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老了,能指望海外長大的孩子嗎?
文章來源: 我生活著2019-06-20 08:09:24


昨天晚上十點多收到兒子的短信說半夜回來,不用接他。這個點回來肯定是跟同學聚會完了回來睡覺的,早已習以為常。

十二點多回來了,開門一看嚇一跳,一身的泥巴,背著提著露營的帳篷睡袋,所有的東西都是泥巴,英國這段時間一直下雨,在野外露營的苦是可想而知的。

兒子的大學離我們家也不近呀,怎麽會三更半夜的回來呢?我既好奇又心疼地連問:“你去哪裏露營了?去了多久了?誰送你回來的?”

大概是老媽像關心小孩一樣的話語讓兒子受不了,他沒有回答,把洗衣房門關上清理髒衣服放洗衣機清洗,然後去洗澡。

洗去了一身的肮髒和疲憊,我為他做的烏冬麵也做好了。吃好了,兒子跟他老爸商量明天下午四點送他去另外一個城市的機場,睡一個晚上第二天又要出發。前兩年還會把行程告知我們,偶爾會發個平安的信息。唉,兒子長大了,行蹤越來越神秘,老爸老媽有點失落!

躺在床上想著兒子明天又要去旅行,他那麽著急地清洗衣服估計是要穿著去旅行的。兒子從來不麻煩老媽,老媽主動想幫忙,他也拒絕,但老媽擔心明天沒有太陽,衣服曬不幹,叫老爸早上起來先打開暖氣幫兒子把衣服放暖氣片上。

衣服烤幹了,但穿什麽鞋去旅行呢?家裏還有兩雙運動鞋,但兒子已經好久不穿了,他每次回家都會穿一雙帶一雙,這次因為露營順道回家,大概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兒子穿回來的皮靴子也是沾滿了泥巴,還好裏麵不濕。我用水衝洗幹淨,再用布擦幹,把它放在門口的鞋架上,也把兩雙舊運動鞋放上,讓兒子選擇。背包的泥巴也幫他擦幹淨了。

我能為兒子做的不多,隻能悄悄地給他提供生活的方便,再做一頓可口的早餐,他是很高興接受的。兒子喜歡吃麵,放兩個荷包蛋,放點西蘭花,再放十多個大蝦,上麵澆上調味汁。老媽把所有的心疼和愧疚都濃縮在一碗湯麵裏。

從小到大我們為兒子操心的事不多,他還小的時候,我們忙著做生意,一個暑假過後發現兒子的視力不好了,從此電腦上密碼限製他玩遊戲的時間。孩子精力旺盛,總要讓他有事做,從此鼓勵他看書,剛開始每看一本書獎勵£1,到後來不在乎什麽獎勵,圖書館的書更新得不夠快,隻好花錢去書店買新書。

周圍的華人父母都帶著孩子去參加各種興趣培訓班,進私立學校,兒子心疼父母的辛苦錢,堅決不上私校。高中的一些功課難題老師沒辦法解答,他自己上網自學解決難題。兒子上高中後就基本獨立了,家長會不需要我們參加,進大學的所有準備工作讀什麽專業都是自己決定,甚至讀大學的費用也是自己貸款,拒絕父母的資助。

跟其他家長比較一下,總覺得我們虧欠兒子太多,想在經濟上幫助他,讓他過得寬裕一點,可是兒子不接受,把我們前些年幫他開的銀行賬戶也取消了。要畢業了,老爸打算給他買輛車,兒子說不需要,他可以先用家裏的那輛舊車,等工作有錢後自己再買。我們還計劃幫他解決以後的首期房款,看來也是多餘的。

兒子的自立自強讓我們欣慰,但拒父母的幫助於千裏之外也讓我心疼和愧疚。這裏存在著兩代人之間不同成長環境和教育文化的差異。兒子認為他成人了,獨立了,可以來去自由;而我還保留著中國父母的一些傳統習慣,雖然不再堅持一切為了孩子,也不會用孝道來綁架孩子,但孩子在心中的分量還是很重很重。

因為認同和觀念的差異,我有種失落感。我傷心地問老公:“到我們老了,能指望兒子常回來噓寒問暖嗎?”

老公說:“他一到十八歲就自覺地像英國孩子一樣獨立出去,到我們老了也應該像英國老人一樣去養老院,或者回中國去養老。”

回中國養老,周圍熟悉的人都知道你有孩子卻沒有孩子常來照顧,這種被人同情可憐的感覺更加不好。還是在國外孤獨地老去吧,誰也不用可憐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