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世衛的報告,什麽都不能吃了
文章來源: 大宗師2015-11-04 11:33:18

聽了世衛的報告,什麽都不能吃了

--大宗師

 

前些日子,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一個機構出了個報告,裏麵列了一大堆東西據說吃了有可能得癌症,包括加工肉類譬如香腸、培根、火腿、臘肉,甚至紅肉。那白肉吃了沒事了吧?回答說還沒有研究清楚,不完全確定,但中式鹹魚確有致癌風險。還有禽類、魚蝦類的飼養、加工方式使其有激素、抗生素含量較高的問題,再有就是有轉基因的風險,吃了也可能會有問題。肉咱不吃了,牛奶還能喝嗎?回答說牛奶似乎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發病率,但卻似乎增加另外種癌症的發病率。那咱改了吃素總行了吧?!且慢,回答說吃素造成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不良是某些疾病甚至癌症發病的主因。那我們還能吃什麽呢?!用我太太的話說:聽了世衛的報告,咱什麽都不能吃了!

事實上任何食物都和牛奶一樣,對某些疾病甚至癌症有一定抑製作用,但對另外的某些疾病甚至癌症有一定刺激作用,但這種抑製或刺激作用十分微小,長期作用可能才會有所體現。而這體現,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抵抗力、適應能力強,就沒什麽反應。有些人抵抗力、適應能力差,時間長了,可能就會發生問題。人類本是雜食動物,人類經億萬年的進化對食物的選擇,自身對食物的適應決定人類應該是廣進各種食物,切忌偏頗。每種食物都有其積極和消極的一麵,廣進各種食物沒有偏廢才能相互抵消其消極的一麵,讓其積極的一麵發揮作用。肉吃多了和吃少了問題是一樣的,蔬菜、水果吃多了和吃少了問題也是一樣的,關鍵是均衡營養,不偏不倚。

其實人們每個時候做任何事情都在冒風險,在take risk, take chances,吃飯可能噎死,開車出門可能就回不來了。吃東西也是一樣,都有一定的風險,一定的risk,問題是這個風險、risk有多大,值不值得冒,如何manage這個risk。人要生活,生活得要有樂趣,沒有樂趣,活著又有什麽意思呢?一個杞人憂天的人,成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什麽也不敢做,什麽也不敢吃,沒幾天就抑鬱了,癌症不請都自己來了,自己都把自己嚇死了,還活著幹嘛!如果研究許多長壽老人的飲食習慣,就會發現他們常吃的東西就在世衛發布的黑名單裏,比如香腸、培根、火腿、臘肉、紅肉,由此看來這些東西的風險、risk並沒有那麽大,是可以通過均衡營養來manage的,人的精神狀態、生活樂趣大概是對人體健康更有決定性的東西。

這裏並不是要講世衛的那個報告是瞎扯蛋,隻是講它是個參考,僅此而已,但沒有必要因噎廢食。我和一個中醫大師聊過,他講:其實食物怎麽選擇都沒有用,各種汙染,工業汙染也好,激素、抗生素汙染也罷,甚至是基因汙染,任何種食物中都不可批避免的存在汙染,你都不可避免的要吃到被汙染的食物,唯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進行自身的調理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他的說法或許有些偏激,但其強調加強自身適應能力、抵抗能力的思想,還是值得深思的。食物方麵,大家就不必杞人憂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