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靈人對陳曉旭往生一事的確認
文章來源: 懶風2007-02-25 14:29:51
 
通靈人對陳曉旭往生一事的確認



by信徒人 2007-06-12 11:06:12


陳曉旭的往生去向是現在很多佛弟子所關心的事,其實開悟的高僧可以一目了然,但是不會隨便泄露天機,隻是我們凡夫不明了因果業緣,所以末學今天去了通靈人哪裏去問下陳師的後世情況,通靈人在前麵的超度亡弟帖子裏曾提過,就是一位佛教徒,可以專和神鬼亡靈溝通的那位師姐!

到了她家,通靈人又化解了一個小夥的問提,挺神奇的,那小夥認識通靈人很久了,他這人很敏感,有啥災凶可以提前感覺出來,所以每次感覺不對勁時都會來找通靈人問問,但每次他的感覺和通靈人看出的是大致吻合的,他這次連著幾天夢見他奶奶要給他說話、可就是說不出來,他猜有事就來問,通靈人幫他指點了化解的方法,末學在旁邊也想見識一下。

小夥想聽聽他奶奶的語言,通靈人就把紅布蓋在他頭上,讓他的奶奶上他身說話,可是等了半天,說不出來,通靈人說他竅沒打開、心又入不了定,所以不能開口,隻能稍稍點頭。小夥就讓他奶奶上通靈人的身來說話,通靈人說從來是不允許這樣的,對她的身體很不好,最後再三要求下,通靈人約法三章讓上身之後隻能問兩句話,第一句問你是誰?第二句問有啥事?不然時間久了身體受不了。

通靈人入定招他奶奶上身,末學坐在旁邊看著,通靈人身上慢慢抖了起來,然後突然一開口就大聲哭了起來,然後喘了幾口氣,小夥問聲你是誰?通靈人喘了好久突然變成了河南口音說:我是你奶奶。小夥又問有啥事?通靈人的口音變成一口河南話焦急萬分的說:你把人家那個小鬼衝撞了,人家要找你麻煩,你趕緊回去照交待的辦,不然過兩天要出車禍!

兩句話說完,通靈人手都抽筋了,趕緊叫末學和那小夥過來掰她的手,好大的勁,末學兩個手都掰不動她一個手,通靈人就叫末學拿到墊下的桃木劍對她的雙手敲幾下,慢慢才緩過勁來。然後給那小夥說:你趕緊回去辦事,不然晚了就來不及了,他住在龍華鎮,要趕到五點半前趕回去照通靈人交待的方法去化解,小夥急急匆匆的回去了。通靈人過了好半天才慢慢正常了!

我就跟她說,我想問下朋友陳小姐的事。當然末學不會說她是什麽什麽人的,是一個朋友,65年出生,5月才死,她入定看了下說是肚子裏生癌死的吧?我心想癌細胞擴散到肚子應該也差不多,她又入定後說她很漂亮,然後出定後說,怎麽臨命終時有很多人給她念佛?我說是啊,她又說有幾個大和尚再給她助念,我說他老公也出家了算是嗎?她說那不算,是指修行好的才是大和尚,然後出定後又說她死後助念的很安詳,我說那肯定去了西方淨土了吧?她又入定看,她說還沒有,我說您再仔細看下,她說投胎人道了,沒錯,她又說如果是她家人來問可以再說詳細點,最後確定是投生做人了,我說就算做人應該是大富大貴的命運,她說有那麽多大和尚及居士給她助念,因緣非常不錯啊!!

談完這些末學又問了些自己的些事情,可又轉過來說:*姐,陳曉旭可是名人啊?她說名人又怎麽了,照樣生老病死,我說人家可是做了很多善事,她說那前世的惡業也是有果報的啊,然後她又看了下我寫的名字問是不是那個出家的名星啊?我說是啊,就是那個林黛玉啊,她說前些天是聽說一個出家名星得癌死的,她說出家晚了,早一年出家的話跟本死不了,晚了些,不過現在很不錯啊,過去世的大惡業該下地獄的也都重報輕受化解了!而且轉世人道也是三善道之一,可見學佛功德有多大!對於不修行的平常人來說,得癌症可能就是轉世到三惡道受苦的花報,果報就是在三惡道,但對於修行人來說,得癌症僅是重報輕受,重罪輕罰,將無量劫的三惡道的劇苦化解為人間的小苦報,實為幸事!金剛經所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輕賤就是指不順、病苦、災難...等等,凡夫肉眼不懂因果本末,故而佛陀再三說信心學佛的好處是不可思議的!下麵是以前發的帖,請大家參考一觀!



延伸閱讀:
某網友自家的因果慘報與超度亡靈之事
http://post.baidu.com/f?kz=197034606





——————————





附錄:
 
“林黛玉”陳曉旭與她的佛緣


世邦公司網址:http://www.shipang.com/main.htm
瀟湘館http://www.shipang.com/bbs/Board/Board.asp?BoardID=666



陳曉旭公司門口的佛學《六和敬》





陳曉旭公司贈送的“結緣”刊物

 陳曉旭公司內擺放的佛像

 

狗仔網2月25日報道 大明星隱遁佛門李娜不是唯一一人,昨日有網友在狗仔網上爆料稱,在電視劇《紅樓夢》中扮演林黛玉的演員陳曉旭及愛人郝彤前日拋棄億萬家產,剃度出家。今日上午,記者從長春方麵得到確切消息,陳曉旭已於前日在長春百國興隆寺剃度出家。目前她本人還在長春的百國興隆寺。此外,今日下午,陳曉旭的公司也證實了這一消息,該公司一負責人表示,剃度後的陳曉旭已不再接手公司管理工作,她接下來將“雲遊四海,潛心修佛。”

 

網友驚爆陳曉旭已剃度出家

       昨日,一網友在狗仔網上以《林黛玉扮演者拋卻億萬身家攜夫出家》為題發帖子稱,演林黛玉的演員陳曉旭和愛人郝彤,30多歲家產過億,擁有著名的廣告公司一間,錦衣玉食和毫宅,名車數輛,仆傭侍奉。夫婦二人前天已經分別剃度出家。

 

隨後,有網友發帖子證實稱:“因為我本人與陳曉旭相識,今天上午在通話的時候,我得知了一個重要信息,但是我答應她在這件事發生前不給任何人說。但是,我考慮到陳曉旭有很多FANS,這件事情對於廣大FANS來說是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是不會相信她會走這一步的……我在這裏,真誠地希望陳曉旭的FANS和社會大眾能夠理解她所做的一切,因為我本人知道她的為人,我相信她的這個決定已經想了很久了,而且是慎重做出的決定……陳曉旭已經正式完成了出家儀式,地點不能告訴大家。她的丈夫,也將於未來幾日在深圳點擊查看深圳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一個佛教道場出家。”

 

