造就了中國人(的特殊)。

文章分析的很好。但是,作者畢竟是個西洋人,有意或無意回避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未免美中不足。

我們討論的是:中國人口,相對與其它民族的,優化。在進入現代社會前,世界各民族都基本處在自由競爭自然狀態下,文章中的過程,在各個民族同樣發生,世界各民族的人口都在一個優化的過程中。中國的特殊在於約兩千年資本主義自由平民社會。作者把握住了這一點。馬爾薩斯人口的因素隻是近二百年的事,以前這個因素並不顯著。作者在這一點上把握的有點偏差。

人口要優化,必須是:優質的人的繁殖數量,超過劣質的人的繁殖數量。這裏的優劣,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體力的,智力的,等等,任何對生存競爭有影響的因素。優質的人的繁殖數量與劣質的人的繁殖數量之比越大,人口優化就越多。劣質的人的淘汰過程,世界各民族的差異應該不是很大。那時沒有避孕的技術,隻要有老婆,優質的人與劣質的人的老婆得到的交配應該也是差不多的,所以,優質的人與劣質的人的繁殖數量沒有大的差異。當然,優質的人的小孩的存活率會高一些。所以,世界各民族的劣質的人的淘汰機製,應該主要都是劣質的人最後無力娶妻,從而絕後。中國與世界其它各民族在這個機製上不應該有太大的差異。

中國人口,相對與其它民族的,優化的特殊,一是特殊在於約兩千年資本主義自由平民社會。另一個特殊在於:中國人是養小老婆的。這使得優質基因的繁殖的比例,遠遠大於一夫一妻製的民族。中國人口的優化主要是由於優質基因的特別大量的繁殖,而不是由於劣質基因的特別大量的淘汰。

在研究中國人口優化的問題,養小老婆是極其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兩千年資本主義自由平民社會對於人口優化的影響,也是通過養小老婆才起作用的。所以,在研究中國人口優化的問題時,養小老婆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作者受其西洋人的局限,看不到這一點,是這項研究的最大的不足。科學研究,就是要實事求是,不能受自己或社會的審美觀的影響。作者的科學素養還是差了點。

養小老婆,這個問題之重要,也正是我寫《從小老婆說起》的原因之一。

世界進入現代社會後,由於種種的因素,特別是那些偽道德(大部分源於西洋),中國與西洋的人口都進入了急劇退化的過程,變的越來越笨。這個退化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因素:

婦女解放, 男女平等,一夫一妻製 。

這三項都是中國從西洋進口的。由這三項所帶來的退化,中國與西洋是一樣的。

中國還有以下幾個因素,使中國的人口的退化比西洋更加劇烈:

晚婚晚育,一對夫婦生一個小孩,女人上大學、讀博士。


就一個民族而言,維持比他人更快的人口優化,或更慢的人口退化,才能生存下去。否則,必定是亡國、滅種。所以,任何造成使人口優化慢於他人,或人口退化快於他人的行為,實際上都是叛國罪。

就人類而言,沒有必要追求人口的高速優化。但是,至少不能讓人口退化。任何造成人口退化的行為,實際上都是反人類罪,就不再是人道主義了。

國家、民族之間過於激烈的競爭也是沒有必要的,尤其不應該以武力來競爭。國家、民族之間應該是最低限度的和平競爭。國家、民族之間的和平競爭,必須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人口不受現代民族國家疆界限製的自由遷徙。否則,在和平競爭中被淘汰的國家民族,占著茅坑不拉屎,那麽,和平競爭就失去了維持人類生命力的意義。那麽,就使得用武力來破除國家疆界的限製反而有了道義上的合理性。
朱雨心, 2013 年 12 月 30 日。

請評論,請宣傳,請張貼(需注明作者及出處)。
朱雨心的新浪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uyuxin
朱雨心的文學城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16464/
朱雨心的凱迪博客 http://blog.kdnet.net/boke.asp?userid=550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