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手記之六: 哪一類人更樂觀?
文章來源: 臨時客2007-05-23 15:52:51

爸爸媽媽的一個朋友送了一箱沙糖桔給他們,大概有10公斤左右吧。這種桔子個子小、水分足、味道甜,我們都很愛吃。但爸爸媽媽嫌桔子有火氣,怕吃了不舒服。就讓給我和妹妹吃,於是,我們把整箱桔子分成兩份,興致勃勃地開始了各自吃桔子行動。但我們兄妹倆的吃法卻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吃法是:先把最大、最好的挑出來吃掉,然後,再吃次大、次好的桔子,以此類推,越往後邊吃,吃到的桔子就質量越差,吃到最後,剩下的就隻是爛桔子、隻能扔掉了;而妹妹的吃法是:先把最爛、最壞的趕緊挑出來吃掉;剩下的全是好的桔子;下一次吃的時候,又把新壞的和剩下桔子之中質量最差的先吃掉,總之,最好的總是留在最後麵。於是,兩堆桔子擺在那裏,就成為我們兄妹截然不同性格的鮮明對比。

一般來說,就父母而言,妹妹的舉動受到了他們的一致稱讚:這樣才是真正過日子的人,總是把最大最好的享受留在最後,看起來像是很樂觀的人,好日子永遠也過不完的樣子。而我這樣吃法,隻會把日子越過越糟糕,最後隻剩下一堆爛桔子,沒法吃了。

但我有我的看法:先吃最好的,恰恰是抓住眼前最重要的、最好的機遇,毫不猶豫地立刻采取行動。這樣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樂觀的人。就吃桔子而言,其主要目的是盡量多的把好桔子吃進肚子裏麵,而不是能吃多少桔子就吃多少桔子。換句話說,我注重吃桔子的質量,妹妹注重吃桔子的數量。我先吃最大最好的,就避免了這些質量最好的桔子在中途變壞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時間上的可行性。剩下的那些壞桔子,本來就在淘汰之列,扔掉也不可惜。而妹妹的吃法,看上去吃了不少,可是好的永遠擺在最後麵,先吃到的都是一些爛的、或者說快要爛的桔子,甚至還有一些本來是好桔子在中途變爛的可能性,這能夠說是一種正確的、樂觀主義的生活態度嗎?

聽了我的評價,父母和妹妹異口同聲地說:“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