帖子中還稱:“我向大家澄清一點,有關於說我在炒作一事,我不甚理解。因為炒作無非是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是在我的資料裏沒有有關我的任何信息。我也沒有必要為了抬高自己的知名度而用這種下三濫且卑鄙的手段出賣朋友的信息。”之後,有粉絲跟帖,稱“是真的,在長春百國興隆寺,法名妙真。我的一位朋友在場。其夫過些天也將剃度出家。”。

 

據了解,陳曉旭的丈夫叫郝彤,身高一米八三,畢業於北京點擊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電影學院攝影係,現任公司總經理。陳曉旭與丈夫沒有子女。

 

公司證實陳曉旭剃度將潛心修佛

 

作為北京世邦公司的創始人及董事長,陳曉旭作出剃度出家的決定,波及最大的非北京世邦公司莫屬。由於此前當事人和當事公司從上到下均對此事不漏隻言片語,盡管有網友的目擊以及記者從長春方麵得到的側證,但關於陳曉旭是否剃度出家仍然有所疑問。不過,今日下午,北京世邦廣告公司一王姓行政總監終於對記者開了口透露了證實了此事。她表示,陳曉旭的確已於前日在長春剃度,當時《紅樓夢》編劇周雷也出席了剃度儀式。而她的丈夫也將於近日剃度出嫁。陳曉旭出家,那麽當初創立並發展的世邦廣告公司將去向如何?對此,王總監表示,陳曉旭在剃度之前已經召集高層開過會,公司事務已安排相關負責人處理。現在陳曉旭本人已不再接手公司管理工作,她接下來將“雲遊四海,潛心修佛。”此外,陳曉旭愛人郝彤也將剃度,目前正在剃度儀式正在籌備中。

 

陳曉旭十五年創業,七年學佛

 

 

陳曉旭一共隻演了兩部戲,即《紅樓夢》和《家春秋》。但當年她的名氣卻大過很多演了一輩子戲的演員,因為她演了林黛玉。上世紀80年代末流行出國熱時,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先去德國,想轉簽去美國。然而,她在德國呆了三個月就回來了。回國之後的陳曉旭,仍不確定自己該做什麽,直到1991年陰差陽錯地轉入商界。如今,她所領導的北京世邦公司已成為一家年營業額近2億元的4A廣告公司。她被評為“2005~2006年度中國十大最具風采女性廣告人”、“中國2005年度經濟風雲人物”、“2004~2005年度中國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

 

對於自己為何走向學佛之路,在此前接受的一次采訪中,陳曉旭坦言,自己曾經很專注於財富的積累,但之後發現物欲的增長並沒有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真正的快樂,1999年,她偶然在朋友的車上聽到淨空法師講解的《無量壽經》的錄音帶,遂衍生了學佛的念頭。兩個月後,他前往新加坡找到淨空法師,遂皈依佛門,從此踏上了學佛的道路。

 

而在陳曉旭所在的公司網站上,記者看到,無論是網站頁麵還是內容,無不洋溢著佛教的氣息。而就在春節前夕,陳曉旭還親自發表了一篇充滿佛性的祝語。而此前她還參訪了香港點擊查看香港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誌蓮淨苑等佛教場所,並在網站上留下自己虔誠拜佛的一組照片。足以映證她對佛教的虔誠。 (狗仔網)



2005年5月15日(陰曆四月初八),參加北京鳳凰嶺玉泉寺浴佛節留念

左起:
陳曉旭(華嚴居士、《紅樓夢》林黛玉扮演者)
姬玉(妙音居士、《紅樓夢》妙玉扮演者)
張軍(常濟居士、慈生堂成員)
張帆(明月居士、慈生堂成員)

--------------------------------


粉絲關注陳曉旭出家報道 發貼者稱不是炒作

[提要]:昨天某網站登出消息,稱在電視劇《紅樓夢》中扮演林黛玉的演員陳曉旭及愛人郝彤前日拋棄億萬家產,剃度出家。有粉絲跟帖,稱:“是真的,在長春百國興隆寺,法名妙真。其夫過些天也將剃度出家。”

 

 

 

 

 

有消息稱,林黛玉的飾演者陳曉旭與其夫拋棄億萬家產雙雙出家。

 

大明星隱遁佛門李娜不是第一人,昨天傳出消息,稱在電視劇《紅樓夢》中扮演林黛玉的演員陳曉旭及愛人郝彤前日拋棄億萬家產,剃度出家。陳曉旭從1991年進入廣告界,經過15年的發展,她所領導的北京點擊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世邦公司已成為一家年營業額近2億元的4A廣告公司。她被評為“2005~2006年度中國十大最具風采女性廣告人”、“中國2005年度經濟風雲人物”、“2004~2005年度中國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

記者調查

 

粉絲關注曉旭出家

 

記者隨後登錄陳曉旭的貼吧,發現已經有許多曉旭的粉絲在討論這個問題了。“秋林1978”早在2月20日就發帖《諸位陳曉旭迷,過幾天你們就要接受一個現實了……》,帖子中稱:“因為我本人與陳曉旭相識,今天上午在通話的時候,我得知了一個重要信息,但是我答應她在這件事發生前不給任何人說。但是,我考慮到陳曉旭有很多FANS,這件事情對於廣大FANS來說是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是不會相信她會走這一步的……我在這裏,真誠地希望陳曉旭的FANS和社會大眾能夠理解她所做的一切,因為我本人知道她的為人,我相信她的這個決定已經想了很久了,而且是慎重做出的決定……陳曉旭已經正式完成了出家儀式,地點不能告訴大家。她的丈夫,也將於未來幾日在深圳點擊查看深圳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一個佛教道場出家。”

 

帖子中還稱:“我向大家澄清一點,有關於說我在炒作一事,我不甚理解。因為炒作無非是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是在我的資料裏沒有有關我的任何信息。我也沒有必要為了抬高自己的知名度而用這種下三濫且卑鄙的手段出賣朋友的信息。”

 

之後,有粉絲跟帖,稱“是真的,在長春百國興隆寺,法名妙真。我的一位朋友在場。其夫過些天也將剃度出家。”據了解,陳曉旭的丈夫叫郝彤,身高一米八三,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現任公司總經理。陳曉旭與丈夫沒有子女。

 

記者隨後致電舊版《紅夢夢》導演王扶林和賈寶玉的飾演者歐陽奮強,想了解進一步的情況,但兩人手機均關機。記者範東波

 

幕後揭秘

 

從林妹妹到身家過億廣告女傑

 

陳曉旭一共隻演了兩部戲,即《紅樓夢》和《家春秋》。但當年她的名氣卻大過很多演了一輩子戲的演員,因為她演了林黛玉。上世紀80年代末流行出國熱時,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先去德國,想轉簽去美國。然而,她在德國呆了三個月就回來了。回國之後的陳曉旭,仍不確定自己該做什麽,直到1991年陰差陽錯地轉入商界。如今,陳曉旭的公司已發展成包括廣告、文化和商貿三家公司的一個品牌企業。

 

以代理酒類品牌廣告發家的陳曉旭卻喜歡吃素,從不喝酒。棄影從商後,陳曉旭曾經很專注於賺錢,努力讓父母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後來,我發現物欲的增長並沒有給我和家人帶來真正的快樂。我變得越發忙碌和煩躁,很少有時間和父母相處。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父親母親不知何時開始衰老、虛弱了,好像隨時都有離開我的可能。而我給了他們什麽呢?這一切他們又能帶走什麽呢?這種心痛使我從喧鬧中安靜下來。我開始想: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們會去哪裏,我們還能見麵嗎?”

