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洋男為何鬥得了國帥 – 從個例回圍觀妙文
文章來源: aprilpinkrose2010-05-08 02:02:26


近日閑來無事,拜讀圍觀近作
 “二十國男鬥洋帥,四十國女鬥小三”,對那位國男的真誠,執著和智慧感動不已,果然是彈琴高手,最後彈得琴瑟和諧。國男中IQEQ都能到如此段位的,自然是所向披靡。隻可惜我的才財貌三全的女友圈子中,能有幸遇到如此高段位國男的,幾乎沒有。大家都經過尋尋覓覓,和國帥們交往的階段,隻是最後嫁的,都是洋男,白膚黃膚的都有,但都不是“made in China”的國帥。還有一位品貌端正,從我們美國本科畢業起就在investment banking 做了十多年,牛校MBA畢業,已做到大投行executive director的好友MM,因為海歸了,至今單身的。哪位認識如圍觀文中高素質國男還在婚戀市場上的,吱一聲啊。

這些年來大家平日裏閑聊,說起來當初為何沒嫁了國帥,非不為也,不能也。我們這幫都是70後的,出國時二十歲上下。在國內時拔尖慣了,一向被教育獨立自強,自視甚高,所以在戀愛觀上還處於“我要很多很多的愛”的初級階段,哪有如今80後,90後直奔“我要很多很多的錢”的成熟。無奈身邊的那些國男,過關斬將來美國就讀名校,個個很會讀書,胸懷大誌,“愛”的能力卻往往低下。這也不能全怪我們國GG們,那年頭中國的社會和家庭教育男人追求的是出人頭地,沒出息的才兒女情長呢,對吧。那些二十來歲剛被老師家長洗完腦的或是資質普通的國男們哪能象圍觀大俠這樣悟出“活著的目的就是活著”,“老婆孩子,是你最重要的東西。職場上,你隻是打一份工,掙一份錢,扮一份角色。”這樣的生活哲理呢。找這樣的國男“要很多很多的愛”,自然是緣木求魚。那年頭女友們對交往的精英國產男友們常常抱怨“傲慢自負,盲目自大”,“自我中心,不願付出”,“勢利”,“Nerdy,缺乏生活常識”,“不懂尊重體貼”,“婆婆/準婆婆自以為兒子優秀,總想貶低我”。而這些所謂的“精英”們大都隻不過是在名校呆著,還是讀博讀成了八年抗戰,被論文操了的主兒。哪有圍觀的“理科男”那套出導師酒後真言的智慧,“我一年內就能把博士搞定”的魄力,和“讓你一人在東部,我已經失職,不能繼續錯下去了。等我讀完,再陪你讀”的殷殷情意呢。

且聽我們這些沒有幸運遇上“理科男” 的“工科女”們講講“那過去的故事”。 有位女友在交過數個國產男友後嫁了個第三代移民的ABC,說丈夫最大的優點是“真誠,絕不會象以前那些國內來的人一樣耍我”。另一位早期加入Google的女友說,見了太多國男,聽說她是斯坦福畢業的,話就多一些,聽說是在Google的,就熱情起來,再聽說是哪年進去的,立刻就很殷勤了。她的少年班出身的精英國產前夫在他們當學生時把老媽接來同住,這位婆婆在小夫妻為她鬧離婚時竟然把他們家裏值點錢的錄像機之類全拿去兒子辦公室藏起來。這位女友如今身家不菲,有個在乎她(不是她的錢或掙錢能力)的非國男丈夫 ,想起當年的那些鬧劇,該怎樣的啼笑皆非呢。

我自己也有些同樣雷人的經曆。我在Wellesley讀書時曾交往過一個以前在國內時認識的物理男,按圍觀的“二十歲男人被傷害,四十歲男人傷害人”的大作,似乎應該是青春年少的我嫌貧愛富。可是我無意中發現這位物理男的媽教導他道:“你是名校博士,她還在念本科,將來你要買房買車,她出道會比你晚得多。你出國前我同意你跟她好,是因為她是直係僑屬,你可以用她做跳板 (注:那年頭出國需要海外關係)。。。她跟你說她成績好(注:我可從沒這麽跟他說過,這有什麽可說的,7~),你看過她的成績單嗎?。。。”當時二十剛出頭的我,傻乎乎還是青澀水嫩的質地,當場給雷得那叫一個外焦裏嫩,外帶頭頂冒青煙。若幹年後,我才慢慢學習到買豬看圈等理論,想起當年事,一笑。我的老公也是非國男,和我在一起,至今已近二十年。二十歲的男人,不管洋男國男,除了極少數富家子弟,都是窮的,洋男們大多還有國男們沒有的學生貸款。老公買訂婚戒指向我求婚時,才剛大學畢業,還在考股票經紀人的各種執照階段(後來還因為要和我在一起,把這些執照都放棄了),他把自己的全部存款提了出來,又向最好的哥們借了兩千塊,才湊齊了買鑽戒的錢。我說過了,那時我的戀愛觀還處於初級階段,哪裏明白鑽石的尺寸和四個C之類的重要性,感動的隻是他的鄭重與認真。當然,他的真心付出,也讓他實現了自己“最晚25歲結婚,30歲前退休”的人生目標,跟著勇挑養家重擔的我過上了他“養娃為主,炒股為輔”的理想生活。我的女友們的嫁國男與非國男的選擇,也都無關貧富,她們大都比洋男老公們掙得還多。最關乎的,還是一句中國老話:“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搞明白了這點,我前麵那想為海龜的好友征國男的請求還是算了,因為就算找到了,再過幾年搞不好就成“四十歲國女鬥小三”的故事了。

當然,在洋男鬥國帥誰勝上,除了最重要的真心付出,文化差異啦生活習慣啦什麽的還是有作用的。這個就要看個人喜好。象我,不喜歡同圈子內大多數精英國男在生活上動手能力差,“君子遠庖廚”等翩翩風度,喜歡老公那種上房頂能鋪瓦,進廚房能操鍋,千斤頂一頂爬到車下能裝配汽車的勞動人民本色。至於文化差異,偶算是個文化人兒,89歲時唐詩宋詞倒背如流,受足中國文化熏陶,人說 “缺啥想啥”,不缺啥就不想啥,我倒不介意嫁個粗人。換個精英國男和我酸文假醋掉書袋子,我還怕要笑他班門弄斧不知藏拙呢,當然圍觀的“理科男”那種電話裏“說學逗唱”都好的除外。最後講一個有關“文化”的笑話:前幾天小女兒和我們在家看餐廳裏掛著的我們當年回中國照的中式結婚照,照片裏我們穿著大紅喜服,新郎正揭開新娘的蓋頭。小女兒好奇道:“Daddywhat were you doing with Mommy?” 我這有文化的正自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人家沒文化的在那兒茫然回憶了一會兒,答道:“Huh…That guy (the photographer) just told me to uncover… It’s like ‘Peek-a-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