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北京 4
文章來源: 北京西城區2007-10-20 03:39:11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吃在北京“ 的另外三家好出去。

陶朱公館

餐廳老板邱先生,身在商場卻樂善好施,平生最敬佩陶朱公為人,故將此店取名陶朱公館。




俗話說:吃也要吃個明白。我在網上找到這篇好文,轉在這裏與大家共勉。

Zt 人活一生,或者為名或者為利,二者兼有則是名利雙收。然縱觀古今者,能夠做到名利雙收的人卻為數不多也。

  陶朱公範蠡便是為數不多的人傑之一。“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是一句經典。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在範蠡和文種的幫助下,最終三千越甲破了吳。霸業已成,留著文種還有何用?說不定還會生出許多事端。於是乎,勾踐尋了一機會,讓他自決了事。已是上將軍的範蠡,何等的睿智,在一個靜悄悄的夜晚,騎著心愛的馬,帶著妻兒走了。

  這一走就來到了齊國。之後,他給老友文種寫了一封信,就是那句經典,蘊藏著急流勇退和明哲保身的人生哲理。文種懂了,但是,亂臣賊子懂得更深。最不願意的讓‘人’懂的‘人’也懂了。龍王欲斬有尾族,何患無辭?越王勾踐終於做出了決定,文種還是死了好。範蠡到了齊國就改名換姓了。

在齊國總該幹點什麽,於是範蠡就決定在海邊種地做些買賣。誰知範蠡的買賣一做就不得了,不幾年功夫,已是家財萬貫。如此了不起的人,齊國人就聯名推舉他做了相國。範蠡呢?做了一段時間就覺得沒有意思,大筆一揮,辭職不幹了。萬貫家財就此分給了窮人。又是靜悄悄地走了,或許範蠡真的習慣了。

  最後範蠡來到了一個叫做“陶”的地方住了下來,自稱為“陶朱公”。在這裏,範蠡又做起了買賣。可以想象,擁有上將頭腦和精於外交的智慧陶朱公很快又富甲一方。在陶地,範蠡失去了自己的二兒子。可他卻釋然道:殺人償命,我陶朱公的兒子也不能例外。況且這是事情的常理,沒有什麽好悲傷的。

  名,範蠡用了半生。半生裏,他陪著勾踐在吳國服役,受盡了屈辱,飽經滄桑。三年後,助越王滅了吳國,後又率兵向北挺進,渡過了淮河,逼迫齊晉臣服,使主子成為春秋末期最後一霸。萬世奇功,範蠡已經有點功高蓋主了。在齊國,他又做了一段時間的相國。名,可以名也。

  利,陶朱公更是與利有緣。範蠡後半生三遷其地,都不幾年,就富得流油,最後贏得了“陶朱公”這一象征富裕的名。

  範蠡用自己的利取得了流傳萬世的名——陶朱公。華夏的土地上,大家可能早已忘了陶朱公馳騁沙場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的事卻記住了陶朱公在天下人之間為窮人做出的貢獻。

  古語說得是,修身齊家平天下。讚譽陶朱公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盡力去做。有無為而治者,陶朱公卻是有為而有以所為,為之,則盡力而為。(作者熊威)

