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故事續
文章來源: 武生2008-08-19 07:09:49

  小母雞一個月的時候,翅膀已經長滿了身體,尾巴上有一叢羽毛,就是腦袋和大腿上還滿是茸毛。看她們走跳如飛地爭食,會聯想到精力無限的小朋友,甚至無畏無敵的少年人。
  四十天雞齡的小母雞胃口一下子變大了,身體自然成正比的增大。隻有小黑還是小巧玲瓏,是最大體型小母雞的三分之一。
  紐約有個規定是不準養公雞。這一方麵有點歧視性,相當不“雞道”,使得那些小母雞們開始就注定了紅顏薄命,未來陰陽不調。另外一方麵也怪公雞性格太張揚,清早大家睡覺最甜的時候拉開嗓子大叫,這叫聲還不是一般的響。如果至少像狗那樣“不引不發”,就會好很多。這就叫“世事古難全”吧。
  看著小母雞們飛來飛去的瘋,就會想到她們以後的命運。
  母雞四到五個月(也許更久)以後開始生蛋,大致上十八個月會開始出現脫毛、停止生蛋現象,長達兩到四個月。美國叫Molting,中國南方把這個現象叫做“賴孵”。經過這一個階段,母雞的生蛋能力開始下降。雞的壽命在十到二十年間。這時候雖然還遠遠沒到到“雞老珠黃”階段,但是要不失寵,看來很難。如何處置,就要看雞主人的態度了。
  如果我寫文章介紹養狗。肯定沒有人會跟貼,呼籲我別殺狗。盡管狗肉滋味比雞肉強。
  相信大家吃自己養的雞下的雞蛋不會猶豫。這一點的具體含義是:雞和人類別的寵物地位是不同的。如果狗也下蛋,狗主人是一定不舍得吃的。許多人都關心殺雞問題。原因很簡單。在我們心裏,雞是介於寵物和食物之間的動物。從小到大,它們先是寵物,後來是食物製造機器,最後就是食物了。
  我有個老朋友,養鳥養貓養狗都帶著深厚的反革命感情。他花大錢為老病的貓狗治病,甚至在孔祥熙、宋美齡,當然也包括他自己的亡妻安葬的紐約上州Fern Cliff墳場,在自己預購的墓穴旁邊,為愛犬預購了墓穴。我也知道有人厚葬禽鳥。但我沒聽說過厚葬公雞或者母雞的故事,其它豬、牛、羊、鴨子、鵝一樣。家禽家畜之中,隻有麵相容長清奇的馬享有特殊待遇。(原因我早就發現了,請參見我博客中“讀書”欄《馬語者的秘密》一文。)
  總之,人類是有生物歧視的。人類的心是多變的。現在溫情脈脈,到一定的時間,小母雞們就有危機。這就是世事的無常。
  美國人殺雞用的詞是slaughter,不是kill。法律上Man slaughter是“誤殺”。人猶如此,何況雞乎?殺隻把雞,隻要心裏沒障礙,問題一定不大。何況網友野狼嚎兄已經一再表示願意出爪效勞,到時候,如果我下不了手,請狼兄來“誤殺”幾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