 

 

“白天的工作很繁忙,我會在午休時靜坐30分鍾恢複體力,效果很好。失敗和成功就變得不重要了。以後,我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有關智慧、道德、教育的公益事業。”

 

“我的人生目標是:在我壽終正寢之前,能夠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覺悟,並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錯誤全都贖罪,然後做一些好事。”陳曉旭所說的“錯誤”,是指行為、語言、思想上有意無意中的過失。

 

看上去,陳曉旭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小得多,而她卻說,她的心理年齡“已經不止100歲了”。“我希望生活盡快過去,像流水一樣,然後進入一種特別平靜的狀態,看書寫作,親近自然。我希望現在就過老年人的生活,希望過我爸爸媽媽(那樣)的生活。”




2005年5月15日(陰曆四月初八),北京鳳凰嶺玉泉寺浴佛節留念

左起:

張慶居士:北京某公司董事長。樂善好施,鼎力資助佛教複興事業。
姬玉:妙音居士。《紅樓夢》妙玉扮演者。棲心淨土,躬行實修,自覺覺他。
陳曉旭:華嚴居士。《紅樓夢》林黛玉扮演者。大願求解脫,慈悲導群迷:
智光居士:中國網絡弘法第一人。慈悲、智慧、戒行清淨。
明月居士:慈生堂、千億大念誦、慈善在線發起人
--------------------------------

陳曉旭的三副麵孔

2005-8-15 14:53:38中國工商雜誌第七期 

    做演員,經商,直到學佛,陳曉旭都非常認真。而今生意蒸蒸日上,她卻向往過老年人的生活。
    “我總結了一下我的前半生,我經曆的困難和挫折真的不是很多。我的問題都是對自己的一種判斷、否定、反思和重新開始。”陳曉旭在接受專訪時說。

    林黛玉·商人·佛

    辦公室裏設佛堂

    推開貼著“南無阿彌陀佛”字樣的玻璃門,迎麵是一道寫著“世邦廣告有限公司”和“世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淺色幕牆。一切都是靜悄悄的。

這是一座複式二層的辦公間,淡雅的牆壁裝飾和寫字格,幾春意盎然的綠色植物,使得屋子裏洋溢著一種寧靜的鄉村的味道。前台左前方是一座旋轉樓梯,手扶逶迤的不鏽鋼扶手,踩著玻璃踏步拾階而上,登上透明似的小閣樓,沿著二層中央的天井,我走到靠南的一間屋子。一個麵容姣好的女子從桌子後麵的轉椅上站起來,古典的麵孔,瘦削得似乎弱不禁風。她長發齊腰,脖頸墜一條纖細的項鏈,粉紅色的內衣,罩著黑色的外衣,一條灰色格子的裙子,加之朝記者的微微一頷首,仿佛林黛玉從遙遠的大觀園悄悄降臨。隻是她手裏多了一件綴著長紅繩的黃色小東西,用大拇指不時地按著。

    “這是計數器,我每天都要念三千點‘阿彌陀佛’,早晚各一遍。往往念不夠,就這樣見縫插針,在心裏默念。”
    眼睛裏蕩著淺淺的笑意,學佛的陳曉旭和她經營的世邦公司,就這麽靜靜地展現在記者麵前,一種幾乎不見雕飾的精致。而當她默默地望著你時,又分明是那個眸子裏滿含憂鬱的林黛玉。

    作為年經營額超過兩億元的世邦公司的董事長,陳曉旭分明給人一種純淨得胸無城府的感覺。就連她的辦公室,都與眾不同。辦公室隻有十幾個平方米,辦公桌在房間左側朝陽的地方,桌上放著一把精致的古琴模型,她說是她的一個員工送給她的。

    除了室內繚繞著的輕緩的佛樂“阿彌陀佛”,有兩樣東西最為醒目,一件是正對著門的顯著地方立著她在電視連續劇《紅樓夢》裏飾演林黛玉的劇照;一件是辦公桌對麵牆邊設立的佛堂,堂桌上擺著一個身穿僧衣的老和尚的照片和石膏佛像,桌前的地上鋪著一圓金黃的絨布鋪墊。和尚慈眉善目,精神矍鑠。“他是我的師傅,淨空法師。”陳曉旭介紹說。

    佛有多副麵孔

    陳曉旭性格內向,盡管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見到陌生人仍顯得拘謹。而無論是誰,一旦跟她聊起與佛有關的話題,她就兩眼放光,滔滔不絕,儼然一個傳教士或布道者。

    在記者的感覺裏,陳曉旭有三副麵孔,一個是林黛玉的麵孔,一個是商人的麵孔,一個是佛的麵孔。陳曉旭卻輕聲地反問道:

    “我還有商人的麵孔呐?最後一個不太確切,真正達到圓滿的智慧才可以稱為佛,現在隻能說我的第三副麵孔是佛弟子的麵孔,是佛的學生。”

    她進而解釋說:“每個人都有很多副麵孔,你在你的孩子麵前是父親的麵孔;在朋友麵前,是好朋友的麵孔。我在我的員工麵前,有時就是嚴厲的上司的麵孔;關心他們的時候,我又是他們的家長的麵孔;我教育他們的時候又是老師的麵孔。對於這些麵孔,我都喜歡,隻要是對他們有利的。”

    話音未落,她已咯咯地笑出聲,爾後平靜地補充一句:“其實佛也是這樣子的。”

    說這話時,她的樣子頗為純真、可愛,可她卻說:“在我身上沒有什麽可愛的,我沒覺得。我隻是一個很真實、很真誠的人,沒有什麽烙印在我身上。說這個人是可愛的、這個人是溫順的、這個人是憂鬱的,這些都是當你的心局限在一個很窄的界限裏,你才會永遠表現出的一麵。但當你的心已經打開了,你已經學佛了,你已經知道了自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智慧,並為別人帶來利益,這樣你就不會有很固定的性格模式。”

    妙玉常住我家裏

    陳曉旭喜歡笑,但都是笑得很矜持,從沒有哈哈大笑的時候。

    “我的欲望比較少,名利對我沒有太大的誘惑。”正因如此,她在生活中從不戴麵具,用她的話說就是:“為什麽要戴麵具呢?所有戴麵具的人都是心有恐懼,怕失去什麽,或者是怕什麽。當心裏沒有這種恐懼的時候,就不用戴麵具。”

    不戴麵具,並不表示她希望把自己的一切都袒露給大眾。恰恰相反,生活中的陳曉旭頗為低調,極少接受采訪,更不願意談及私生活。即便這次接受記者的采訪,也是因為公司的員工向她“抗議”,給她布置了“一個任務”的結果。

