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英國民族和君主, 兼談奴化
文章來源: 思蘆2022-09-21 07:01:46

漫話英國的民族和君主,兼談奴化

英國早期的原住民是凱爾特人和布立吞人(Britons)。盎格魯-薩克遜人,丹麥-維京人,諾曼底-維京人都是後來的入侵者。這些民族都在基督教下融合在一起。而盎格魯-薩克遜的民族文化成為了主流。

但是英王君主的血統早已不是英國的多數民族-盎格魯撒克遜。1066年來自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斯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征服了盎格魯-撒克遜人,自任英國君主,開辟了諾曼底王朝。之後的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來自於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再之後來自威爾士血統的亨利七世在法國援助下殺死金雀花王朝末代君主理查三世開創了都鐸王朝。都鐸王朝延續到伊麗莎白一世無繼承人。來自蘇格蘭血統的詹姆斯一世開創了斯圖亞特王朝。1714年德國血統的喬治一世(他同時也是詹姆斯一世的曾外孫,隻有16分之一的蘇格蘭血統)繼承了無子的安妮女王開始了漢諾威王朝,延續至今。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德國是敵國,王室改稱溫莎王朝。從血統上來說,王室沒有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血統,雖然1066年的諾曼底血統傳遞到現在,但經曆四次王朝更換,諾曼底血統已經很稀釋了(少於1/128)。但英國人似乎更看重王室代表英國曆史傳統的繼承性,而不太在乎民族的繼承性。2012年民意調查,英國人對君主立憲製的支持率為75%。確實,如果抹掉英國王室,英國的曆史和文化就少了不少內容,在英國的旅遊也會少很多特色。

而中國人更重視華夷之別。中國的末代王朝被推翻,而沒有走向虛君共和,一個重要原因是滿清皇帝是外族,很多漢人希望恢複漢室。當時孫中山的同盟會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複中華。辛亥革命很大程度是一場排滿革命。

對這次英國人民告別女王表現的愛戴,有些中國人很不屑:我們早就推翻了帝製,而英國人還對一個過氣君主頂禮膜拜,英國人似乎更落伍更奴化。哪一國更落伍奴化?應該看實質,而不是表象。

帝製推翻之前,中國的皇權比英國更集中,更強勢。中國皇帝大權獨攬,而英國國王們每天隻用很少的時間處理政務,剩下的大把時間,都用來舉辦宴會和舞會。英國國王亨利二世在位期間三十四年,有二十一年生活在法國,但英國的社會秩序卻相當良好。中國皇權呈逐漸擴張之勢,而西方王權日漸減少。換句話說,在中國,統治者把民眾關進越來越嚴密的籠子。而在西方,自大憲章開始,民眾逐步把國王裝進了籠子,最後成為虛君。英國的君權受限,君位和權力結合鬆散,虛君不靠壟斷權力來維持,人們對王室有脫離權力的敬愛。而中國的專製統治方式從粗放簡單發展到精密深刻,統治層麵從控製人的身體逐步發展到控製人的精神,民眾奴化的程度越來越深。

西漢以前,皇帝起立歡迎丞相;之後至宋初,宰相在皇帝麵前坐而論道;宋初之後,宰臣隻能站在皇帝麵前說話;而到了明清兩朝,大臣在皇帝麵前都必須跪著了;有清一代,對皇帝要自稱奴才。宋代以前,中國很少文字獄;明清兩朝都大興文字獄,株連九族,挖墳鞭屍。及至清代,人們的私人日記和通信都成了被判罪的理由。明代以前,士人們可以隱居山林;而到了明代,不願當官居然成為被皇帝殺頭的理由。明清兩代,民間可以私刻出書,現在中國沒有出版自由,嚴格的出版三級審查,防火牆和微信刪帖,都超越了曆代皇權的控製。戶口製限製人口流動,保甲製小腳偵緝隊,現在甚至學上了暴秦商鞅的十戶長。攝像頭無處不在。嚴格控製老百姓的人身自由。政府履行了應該的職能救災還要求老百姓感恩。


在沒有皇室但專製的中國,人民的自由程度大大劣於有王室而民主的英國。一個是有實無名的臣民,一個是有名有實的公民,哪一邊更落伍?哪一邊更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