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隊軼事(18):吃在農村
文章來源: 思蘆2013-02-01 09:34:32

第一天到村裏正趕上午飯時間。 隊裏已經給做好了麵條,菠菜清湯打鹵麵。味道還好,隻是麵條含沙量較高,牙磣得厲害。第一年知青每月有10元夥食費。買糧食後,所剩無幾。糧食定量是按皮重45斤,實際上隻有40斤,42%的麵,其餘都是玉米。每天吃兩頓窩頭或玉米麵貼餅子。中午一頓麵食,麵條,烙餅或者蒸饅頭。菜按季節是青菜,西紅柿、冬瓜湯。什麽最便宜吃什麽。頭三個月沒有吃過肉。我寫信回家說體驗到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

有時食堂飯賣光了,就去村裏的小賣部買點心,小賣部裏的點心隻有江米條。還有一種糕幹粉,是給嬰兒作為輔食的,主要成分是大豆粉和糖。知青也常買來作為充饑解饞之用。

到地裏幹活,就和農民一樣。在什麽地裏吃什麽,刨白薯時吃白薯,收胡蘿卜時吃胡羅卜。最美的是摘梨季節。我們隊裏的鴨梨個大,汁多,肉厚,味甜。一個有一斤重,吃一個就飽了。剛摘梨時,看見滿樹的金黃鴨梨,難按饞蟲,見一個吃一個,皮也不削,很快就吃了個肚圓。以後見到再好的梨也吃不下去了。後來跟農民學,摘梨時帶一把小刀。到了果園,先摘梨,直到看見個大熟透有蟲眼的梨,才不慌不忙,從兜裏掏出刀子,削了皮,挖掉蟲眼再吃。挑有蟲眼的梨吃,是第一因為這樣的梨特別甜,第二是因為沒有蟲眼的大梨,屬於特級,一斤能多賣一毛錢,農民可不舍得自己吃掉。 梨收完後,山上還有一種黑棗,黑棗不是棗,是野柿子,比棗略小。成熟的果實是藍黑色的,味道酸甜。村邊有西山農場的蘋果園,我們有時也去摘了吃,和農場的看林人常有衝突。

見到帶肉的就更不會放過。割麥子時有時麥地裏會驚起一隻野兔子。這時所有的農民都會群起而追之。有一次,小高在地裏撿了一隻死烏鴉,要拿回去燒了吃。我懷疑烏鴉是吃了拌了農藥的種子死掉的,勸他別吃。但他已經長期沒吃肉了,終於饞癮戰勝了恐懼。第二天抹著油光滑亮的嘴巴說,紅燒烏鴉很好吃。有一天夜裏澆麥地,我逮了一隻刺蝟。一同幹活的農民說烤刺蝟很好吃,張羅拾柴生火烤刺蝟。我看見小刺蝟很可愛,說要帶回去養著玩。在地頭睡覺時,我解下鞋帶把刺蝟綁在一棵樹上,醒來後刺蝟已經掙脫綁索跑掉了。那個農民抱怨,可惜了一頓美餐。有一次隊裏的一匹馬病死了。病馬肉被社員們分了。我們知青也分到了幾斤。馬肉老而酸,味道實在不咋地。

我們那裏有個風俗。村裏的人死了。辦喪事的時候,要請抬棺材的人吃雞蛋糕。有幾個知青肚裏長期缺油,嘴饞,想吃雞蛋糕,就去幫喪屬抬棺材。我們村裏的墳地在山上。這幾位知青,為了幾塊雞蛋糕,累得要死。

第二年,國家為每位知青補助的每月10元錢就停止了。知青開始自食其力。有的生產隊分值低,一年分的錢連糧食也買不起,全靠家裏補貼。我們隊分配比較好,但也剛剛夠吃飯。我們插隊的地方在北京郊區,離家不遠。騎車一個半小時就到家了。第一年知青都很聽話,不敢常回家。到第二年,就常常回家。返村之時,帶回幾瓶炸醬和大袋的炒麵,以補充夥食的單調。

第二年,沒有人願意做飯,食堂辦不下去了,大家分夥,自己做飯。常常幹活回來沒有飯吃。終於等到上調,在鎮裏小飯館,我們吃了最後一頓散夥飯,酒醒之後大家各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