    “為什麽這次接受你的采訪呢?今年我們公司策劃部給我提了意見,說這麽多年,包括去年我們公司獲了4個專業獎項,我太低調了,影響了公司的宣傳。如果再有記者采訪我,談到企業和經營的,他們希望我能夠適當地接受采訪,把我們公司取得的成績略微公布一下。你正好趕上了。”

    “現在,我是一個很自然的狀態,工作時就很認真,聚精會神;跟大家一塊玩時就很開心,很坦誠的。跟記者談話就是很認真的,很負責任的,對吧?否則,你這麽遠地過來了,我隻談一些很虛假的東西,你就等於白來了。”又是禁不住地笑。

    “我不想在媒體上談我的家人,我不想把自己感情那方麵的跟大家探討。這是私下裏聊天,你不要寫在上麵,寫在上麵我也不承認。”
    不願談家人的陳曉旭還是告訴記者,1992年她就把父母接到北京了。如今,她跟父母、妹妹、妹夫和他們的小孩都住在一套大房子裏。
    “演妙玉的姬玉就老住在我們家,她也像我的妹妹。她是單身,而且跟我一樣,是學佛的,是同學。”她開心地笑了。

    丈夫很優秀

    話雖如此,可是一談起她的丈夫,她仍是禁不住滿心的喜悅。

    “我先生也是學佛的。我那時候同意跟他做一個普通的朋友,就是因為他很健康很陽光很帥,是當時電影學院裏最帥的。他們同學都知道。嗬嗬,是這樣的。後來才逐漸發現,他的心胸特別開闊,跟同齡人是不一樣的,他是挺優秀的。這不是以別人看到的社會地位和財富來定的,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品格。他現在是一個很有男子氣的一個人。我們在性格上相輔相成,最難得是我們的思想是在同步成長和進步。甚至我信佛,他也基本上同一時間信佛了,而且這不是我引導的,完全是自然的,所以也是緣分。”

    陳曉旭的丈夫叫郝彤,身高一米八三。那時,郝彤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的學生,畢業時要交一個作業,和他一個同學找到陳曉旭,希望她在裏麵扮演一個角色。陳曉旭感動於他們三顧茅廬的真誠,便接受了。

    “但在拍戲的過程中,他們覺得我是一個‘冷血動物’,拍戲外很疏遠我。後來拍完了,他們千辛萬苦拿出不知哪兒湊來的幾千塊錢給我做報酬。我覺得窮學生太不容易了,沒多要,就拿了一千,剩下的全還給他們了。這一舉動把他們打動了:‘咦,這人還有熱心腸!’後來,大家就熟了。”

    如今說起郝彤,她仍有掩飾不住的興奮。“他任世邦商貿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也不是我,我對商貿不感興趣。”

    毛遂自薦演林黛玉

    “《紅樓夢》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卻又向我關上了一扇門。”

    “林黛玉的性格很固定。演林黛玉的那個時候,我跟林黛玉一模一樣——太自我了,別人呢都不歡迎我,記者對我的印象也不好。我不高興的時候就不理你,或者說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是很欠缺的,這是在生活當中沒有調整好自己而產生的一種烙印。”

    “我從小就熱愛文學,我父母都是京劇演員,酷愛傳統文化,我從兩三歲起就開始背詩詞。拍《紅樓夢》時,我已經讀過兩遍原著了。那時候給王導演寫自薦信時,我還附上了14歲時發表的那首歌頌柳絮的小詩。我那時的性格真是很像林黛玉,長得又非常瘦弱,還愛讀書,所以自己都覺得除了表演不太有經驗外,是演‘林黛玉’最合適的人選了。”

    出生在遼寧鞍山的陳曉旭說,她自小曾醉心於芭蕾,10歲時便擁有了一雙紅舞鞋。

    “那時,我常常在全校乃至全市的舞台上演出著名舞劇《白毛女》中的‘北風吹’,夢想跳進省裏最出色的芭蕾學校。經過兩年學習,我開始了試演。”

    當時,學生要經常到工廠、農場體驗勞動。由於母親的寵愛,她常常隨順母親的小詭計,逃避勞動而去學習心愛的舞蹈。在她通過所有的芭蕾考核後,一紙政審鑒定擊碎了她的芭蕾夢:“這是資本主義的苗子”。她落選了。

    “現在回頭看,我非常感恩這位寫評語的老師,她是第一個教我審視自己的人。如果沒有那一次的挫折,我就不會有後來的成就。”陳曉旭說。

    12歲那年,她放棄了舞蹈,開始在日記中寫詩,滿紙悲天憫人的惆悵。15歲時開始在《青年詩人》上發表自己的詩,雖然她從未談過戀愛,卻寫了許多愛情詩。

1985年,《紅樓夢》劇組開始選演員。18歲的陳曉旭聽到這個消息後,拿著一張背麵抄著一首詩的自己的照片找到了導演,毛遂自薦,要求飾演林黛玉。那是她的照片,背麵的詩是她14歲時寫的《柳絮》。

    “開始選人的時候,導演懷疑我是否能演好。於是問我:能否演另外一個角色。我說:‘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的角色。’導演覺得林黛玉演員本身應該是個詩人,而我是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最終我得到了這個角色。”
    接到試鏡的通知,她沒有把喜訊告訴鞍山話劇團的同事和領導,而是請了三天病假,偷偷地跑到北京。在《紅樓夢》劇組裏一待就是三年,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她把林黛玉演繹得淒淒慘慘切切。

    從1985年開拍到現在,20年彈指一揮間。說起那段經曆,陳曉旭的言語裏仍充滿慶幸和滿足。

    這部電視連續劇後來成了中國電視史上最風行的電視劇,前後重播了700多次。

    “林黛玉不飾演別人”

    “我不覺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為我長得美,或是演技好,隻是我的性格和氣質與她很像。”

    《紅樓夢》熱播後,陳曉旭借助“林黛玉”一角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這為她爭取到了根據巴金的著作改編的連續劇《家春秋》的女主角梅表姐的角色。但無論她怎麽“用功”,展示在觀眾麵前的梅表姐,都隻是“林黛玉”的翻版。

    “我就拍過這麽兩部戲。一是我覺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別人有天賦;二是由於起點太高,我之後就沒有再遇上什麽合適的戲了。事實證明,‘林黛玉’已成為我演藝途中不可逾越的一座山峰。要做就該做到最好,不是麽?”

