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什麽時候該離婚,離了婚怎麽過
文章來源: aprilpinkrose2009-07-29 18:46:33

看到子女壇大熱的話題,我也來湊個熱鬧,泛泛而談,不一定針對個例。

離不離婚,不應取決於以後能否找到更好的,因為那是個未知數。先不說“中年帶孩子的離婚女人不容易找到更好的”在美國並非事實,就算是,那也不是不離婚的理由。處在痛苦婚姻裏的女人應根據自己的條件能力設想一下自己的單身生活,如果覺得比目前的婚姻生活好,比如說精神輕鬆,不用受氣,自由自在,有困難也能克服, 那就離;反之就先湊合著,直到自己的條件改善了,能允許更好的單身生活了,或更好的人選已經出現,那再“此時不離,更待何時?” :)要是我,攤上和強勢自私的公婆每天相處,老公還想著找更好的什麽的,我是不會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婆媳鬥爭和夫妻打架之中,抑鬱地過一輩子(或至少20年)的。我認為自己帶著孩子過安寧而自在的生活是好得多的選擇。

至於孩子,美國50%的離婚率,在這裏生長的孩子們對父母離異的心態要比大多數中國人想像的平和得多。見多了假期在父母住地之間飛來飛去探望的孩子,給父母的新配偶送結婚禮物的孩子,白人同事朋友中離了婚,或父母離了婚的占了一大半,我還真不覺得這些人小時候或他們的孩子就是問題兒童。父母之間可以不再相愛,不再住一起,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知道父母都愛他,平時起居有個安定祥和的氣氛。所以我在上法律課時,家庭法的教授 (律師)說,離婚的概念對孩子來說可以理解為 reorganization of the family”。孩子的母親還是母親,父親還是父親,男女雙方的婚姻關係解除了,對孩子的義務責任不變,感情的付出當然也應該不變,或更多。好多十幾歲的美國孩子都懂男女之事,覺得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他們自己的事,將來你要像傳統中國人那樣說什麽“我都是為了你。。。”,他們是不會理解的。我看到的,聽到的因為夫妻關係不好,十幾歲的孩子勸父母離婚的例子也不少。美國報刊雜誌上常說,現代家庭形式多樣化,並非一父一母才是常態,離異的,同居的,再婚的,同性戀的,單身男女用donor的精子或卵子生孩子的,都可以和孩子組成幸福的家庭,隻要你真心愛孩子。

再說說有國男提出的離了婚,帶孩子的中年女人會“很慘”的問題。“慘”在哪裏?找不到“更好”的?什麽算“更好”的?我覺得,新男人隻要懂得尊重女人,不要求女人長期在婆婆麵前忍氣吞聲,自己也不念叨著“我還可以找個更好的”, 那就是更好的男人了!在美國的各種文化種族背景的男人多了,不必局限於向往回國當搬運工的國男吧?我在波士頓的那所女校念大學的時候,女生們常在餐廳的飯桌上談男人,一個在北大留過學的巴西金發女孩就常說,她在中國時,覺得交男友的選擇很單一,大家都黑發黑眼黃皮膚,看著差不多,在美國就豐富太多了,眼睛頭發皮膚各種顏色及其排列組合隨你挑,文化語言背景你也可以換著來,可以滿足多種從小對男人的幻想。:)在美國的姐妹可要好好利用天時地利啊!我家五十出頭的鍾點工大姐還有success story呢:她在中國時離婚十幾年了,兩年前在我的極力慫恿下積極在婚介所交往白男,約會十幾個後,終於找到一位年紀相當,人品正直,性格溫和,關鍵是很愛她體貼她的波音公司的工程師,兩個月前喜結良緣。

退一步說,找到能結婚成家的合適對象並不容易,但我以為結婚的最終目的是生養孩子。已經有了孩子的離婚女人,真還沒再婚的必要。能和你步上紅地毯的人不容易找,找個看著順眼,你高興時可以陪你吃飯看電影上床的,那還不是一把一把的,尤其這裏的很多姐妹們都經濟自立,才貌雙全。聽說有一位很成功的上市公司的女創始人,因無暇戀愛結婚領養了一個孩子,別人問她怎樣兼顧孩子和工作,她說,別看我是單身媽媽,可我是個單身媽媽“with money!” 生活並不困難。雖然我們和她不一樣,隻是普通人,但我周圍的女友們高薪的多了去了,公司股票發了大財的也有,說什麽國男不喜歡養別人的孩子,誰幫誰養孩子甚至誰養誰還說不定呢。說到底,女人自己有本事,底氣足,哪有什麽離了婚會“很慘”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