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 越來越遠的楊陵小鎮
文章來源: stillthere2015-01-12 19:23:54
越來越遠的楊陵小鎮
諾基亞 2011-11-30

小鎮繁華了,車輛川流不息。夜晚的霓虹也不隻有那單一的紅色了,變的多彩而搖曳。路燈掛在塗染很漂亮的金屬杆上,而那金屬杆也再不能稱之為電線杆子,小鎮上數年縱橫在半空中各種電線、天線都已埋在地下十多年了。但曾經那個古樸、安靜、簡單、溫暖如玉的楊陵小鎮卻也已慚慚遠去。

現在楊淩的有會展中心、田園山莊、昆蟲博物館這類現代化的標誌性建築,行政和建製也正象王征兵教授在它博文“一個神奇的地方中”所寫的那樣神奇:

在中國有一個神奇的地方,
它不是一個村,
不是一個鄉,
也不是一個縣,
不是一個市,
它叫楊淩區。
既然叫區,就應歸某一個市管轄,
因為中國所有的區都會歸某一個市管轄的,
但楊淩區既不歸它所在的縣—武功縣管轄,
也不歸它所在的市—鹹陽市管轄。
雖然多年前就與西安是同一個電話區號,
但它也不歸西安市管轄。
至今許多人楊淩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歸屬。
雖然地盤還沒有一個縣大,
但它的最高行政首長是副省長。
雖然人口隻有十幾萬,
但大學生就有五萬多,
還有幾千名博士生, 上萬名碩士生,
還有數名院士和七名“千人計劃”人才。
它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
卻有一個985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一個唯一不在大城市的985大學。
從這個大學走出了十六位院士,
三十幾位省長、部長。
二十年來,在任的每一位國家主席、總理都來此考察。
一個雖然不大但卻很美的地方,
一個雖然很小但卻人才輩出的地方。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這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楊淩。

王教授所寫的是現在的、近二十年來的楊淩,卻不是我心裏珍藏著的那個叫做楊陵的小鎮。

我心裏的楊陵小鎮上有我們的五台山,我們的渭河灘,我們的防空洞,我們的餃子餛飩館,我們的老漢鋪,還有我們的八大單位。

五台山不是山,隻是通往西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前叫西北農學院,所以我們一直把叫做西農)需要上的五個台階組合,每個組合由幾十級青磚砌成的台階組合,組合之間是青磚鋪成的緩坡。我已經記不清每一組合有多少級台階了,但是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們一群孩子會坐在五台上最高點,極目遠眺南山(秦嶺山脈),那時空氣清新,我們經常能看到南山上的積雪,看到山的黛青色。現在的五台山依然是台階,但已化為大理石鋪成的很多組合了,它也許更現代、更科學,但它已經不是五台了,更鮮看到南山的清澈,它現在在我心裏隻是一段通向西農大北校區的路而已。

渭河灘路並不遠,我現在依然經常去,車程還不到十分鍾。但當時因為公路不好,通往渭河的路十分難走,即使騎自行車也得超過一個小時。但它曾經是小鎮孩子們心中的公園,是一個最吸引我們玩耍的地方。去渭河灘是一群人的事,去之前會有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約人,準備自行車,弄點吃貨都是必備的事情,特別是自行車,那時候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家裏的汽車,算得上是奢侈品,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而且如此一段泥濘的道路,不是每個家長都情願讓孩子幹的事,我們上學近十裏路都沒人騎車的,所以湊夠自行車需要很長時間。而當我們一群男男女女的孩子,你騎我帶地來到渭河灘,在河灘邊粗糙的沙地上打鬧嬉戲,或鑽進深深的蘆葦中藏貓,累了會坐在水邊看著渭河水緩緩地流走,看著偶有的飛鳥飛過,用石子打著水漂,直到夕陽西下,這就是我的渭河灘。現在去渭河灘的道路已是寬敞八車道,而且不止一條道,而河灘邊星級酒店和別墅,現代化的水運中心,再也沒有兒時的味道了。

防空洞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產物,是響應當時“深挖洞,廣積糧”,同時也是當時的防空襲用的人防設施。我們院原來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被稱為分院,院裏地下有好幾個防空洞,占地非常大,地下冬暖夏冷,是藏貓的好去處。也不知道當時單位是如何管理,我們放學後或周末常常一大幫人會去防空洞,我記得我們有十幾個人參加的舞蹈就是在防空洞裏排練的。對防空洞記憶很深的一件事是我們一幫人玩完後回家,天黑了院裏廣播找人:“楊容在哪,楊容在哪,你爸媽叫你回家。”楊容是我同學,我們放學一起去防空洞玩,結果她睡著了,直到我們同學又去把她找上來。前些年我聽說我們單位有人在防空洞養蘑菇,不知道現在防空洞還在不在。

餃子餛飩館和老漢鋪顧名可以思義,就是一個飯館和一個商店,餃子餛飩館是幾個像我現在這歲數中老年婦女開的,館子挺大,正堂不僅有多張飯桌,更有可供多人擀皮、包餡的大案,大案比現在雙人床還大,師傅們在案上撒很多麵樸,有的師傅甚至一手兩個擀麵杖飛快地擀皮,吃著餛飩餃子,看著師傅的勞作,在當時物質不豐富的楊陵是一件很愜意的事。離餃子館不遠就是一個被稱作老漢鋪的雜貨鋪,大概店員全是老頭吧,因此而得名。裏麵賣的全是一些香煙洋火桂花糖類日用百貨。平時大家買零七八碎的東西都在各自單位的小賣鋪,但到星期天上街,買些小賣鋪沒有東西都會上老漢鋪,更因為它在學生放學的必經之路上,裏麵用牛皮紙包裝的糕點,各式各樣的糖果,就深深吸引著學生們一群一群地流連,買的,看的,不計其數。

八大單位是駐楊陵的一些科研、大學、中專等單位,當時雖地處楊陵,卻各有各的歸屬,並不屬於楊陵當地政府管轄。當時有西北農學院、水利學校、農業學校、中國農科院陝西分院(後來的陝西農科院)、中國科學院水保所、中科院(水利部)水科所、植物所和化建公司(現屬延長石油,已上市)。那時候無論物質還是精神生活都很匱乏,一部電影都是在這幾個單位轉過來轉過去演,當時一些精力好的孩子都會跟著放映隊,一個單位一個單位轉場看同一電影。因為楊陵就那麽大點,所以這些單位的孩子都認識,現在很多人都聯了姻,我和我的同班同學都會因為姻親成為親戚的。

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故鄉,我們這些出生在楊陵的人,父輩基本都在外鄉,但是楊陵卻是我輩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