    “在此之後,是我生命中的蒼茫時刻。雖然我是眾人眼中的明星,但沒有導演敢請我演其他角色。陳曉旭的名字被林黛玉取代了。”
那之後的三年時間,陳曉旭獨自在北京漂泊,迷茫而無事可做,不知道往下該怎麽走;多次麵臨搬家的窘境,幾乎得了房子恐懼症,害怕拖著行李飄零街頭的感覺。

    “上世紀80年代末流行出國熱,我也盲目地心動過,想去美國,被拒簽了。”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先去德國,想轉簽去美國。然而,她在德國呆了三個月就回來了。“因為我認識到自己真正有什麽、想要什麽了。其實出國是很愚蠢的選擇,我在異國他鄉再怎麽努力,到最後仍是緣木求魚的結果,如同你在此地播下種子卻期望到彼地去收獲一樣。”

    回國之後的陳曉旭,仍不確定自己該做什麽,直到1991年陰差陽錯地轉入商界。

    炒股賺來第一桶金

    “演完《紅樓夢》後我就從鞍山市話劇團調到了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當時父母和妹妹都在家鄉,出於一個長女的責任,我覺得應該把他們接來,全家團聚。我必須有自己的事業。”

    陳曉旭說,闖入廣告界隻是個偶然,說白了是為了生存。“那時,一個朋友告訴我說,北京長城廣告公司在征集加盟承包經營,可以自己組一套班子單幹,他們覺得我應該去試試。沒想到公司竟同意由我組建製作總部,自負盈虧,我就大著膽子簽了字。”

    那是在1991年。對陳曉旭來說,廣告完全是陌生的領域。她原以為廣告和影視差不多,加點創意就可以了,進入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好在那時中國的廣告業也剛剛起步,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後來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才使公司成為專業化的廣告公司。“當時我隻是進入的時機好,如果放到現在,簡直不可想象。行業都已成熟,競爭也日趨激烈,不懂行的人哪有機會?”

    陳曉旭的創業基金還是買股票賺來的。那時,中國的股市也是剛剛起步,她拿演出積攢的幾萬塊錢跟著別人買原始股,沒想到股票翻了好多倍,她成了“先富起來的人”。

    “初中生”的創意

    “我對那種為了競爭而壓低價格的做法很不理解,那樣做損人不利己,也是做不好的。我們對公司的設想,從一開始就是誠信,專注於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不和其他公司惡意競爭。這個策略得到了很好的回報,公司過去十年的業績每年以20%~30%的速度遞增。”
    世邦的會議室裏專門辟出了兩個壁櫥,其中一個壁櫥裏陳列著獎狀、證書,另一個壁櫥裏陳列著五糧液等各個客戶的酒。

    “‘名門之秀,五糧春’這句話是我的原創。”

    說起這個讓陳曉旭得意的廣告創意,陳曉旭顯得很興奮。

    “1996年,五糧春剛剛推出來,要與酒王五糧液有所區別,我就想到了‘係出名門’,把五糧液的無形資產帶給它。由‘春’聯想到女性和柔美,我又賦予它女性的特質。當然它不是女性酒。它賣一百塊錢左右,外包裝並不是特別奢華,它賣的是品質。廣告詞中最主要的兩句是我想出來的,‘秀其外而絕無奢華,慧其中而內蘊悠遠’,這符合酒的品質和畫麵上古裝美女的感覺。”

    近年來,陳曉旭和她的世邦公司在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的同時,良好的口碑也傳播出去了,各種獎項接踵而來。1999~2003年,世邦連續四年獲得中央電視台優秀廣告代理公司稱號,2004年獲得中國生產力學會頒布的“中國十佳誠信廣告機構”和“中國十大策劃專家”稱號;中國廣告協會把“廣告人中國案例”品牌策劃案例全場金獎的榮譽也授予了它。

    “世邦廣告非常誠信,在業界的口碑比較好。”一家廣告公司年輕的小老板告訴記者。但她不知道的是,世邦的掌門人是陳曉旭。
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陳曉旭自稱“隻讀過初中”,她的成功卻是通過最早買原始股並借助別人的平台起步的。

    “林黛玉”不會騙人

    公司初創,頂著“長城國際廣告公司製作總部副總經理”頭銜的陳曉旭,手下除了幾個大學生外,幾乎一無所有。她在一家酒店租了一間客房當辦公室,業務舉步維艱,房租和人員工資幾乎壓得她抬不起頭來。

    “說實話,開始並不是特別困難,公司接了一些小單的生意,很自然地就做起來了。”她對那些創業初期經曆艱難險阻的說法頗為反感。

    她印象比較深刻的客戶是湖北省一家製藥廠。當時,那家製藥廠幾乎就要倒閉了,後來與她簽定了150多萬元的代理合同,通過她的宣傳,製藥廠不但起死回生,而且兼並了一家小廠。

    “其實,‘林黛玉’對生意沒有什麽幫助,有理性的人決不會因為你是‘林黛玉’就多給你一單生意。如果真有人為了這個找上門來要做生意,我還信不過他呢。我是一個理智的人,我不認為有人因此喜歡跟我交往或者追捧我有任何意義。我希望做更實在的,有價值的事情。”

    話雖這麽說,“林黛玉”仍無形地為陳曉旭帶來了一些寶貴的機會。當時,中國隻有幾百家廣告公司,而現在有幾萬家。那時,客戶不知道做廣告該信任誰,紛紛慕名而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從1991年開始,一直到1993年,我們都是很順利的,穩步發展;當然規模不是像現在這麽大。那時,中國的廣告公司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專業,我們是客戶盈門。”

    因此,她“沒有感覺有特別困難的”。“如果說有困難,那就是在1994年。當時,全中國的經濟都比較低穀,我們的業務稍微冷清一些。”

    “我從演員的角色轉到負責一個小企業,不太懂得維係客戶,包括與客戶禮尚往來進行感情的溝通。到了1994年,我們失掉了一些客戶,進入低潮,處於維持運轉的狀態。這完全是因為我自己的粗心大意。不過,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發不出員工工資的困境。”

    “現在每一個人都懂得,除了對客戶的專業服務外,一定要跟客戶做朋友,搞好關係。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教訓,1995年我重新開辟了一批客戶;尤其是五糧液,一直跟我們合作了11年。”

       字典裏翻出“世邦”

    “假如有廣告客戶要跟你談廣告代理,你會怎麽談?”

    “跟我談?”陳曉旭顯出非常吃驚的樣子,“我不知道,沒有客戶直接來找我談的。我們各個部門都有總監,他們比我專業,一般都是他們談。我不會談專業的,我也沒有興趣鑽研廣告。我一般就跟他們談我們服務的宗旨,談佛法,這個要隨緣。”

    不跟客戶談廣告的陳曉旭,於1996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世邦廣告公司,擔任董事長。那年,她29歲。

    9年之後,世邦已發展成為大型綜合廣告公司,2004年的營業額是兩個億,並形成包括廣告、文化和商貿三家公司的一個品牌。

    網上曾有人發帖子,說世邦廣告公司是中國第四大廣告公司,陳曉旭解釋道:“這是以訛傳訛。廣告公司很難排名,有的公司營業額很多,可能是10個億,但是它的利潤很低,綜合實力不強。”

    “我給公司取名叫‘世邦’純屬偶然。我隨便翻字典。我不喜歡特別具象的名字,或者算命算出來的名字。我翻字典,翻到這一頁,上麵有個世,翻到那一頁,上麵有個邦,兩個湊到一塊了,就叫世邦。”

