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鐵丁的故事
文章來源: 陶逸2013-06-06 14:06:50
我生於七十年代,是個女鐵丁. 我為什麽會鐵丁是一個深思熟慮而又自然而然的事.

這得從我的出生講起。


一九六九年時, 全國上下奮戰備荒, 準備和蘇聯打戰。 這時我媽懷孕了。我媽媽生於一九四零年,從小就經曆了戰亂。很怕兵荒馬亂時帶個小嬰兒。 可在我們那個小城市, 風氣保守,流產會被別人議論,我媽沒有勇氣去流產.她也不敢吃藥打胎,因為她的姑姑孩子太多, 不想要,私自吃奎寧打胎,可孩子沒打下來,生出來後智力差一點. 我媽希望能自然流產,於是我媽就拚命運動,又是打籃球,又是搬重物,可我還是賴在媽媽的肚子裏不肯出來。 
 
而我爸爸想要把我生下來,因為他覺得我會是個兒子. 你可以想象我爸在我出生時是多麽失望.

從我懂事,我媽就不停的講這個故事,我想她是想強調我能被生下來是多麽幸運,我該多麽感恩戴德被生了下來. 我十五歲那年實在忍不住反唇相諷:要是我被流產了該多好,就不用吃這麽多苦了.

十五歲那年,我正經曆人生第一個難關:學業.

我並不是一個智力超群的孩子,但我早熟,早智. 我小學一年級成績很好,語文尤其好. 我上小學前不識字, 可一年級時就學了很多字還開始看短篇小說。那時時興跳級,我的語文
𣎴成問題,拿二年級課本一看,大部分字都認識,剩下不認識的查查字典就會了。我大姨是小學老師,在我們家幫我上了一個星期的二年級數學,我就去考跳級考了,二門都考了九十六七分。就直接跳級讀了三年級。
 
可是這次跳級給我留下了一個大隱患:我四則運算不過關。因為二年級就是反複訓練四則運算的時期。我後來學數理化考試時,常常所有的步驟都對,
就是算錯了數。好在老師能看解題步驟, 給我部分的分數。我成績一直很不錯。
 
這個問題到我高二時大暴發,因為這年考試改了題型.改成了選擇題,再也不會有部分分了,我數理化成績下降得厲害。
                
 
在這以前, 我父母是很以我為驕傲的,那時父母常念叨的一句話是: 好好念書, 替我們爭氣。

 
我爸媽平常不太管我,我一直是個不用他們太操心的孩子,他們甚至很少參加我的家長會。



我成績急劇下降,父母知道後,很生氣.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麽我成績變差了那麽多.
我給他們解釋, 他們總是說我找借口,拒絕接受我的解釋。他們想當然以為我是不努力,言辭中多有些責難,卻從沒有關心,
安慰過我。

 
我身體本來就不好,我高中最後兩年壓力大到我有一個月睡不好覺.我的精神緊張得象繃緊的彈簧。

 
對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首肯, 是她最大的動力。而父母的不理解和責備,就如同雪上加霜。 那個時期,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單, 在我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他們就象一個旁觀者一樣,我和我父母的隔閡是從那時開始的.


高考最後一天,我中暑了,我隻考上了一個一般本科.


對於這個結果,我父親極其的不滿.而這不滿給了我極大的壓力,我大學四年十分壓抑.

 
大學畢業後工作不理想,我父親就總說:"都怪你沒考上好大學".

 
九十年代的時候, 出國是件很讓人羨慕的事情.

 雖然我已經讀書讀怕了, 也自知念書不是我的長項,那時被父母的期待推動著,我還是考了托福, 在忐忑不安中出國留學了.

 
邊讀書邊打工的日子苦不堪言,二年後很幸運的找到了工作。工作之後,為了更好的發展,夜間讀計算機糸,三年後念完. 開始在IT行業混跡. 那時我來美國快六年了.

 
在美國的這六年, 我逐漸從大學考試失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一點點拾回被打擊的得體無完膚的自信心。
 
我在這幾年真正形成了我的人生觀, 完成了從母體徹底分離的過程。以前,我受周圍的人的影響很大,就連出國,也是因為大家都說出國好. 這樣一個大的決定,
其實並不是我自己的願望。
 


在這幾年中,我生活的重心是工作和學習。我象一隻慢慢爬行的小烏龜, 總算爬到了自已還算滿意的地方.我那年快三十歲了. 但我並沒有剩女的恐慌心理.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沒有生孩子的打算.說到底,大家都要在二十幾歲結婚是因為二十幾歲是生育最好的年齡。
 

 
在求學的過程中, 我一直在思考我父母為什麽對我的成績那麽在乎,對我考上好大學如此熱衷。後來我漸漸想明白,第一個原因是我父母把我看成是他們的一部分,希望在我身上看到自已的遺傳優秀,孩子成功了,
自己也成功了。

第二個原因是潛意識裏的, 父母都不願意承認的:生孩子是一種投資行為。而孩子成績好,長大以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那麽孩子能回報給父母的就越多。想想,
我們多少父母想旁人吹噓孩子的孝順, 都是講孩子給了他們買了什麽, 給了多少錢。
 
 
我從那時就想我絕不會這麽功利的生孩子。
 
我不要象我父母一樣, 對我的孩子說: 我這輩子, 就靠你們孩子了。
 
孩子的生命不應該是為了完成父母的願望, 孩子是一個個體, Your children come through you, not from you. 他們應該有自已獨立的思想,人格和自己的人生。

 
對我而言,自我的進步和完善是我的首要任務。

我很感謝這幾年的經曆,我的經曆告訴我自己:靠我自己,可以活得很好。而幾年前的我是沒有任何底氣的。這種自信是生活反饋給我的, 一點一滴積攢下來的。我對於我自己要什麽, 什麽是對自己最合適的, 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

 
我們每個人都是單獨的來到這個世界進行一場旅行,在旅行途中,會有一些人陪你走一段, 從出生到成年,你寄居在你父母家, 而結婚後,陪伴你的是伴侶.
 
但說到底,你是在進行一場一個人的旅行,別人隻是陪你一段而已. 孩子也一樣


那年我認識了我先生.我們兩年後結婚了. 結婚的頭兩年,我們享受著婚姻的快樂. 兩年後,我們麵臨一個選擇,念MBA, 還是不念MBA, 繼續做工程師.
念MBA,除了要投入金錢,還有兩年的時間,那時我已三十五歲了,大部分夫妻這個時候想的是生孩子,而對我而言我們因為沒有生孩子的緊迫感,每次生活中的選擇都是以是否會豐富我的人生為標準的. 我支持他去念書.後來,他順利的轉入金融行.


 
我的生活一直忙忙碌碌,我從和我先生結婚起,愛上了旅遊,開始是在附近遊玩,然後是外州,現在出國遊..領略了無數的名川大川. 而這幾年我們更是有了很多愛好: 滑雪, 帆板衝浪,帆船.


 
我現在的生活是我十幾歲時希望的那樣,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愛自己, 有很多娛樂,有一個好丈夫。
 

我在努力的活好這一輩子,和生兒育女,讓孩子去實現我未盡的理想之間,選擇了自我實現。 


我隻是一個普通人,能力有限,隻能在有限的時間做好自己。 有些女人能夠多麵兼顧,那是皆大歡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