公館是一處幽靜雅致的好地方,會友小酌,聚商大事之餘能夠享受到祥和誠摯。
心情放鬆舒暢,食物自然更添美味。




















公館的菜肴亦是精美清淡,入口眉開。這是送給客人的開胃小菜,每次都會不同





老醋蜇頭




XO醬拌涼菜



燒鵝配梅子醬



小湯包。皮薄餡美,湯鮮又不燙嘴




西城最愛的糯米糍



不能每樣菜都點,還是打開菜譜痛快。











這裏的服務也是無可挑剔,對我拍照的要求不但沒有非議,反而大大方方地回答:請您多指點。


餛飩侯

北京人讀起來就一定要帶個兒 – 餛飩侯兒。





zt“餛飩侯”的餛飩為什麽會名揚京城呢?主要是這兒的餛飩 做出來有講兒。“餛飩侯”由打開張,一直以經營餛飩為主,除“文革”那幾年以外,它這兒主營的品種就是餛飩和芝麻燒餅。其餛飩的特點是皮薄、餡細、湯好、作料全。"餛飩侯"的餛飩皮有薄如紙一說,把皮放在報紙上,能看到上麵的字。餡細,指的是多少菜配多少肉餡都有比例,肉講究用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打出的餡非常均勻。一碗餛飩,10個皮為一兩包一兩餡,加在一起為二兩,基本上不差分毫。“餛飩侯”的餛飩均為手工現場製作。做餛飩也叫推餛飩,手之麻利讓人歎為觀止,每班兩個師傅,能供3000多人吃,平均一分鍾能推一百多個餛飩。
“餛飩侯”的湯是一絕,煮餛飩的湯是用豬的大棒骨,花6個小時左右時間熬成的。湯口兒講究味濃不油膩,由於棒骨湯含有鈣質,許多老人之所以好這口兒,也是衝著這個來的。“餛飩侯”的作料講究一個“全”字,有紫菜、香菜、冬菜、蝦皮、蛋皮兒等。
50年代,“餛飩侯”就已名噪京城。那時,八麵槽離著吉祥戲院和北京“人藝”較近,一些著名演員演出散場後,常到“餛飩侯”喝碗餛飩吃倆燒餅當夜宵。您別看餛飩不起眼,它經常在大席麵上露臉。當年,周總理宴請外賓,把"餛飩侯"的師傅請去過幾次。“餛飩侯”的7位創始人之一陳清安的侄子陳寶增(今年已60多歲),幾年前寫過一篇回憶文章《我為總理做餛飩》,詳細講了這些情況。60年代初,“餛飩侯”的師傅參加全國烹飪技術比賽,得過金獎,受到李先念、彭真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在不久前舉辦的北京市烹飪技術大賽上,"餛飩侯"的餛飩獲得了銅獎,在大眾化筵席美食節上,他們推出的餛飩宴獲得了金獎。
“餛飩侯”的老經營模式是:每個職工擀皮、做餡、吊湯、服務樣樣都能幹,現在是按崗位定人,擀皮包餡就管擀皮包餡,煮就管煮,服務單管服務。過去是打餡做皮都在一起,現在另外找地兒(因王府井寸土寸金,盡量增加營業麵積)建了一個中心廚房,專供門市用料。過去是顧客買牌,自己到櫃上去端餛飩, 現在是服務到桌,吃後算賬。以前的“餛飩侯”品種單一,餛飩餡隻有一種,除了餛飩隻經營燒餅和小菜,現在,他們請技師和營養師反複琢磨和鑒定,增加到28個品種,光餛飩就有5種餡。燒餅有4種,此外,有麵條、燒麥、小籠包並且增加了餛飩宴。以前 的餛飩是原湯煮得了往外撈。現在改用煮麵簍單煮,湯在另一個鍋熬著,湯分棒骨、老雞若幹種,煮得了往上澆湯,一簍10個不多不少,以前用大鍋煮直接撈,多少不均容易讓人挑眼,現在沒這些顧慮了。 (摘自新華網)

已經不記得上一次吃餛飩侯是什麽時候的事了。這次回京,特意來一趟。一是為了尋找兒時的記憶,二是為了上貼和大家分享。好東西要拿出來分享才能生出樂趣。


菜單一目了然,下次有機會你也來試試?






辣白菜和雞珍,辣!



酸湯餛飩,香!



涼拌海帶,皮蛋豆腐,爽!



拌苦瓜,雞絲拉皮,撐!



真撐著我了!當天晚飯沒吃。

東坡眉洲酒樓
大家要注意了,北京還有一處叫眉洲東坡酒樓。名字排序不一樣,菜也大不一樣。兩處我都吃過很多次,還是推崇這家。
位於東三環潘家園橋東南角的東坡眉洲分店,剛剛做完裝修,重新開張。和它那非常大眾化的消費水平相比,用餐環境讓人覺得出乎意料地舒適講究。










人多熱鬧,忙得我忘記拍照。涼菜隻剩了盤南瓜紅棗,味道甘甜清爽



扣肉



香辣茄子丁



麻婆豆腐



毛血旺,鴨血



魚香肉絲



樟茶鴨



蒜香排骨



鹵盤



這道有特點,韭菜八爪魚,入味滑嫩



清炒豆苗



糖醋桂魚



炸鮮奶,非常受歡迎,點了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