    “後來,大家把世邦引申出很多涵義,感覺這個名字好像是上天給我的一個靈感。我希望能夠永遠永遠利益這個世界。從小到大,可能最開始隻能利益我們公司的員工,再擴大就是我們能幫助到的社會,再擴大就沒有邊界,根據你的愛心的光明有多大而去了。”

    世邦的客戶不是太多,以五糧液集團為主的酒類客戶是其中最多的,也是最令她感動的。 “感動無時無刻不在,這麽多年來我一直心存感恩。像五糧液這個客戶,我們合作了11年,生活中已經變成了朋友。五糧液的王總裁說,廣告公司跟我們應該是經濟共同體,包擴經銷商。我們做任何事都先站在客戶的利益上替他考慮,然後再想到自己的利益,然後再去做事。”

    而以代理酒類品牌廣告發家的陳曉旭卻從不喝酒。“我是受戒律的,而且還吃素。即使在皈依佛門之前也不喝酒,隻是不那麽嚴格。”

    受她的影響,世邦公司有幾名員工也養成了素食的習慣。

    在陳曉旭的公司中,世邦文化是世邦廣告與別人合作的公司,她擔任總經理。如今,一直被世邦廣告的光芒所遮掩的世邦文化,也躍躍欲試了。

    “我們投資1200萬元,正和中視傳媒籌拍一部28集的電視連續劇,暫名為《紅幫裁縫》,寫20世紀初到30年代上海西裝行業的發展史和恩愛情仇。當時專門給外國人做西裝的裁縫,俗稱紅幫。”陳曉旭說,“我們正在選演員,特別是兩個男主角,戲特別重,特別好。我想請年輕的新秀,你可以說一下。”

    “看來肯定選不上我了。”記者開玩笑說。
    “你演他們的爸爸還差不多。”她大笑道。

    學佛贖罪

    “對佛了解的人說,佛陀的教育是人生必須的教育,是人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它讓每個人都能有智慧的人生。佛是最高的學校,你想得到最高的學位,就要學佛。”

    “我的法名叫華嚴,是我自己取的,得到了師傅的允許。有一本《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所有佛經裏最長、最重要的經。華嚴,就是用最美的鮮花,去莊嚴我們自己和佛。也就是用自己最美的行為和舉止,去莊嚴整個世界。”

    陳曉旭把手裏黃色的小東西拿給記者看。“我正在學佛,這是念佛的計數器。心裏一邊在念佛,一邊在累計這個數字。我每天都拿著它,念三千遍‘阿彌陀佛’,見縫插針地念。”

    不僅如此,就連世邦公司的前台上,都擺著《認識佛教》和南無龍樹菩薩摩柯薩的彩色畫像相片,供客人覽閱。

    “龍樹是釋迦牟尼之後的,也是高僧,他有很多著作。他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被人稱為菩薩。”陳曉旭說。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偶然的幸運,一切的收獲來自於你前生今世的播種和耕耘。細心觀察宇宙萬物,因果定律無處不在。我能夠在上萬名競爭者中得到‘林黛玉’的角色,也是因果緣分。十幾歲時,我就開始理解她,感受她,還把她的詩抄寫在日記上。如果追溯到前世,也許會更奇妙,說不定我們就是一個人呢。”

    爾後,她認真地問記者:“媒體上能寫這個嗎?”

    遠赴新加坡學佛

    為了學佛,陳曉旭曾遠赴新加坡,尋到了自己的師傅,並皈依了佛門。

    “小時候有一個女生很強悍,常常帶著一群女生孤立我,我就常常仰望星空,請星星月亮幫助我實現她對我的臣服。第二天,她真的來與我講和,態度十分誠懇。後來她告訴我,她們在編排一個舞蹈,需要我去領舞……從此,我開始相信冥冥中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在主宰著一切。那麽渺小的我為何會與它相通?我是誰?我從哪裏來?這些疑問像一個個小火炬把我從黑暗帶向了光明,後來偉大的佛陀為我回答了所有的問題。”

    棄影從商後,陳曉旭曾經很專注於財富的積累,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家人過更好的生活。於是,她不斷為他們創造更舒適的家,還送精美的禮物給他們;並一次次地搬家,房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漂亮。

    “後來,我發現物欲的增長並沒有給我和家人帶來真正的快樂。我變得越發忙碌和煩躁,很少有時間和父母相處。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父親母親不知何時開始衰老、虛弱了,好像隨時都有離開我的可能。而我給了他們什麽呢?這一切他們又能帶走什麽呢?我在20歲之前,不懂得照顧父母,不懂得關心家人,不會體諒父母的心情,這就是很大的過失。但那時候我也經常不在他們身邊。在20歲之後才逐漸懂得關心和照顧父母。這種心痛使我從喧鬧中安靜下來。我開始想: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們會去哪裏,我們還能見麵嗎?”

    1999年,她偶然在朋友的車上聽到淨空法師講解的《無量壽經》的錄音帶,經中講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與永恒。“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個世界仿佛印證了我從小到大對神秘天際的無盡遐想。我對經中所描述的一切沒有絲毫懷疑,就像有人將你心中多年描繪的藍圖突然呈現在你麵前那樣驚喜、感激。”

緊接著,她前去佛教聖地普陀山進行朝拜,並帶回來一尊觀音菩薩像供奉在她的辦公室。她虔誠地向觀音菩薩祈求讓我盡快地找到這位淨空法師,並能在他的指導下學佛。

    兩個月後,她聽說淨空法師在新加坡講經,便立即辦理了簽證,飛了過去。“當天,我在淨宗學院聽老法師現場宣講《華嚴經》,並與他親切交談。看著老法師慈祥光明的麵容,我感到自己與佛法很早就相識了。我問老法師:‘我可以做您的弟子嗎?在我心裏,您早已是我的師父了。’第二天,師父為我和妹妹傳授了皈依。我們從此踏上了學佛的道路。”

    陳曉旭的妹妹比她小四歲,是受了她的影響才皈依了佛教。“我的家人都是受我的影響。那個時候,我妹妹就是貪玩,什麽也沒做。”
    如今,她已把妹妹送到五糧液集團上班去了,用她的話說是“學習”。

    學佛生活

    “對佛了解的人說,佛陀的教育是人生必須的教育,是人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它讓每個人都能有智慧的人生。每一個人都應學佛,就好像每一個人都要上小學、中學、大學,而佛是最高的學校。想不想得到最高的學位?如果你想,你就要學佛。佛教隻傳給有緣人。”

    “真正的修行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在每時每處保持澄明的覺照之境,對萬事萬物長存感恩之心。心可與虛空相應,願能度萬物眾生。”

       從這點來看,陳曉旭不像個商人,倒像一個佛教的傳教士和布道者。

       每天早上,陳曉旭以誦讀《無量壽經》作為一天的開始;在入睡前讀誦《地藏經》,來檢討和懺悔自己當天的過錯,替一切正在造罪業和受苦的眾生懺悔,祈願他們能和自己一起斷惡修善。

    “白天的工作很繁忙,我會在午休時靜坐30分鍾恢複體力,效果很好。盡管工作中也會遇到不愉快、不順利的情況,但經典中的教誨會在心中時常浮現,如同甘露及時平息我的煩惱。所以,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煩惱有些像浮雲,經常飄動,卻很快被吹散,很難久留。學習在我的生活中占著很大的部分。”

    “包括佛教嗎?”記者問。

    “當然包括了,佛教就是一種教育嘛。釋迦牟尼一生都在從事教育工作,他的後半生每天都在講經說法。佛教就是教育,我們進大學學的是生存技巧的教育;佛學的教育,就是一種圓滿智慧的教育,教人如何去過幸福美滿的有智慧的人生。”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也無論遇到的是好事還是壞事,最後都變成了一種學習,失敗和成功就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了什麽,智慧是不是增長了,靈魂是不是長高了,道德是不是提升了。”

    正因為有了這種認識,她才自願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拍攝一些佛教故事片,和印製經書等,贈送社會,利益大眾。“以後,我希望用自己大部分的資金去做更大、更多的有關佛教傳播的公益事業。”

      希望過老年人生活

    “我一輩子都要做傳播佛陀的教育。我的人生目標是:在我壽終正寢之前,能夠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覺悟;並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錯誤全都贖罪,然後做一些好事。”

    陳曉旭所說的“錯誤”,不是指小時候抄襲同學的作業或者偷吃了別人果園的桃子之類的事,而是指行為、語言、思想上無意中的過失。

    “現在的道德尺度越來越低,跟古代的人沒法相比。古代做人的標準是仁、義、禮、智、信,所有沒有做到這五常的,我認為都是在犯錯誤。你也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犯過很多錯誤。在經營中,在親情中,或者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有沒有做到仁、義、禮、智、信,是不是盡心盡責,任何的語言中有沒有考慮到會傷害別人。”

    看上去,陳曉旭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小得多,而她卻說,她的心理年齡“已經不止100歲了”。

    “我沒有想我的年齡,也沒想到衰老。我的心理年齡接近於老年人,我希望生活盡快過去,像流水一樣,然後進入一種特別平靜的狀態,可以參悟自己的一生,無欲無求地寫一些東西。我希望現在就過老年人的生活,希望過我爸爸媽媽的生活。”






---------------------------------------------


陳曉旭剃度照曝光(組圖)


A


  當事人說

  丈夫親眼見證愛妻剃度

  記者昨日采訪了陳曉旭的丈夫郝彤,郝彤稱,陳曉旭已於正月初六(2月23日)剃度出家,而他自己也將於正月十九(3月8日)正式出家。對於眾人的遺憾,郝彤表示“一切隨緣”。郝彤告訴記者,陳曉旭法號妙真,她的確已於大年初六在長春百國興隆寺落發出家,興隆寺住持常慧法師親自為她剃度。而他自己也將於正月十九尾隨陳曉旭剃度出家,地點將有可能是距離長春與北京均有千裏之遙的深圳。目前所餘不多的時間,他將用來處置兩人的公司資產。

  夫喚愛妻妙真法師

  郝彤表示,大年初六,陳曉旭在他的陪同下,前往長春興隆寺,依照佛門剃度儀式,正式落發出家。親眼見證妻子遁入空門,郝彤稱很為陳曉旭高興,因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重要的選擇。至於陳曉旭本人的心情,郝彤說:“雖然她沒有說,但我能知道她很平靜,也很開心。”




  在昨日的采訪過程中,提到陳曉旭,郝彤已改口稱“妙真法師”。郝彤透露說,早在2000年,妙真法師因偶爾聽得淨空法師的講經,萌生了尋找淨空法師之念,從而與佛法結緣。

  結緣六年有餘之後,夫妻雙雙選擇出家,舍棄打拚多年的上億身家,郝彤的解釋是“為了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這是智慧圓滿的結果,在我們看來,佛法不是宗教,而是教育。我們隻不過換了一個身份,一個名字。”

  超脫世俗兩人不再有“私情”

  何時有了出家之念?郝彤告訴記者,大概是一兩年前。正式作出決定則在幾天前。為何選在春節期間?郝彤的解釋也很淡然,隻稱“機緣到了”。

  郝彤向記者強調,自己和陳曉旭都有過對佛門不了解的過程,此前隻覺是一種宗教而已,但通過學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剃度之後,他與陳曉旭將開始正式的修行,然後從事佛教徒的教育工作,他們已決定將此作為終身職業。這就意味著,夫妻兩人從此不再沾染紅塵,對人世持觀望態度。

  兩人不在一處修行,是否意味著兩人關係斷絕?對此,郝彤給予否定回答。他告訴記者,雖不在一處修行,但仍然會與陳曉旭時常見麵,一起學習、研究佛法。也因投身佛門,二人的關係不再是夫妻,而是同學和道友。

  對於兩人之間的感情處理,郝彤語氣平靜,稱他們之間不再有個人的私情,而將之轉變為對所有人的慈悲之心。

  再談家庭雙方家人很支持

  正處於事業巔峰的兩人,突然選擇拋棄億萬資產雙雙出家,家人持何種態度,例如雙方老人?郝彤稱,對於他倆的選擇,家人很支持。而且家人的安置方麵,譬如陳曉旭高齡父母,也已經安排妥當。雙方的兄弟姐妹,仍會繼續自己的生活。事實上,在他與陳曉旭的影響下,家人也都在學習佛法。

  10天後也將正式落發出家的郝彤,目前正在公司處理資產事宜。他透露,他與陳曉旭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與董事長之後,兩人名下的世邦公司將會交給公司現有管理層進行管理,公司日後的經營與發展,也將與他們徹底無關。 長江商報





  B

  大年三十已在寺內

  長春市百國興隆寺,這個連眾多長春人都不為熟知的寺院卻是在修行的僧侶、居士中頗負盛名的道場。

  “你們知道的是一個遲到的消息,春節的時候她就在這裏了,一直呆到初六剃度。”一位在此修行的女居士口中的她就是陳曉旭,據其透露,從佛家傳統的打佛語的日子開始,陳曉旭就已經在寺中居住長達數月之久。

  “人依然很漂亮,氣質還是那麽好。”在這位居士的口中,身披袈裟的陳曉旭並沒有顯示出與其他人的特別之處,一樣的拜佛、吃齋,並無二致。

  而門口出售香火的女士也證實自己親眼見過陳曉旭出入寺院。“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她,剛開始還是很奇怪的,但後來就習慣了,後來寺裏的人告訴我她去年就來過一次,和這個寺院的住持有很深厚的交情。”

  曾身患重症拄雙拐參拜佛像

  昨日下午三點,上百人在居士佛學堂裏誦經、拜佛。誦經完畢後,記者見到了一位已經在寺院裏吃齋念佛一年多的57歲的居士,她說:“不是誰都可以來這的,是講求緣分的,‘林黛玉’來興隆寺就是有緣,她大概在2006年10月末的時候到寺院裏來的,到這以後就跟著大夥一樣誦經、吃齋飯。她剛來的時候還拄著雙拐,大夥都說她身體不太好,可後來又聽說她得了重症,也到外國去看過,但好像沒治好,後來她就到寺裏來了,寺院是一片淨土,沒有外麵那麽紛雜,她可以修身、求平安!”

  興隆寺一位看門人也證實了陳曉旭身體確實不好,並且在談話中將她的病灶指向了胸部和脖頸處,但具體是什麽病症並未說清。隻是含糊地表示:“聽他們說病灶轉移了,但現在好了很多。”

  東亞經貿新聞

  C

  各方反應

  公司高層稱水到渠成

  陳曉旭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及董事長,作出如此一個決定,波及最大的非該公司莫屬。昨日下午,記者致電該公司,求證陳曉旭剃度出家一事,一位自稱是該公司行政負責人的王女士正麵回應道:“消息屬實。”王女士告訴記者,陳曉旭信佛多年,此次剃度出家並不是突然之舉,而是水到渠成,早在計劃之中。陳曉旭如今已經和公司脫離了關係,專心在長春事佛,雲遊四海。公司也並沒有因為陳曉旭的離開而震動:“其實公司很多人很早就知道會有這麽一天,我們都很支持她,也祝福她。現在公司仍在正常運轉,相關人事正在安排之中,而關於陳曉旭資產的問題,公司正在討論。“其實出家前陳曉旭和郝彤就已經把財產做了合理安排,他們的財產將分三份,一部分交給家人,另一部分用於佛教,還有一部分將用於慈善事業。”而具體數額王女士則表示不知情。至於為什麽會選擇在長春百國興隆寺出家,王女士表示,主要是因為陳曉旭與該寺住持熟識,而且在佛學方麵受該住持的影響很大。

  “寶哥哥”感到驚訝

  昨日中午,記者曾就陳曉旭剃度出家的消息致電“寶哥哥”歐陽奮強進行詢問。電話撥通後,歐陽奮強第一句話就是“你是問陳曉旭的事吧?”隨後,歐陽奮強告訴記者,他對此事毫不知情:“我們都很忙,很久沒有聯係了,不了解情況,也不好說什麽。但聽到這個消息我真是驚訝。”同時,記者多次致電“鳳姐” 鄧婕,電話也是無人接聽。賈璉的飾演者高亮說:“我猜她是不是受了當年演林黛玉的影響,入戲太深,還沒有脫離角色,逐漸看透了許多事。但得到這個消息我心情很矛盾,希望這是她最好的歸宿,無論怎麽樣,我衷心祝福她!”《紅樓夢》總導演王扶林:“這是她自己的選擇,我們隻能尊重。”

  影迷默默祝福

  陳曉旭剃度出家的消息,在影迷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紛紛議論,許多影迷表示:“寶哥哥沒出家,林妹妹倒看破紅塵了。可歎那個經典的林妹妹,隻能永遠存在於記憶和夢境之中了”、“現在我們的林黛玉出家了,永遠留在大家心中的是永恒的林黛玉”……同時,也有不少影迷表示,對陳曉旭的選擇可以理解: “祝福她能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祝福她能夠永遠幸福快樂!” 記者範東波

  她還是林妹妹的時候

  陳曉旭說:“我從來就希望做個隱身人。”她說她最嗜好讀書,看的第一部愛情小說是《簡愛》,這影響了她早期的愛情觀及後來的性格。她曾很調皮

  陳曉旭自述:我是個靈感很多、很有創意的人。拍《紅樓夢》時我就被王扶林導演認為是最調皮的。所以當時導演為了讓歐陽奮強放鬆緊張情緒,命令他每天搞些惡作劇,我是當仁不讓的幕後策劃人。劇組裏搞惡作劇的主意都是我想出來,再“指使”歐陽奮強去實行的。(記者從側麵了解到,當年這些惡作劇五花八門,比如給劇務寫征婚廣告掛在食堂門口,上書“此人1米38,寬2米”之類損人的話。再有就是故意裝成某某導演給人家打電話,害人家空歡喜等。)

  我還是喜歡被喚作“林黛玉”的,這能勾起我青春時代最美好的回憶。

----------------

丈夫否認陳曉旭身患癌症 財產分配員工均有份

  擁有萬貫家財的“林妹妹”陳曉旭最近遁入空門,有媒體稱她身患乳腺癌已到晚期,為讓病症改觀所以潛心修行。不過昨日陳曉旭丈夫郝彤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卻親口否認陳曉旭身患癌症,表示出家與所謂絕症沒有一點關係。但他承認其身體不適。同時他表示,他們的財產並未有外界傳言那麽誇張,最後分配時不但要考慮雙方父母,更要讓公司員工也有份。


  否認絕症:僅僅身體不適


   對於陳曉旭出家原因,曾有消息稱她身患重症,但自從到長春百國興隆寺後病情大為改觀,該因素促使已信奉佛法多年的她決定出家。但昨晚記者連線陳曉旭丈夫郝彤,他對此消息大不了然,電話裏語氣平靜地稱,“妙真最近身體不適,隻是染了些小病而已,沒有得癌症這回事。”同時他強調,陳曉旭的出家甚至與身體不適也沒有關係,“這是她多年來的理想,選擇這個時間隻是機緣到了而已。”不過記者也了解到,陳曉旭身體一直不太好,2005年9月她曾協助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出品了一部名為《山西小院——治病救人除禍》的紀錄片,表現的是患乳腺癌等絕症的人們最後痊愈的故事。


  財產分配:父母與員工都有份


  出家前,陳曉旭夫妻曾對好友公開表示不要小孩,原因是:“學佛求往生,要孩子幹什麽呢?”但在她剃度後,其龐大家產與親手創建的企業何去何從無疑耐人尋味。之前有消息說,出家前陳曉旭和郝彤已將財產分為三份,一部分交給家人,一部分用於佛教,一部分用於慈善事業。但昨日郝彤澄清財產沒有外界傳言那麽誇張,“我們婚後沒有子女,但都有父母,所以我們的初步安排是財產除了留給父母外,還有部分也考慮要分給公司多年創業的員工。”他笑著表示出家並非與世隔絕,也要積極“入世”傳播佛學,但“財產已經是身外之物了。”


  隨後出家:法名“開誠”


   2月23日,郝彤曾親眼見證愛妻陳曉旭剃度,有媒體稱他隨後也將於3月8日在深圳正式出家。昨日在承認將尾隨妻子出家後,郝彤表示現在自己還在北京處理遺留事宜,具體出家時間與地點都沒有確定,“出家的地點隨緣,不一定在深圳。”據好友透露,郝彤的法名為“開誠”,與陳曉旭的法名“妙真”合起來有“真誠”之意。


  記者隆準





郝彤在自己的公司裏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數字對我們來講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