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美國好還是在中國好
文章來源: 老當不益壯2010-04-03 12:25:53

(注:此文供有可能在美國、中國兩地選擇的朋友參考。)

這次回國,高中同班同學聚會,一位同學兩次當眾向我提出問題:“你能談談你的感受嗎?是在美國好還是在中國好?”一位軍隊退下來的副軍級同學倒是很幹脆:“我覺得在美國好。”她的女兒從哈佛醫學院畢業,現在美國工作,他退下來後一年裏大半時間在美國。

無獨有偶,回到美國,一位朋友在新買的豪宅組織朋友聚會,來得人不少。有的人聽說我剛剛從國內回來,問了我同樣的問題。看得出來,大洋兩邊的中國人都在考慮同樣的問題。

在中國大陸,有能力及有可能來美國居住的人畢竟是少數,有的同學兒女在美國,有這種可能;有的同學兒女不在美國,他們的兒女正在考慮來美國讀書或移民。當然,一些難有機會住在美國的同學也想聽聽我的想法,

因為大多數同學已經退休了,因此我主要針對退休者的健康談了我的意見。談看法前我首先聲明,今天的話題不涉及政治及意識形態,我回答的問題也不涉及愛國不愛國的問題。實際上,中國人民對這類問題是很開明的,無論是對為美國服務的姚明、郎平,還是加入美籍的楊振寧,都是理解的。

我說,對於咱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講,已經不存在什麽奮鬥、就業等問題,主要就是健康生活的問題。生活環境對於健康是極為重要的,環境好,生活質量就好,就會比較健康。

如果有條件,比如孩子在美國,或者你的經濟實力可以,我同意 XX 同學的意見,住在美國更好些。從物資供應來講,中國一點也不亞於美國,美國市場有的,在中國也都能買到。兩國相差比較大的是生存環境。

2007 年,美國《讀者文摘》雜誌選出了全球十大最適宜居住的綠色環保國家及城市,評分因素包括城市水質、溫室氣體排放量、新能源使用、環保健康、居民收入、教育程度等。北歐的多個國家位列最適合居住的綠色環保國家前列,美國排名二十三,中國排名八十四。  

中國近二十年,引起世界注目的有兩個方麵,一是經濟發展很快,據說 GDP 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二是汙染嚴重,碳排放量世界第一,環境惡化嚇人,加上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嚴重,已威脅到國民的生存安全。

大家可能不知道,從飲用水水源來講,中國國家標準地麵水環境品質標準,隨著汙染的增加,不是加大治理汙染的力度,而是采取降低標準的辦法。 1988 年版的標準規定,一類水(最好的)的生化需氧量小於等於二毫克/升, 2002 年版的標準規定,一類水的生物需氧量改為十五毫克/升,是 1988 年三類水的標準。中國目前執行的就是 2002 年版的標準。而在西方國家,河水中的生化需氧量超過十五毫克/升,則表明河水受到嚴重汙染。

我們會認為,北京是首都,自來水質量肯定不錯,就中國國內來講,可能算是最好的,但北京自來水質量還達不到奧林匹克運動會遊泳池的水質標準, " 水立方 " 遊泳館為此專門建設了水處理設備,把北京的自來水再經過三道程序的處理。這反映了北京自來水質量的真實麵目。在美國,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據說美國隊的運動員隻喝用專機從美國運來的水。關鍵是美國政府不敢在民生問題上弄虛作假,更不敢降低標準。

糧食、蔬菜農藥超標是中國的老問題,為此毒餃子、毒大米鬧到了日本。我在珠海,農民就告訴我,他們隻吃被蟲咬了的蔬菜,看上去光鮮沒蟲眼的菜他們都不吃。我們一般會認為大的超市賣的是綠色食品,比較安全。 2009 年 4 月 8 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主要城市的調查發現:由於蔬果上的混合農藥殘留,這三地的居民幾乎每天都在飲用一杯威脅健康的 “ 農藥雞尾酒 ” ,其中甚至包括 5 種可能致癌的農藥。而檢測地點也是消費者經常惠顧的知名超市如易初蓮花、沃爾瑪、華潤萬家和農工商超市等。小城市和農村就更不用說了。我每次回國,最發愁的就是食品安全問題,好在我呆的時間不長。

我們的領導人對這種情況很清楚,但他們可以采取其他辦法躲過這些汙染問題。在食品上,他們有特供,飲水也是有特別水源並經過處理。 1985 年我到吉林長白山,剛好鄧大人一家在我前麵來過。當地領導告訴我,鄧的專列把水都帶來了,根本不喝當地的水。這和美國運動員帶水到中國性質是一樣的,不信任當地的水質。應該說 1985 年中國的環境還可以,長白山地區幾乎沒有汙染。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我認為在短期解決不了,為了追求 GDP ,科學發展觀隻是說說而已,地方政府想怎麽幹就怎麽幹,危害的是幾代、十幾代人。我們沒有特供,隻好采取能躲就躲的辦法,享受一下資本主義的生活環境。因為親戚、朋友、同學都在國內,國內的文化生活也更適合我,因此我采取兩頭跑的辦法,在美國的時間長些,在中國的時間短些,等跑不動了再說。

去不了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的,建議同學們冬天爭取在南方如海南、廣東過冬,我在珠海買了房子。北京冬天空氣質量不好,當年鄧大人、陳雲、王震等老人一到冬天就往南方跑,王震後來是用擔架抬也要到南方過冬。

在美國,大部分留下的同胞都事業有成,車子房子不用說了,買豪宅的不在少數,許多人還在國內買了房子,有些人也正考慮在國內買房子,他們有能力和條件選擇住在兩國中的任何一個。

這次聚會,麵對的是一些想到中國發展、居住但又有點猶豫的同胞。我說,在中國,改革初期外商來中國淘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無論是海歸還是外商,到中國能不能發展,受不受歡迎,關鍵在你有沒有關係,能不能能適應中國特色。

在中國,什麽人活得最滋潤?是官員。中國最有才能和想賺錢的人都去考公務員。和美國的官員相比,中國的官員生活在天堂。美國的官員收入隻是工資,而中國官員獎金、各種補助以及灰色收入甚至比工資都高,以各種名目發的東西吃都吃不過來。隻要你有權,就會有人主動送錢,或者送你想要的任何能搞到的東西。為什麽官員財產申報製度十幾年定不下來,百分之八九十的官員反對這個製度,因為官員來曆不明的財產太多了。

特別是那些沒有背景的民營企業家們,他們得把這些“公仆”當祖宗供起來,下麵除了送錢送東西,還想著法讓官員爽快。我的一位朋友在國務院某部門當司長,經常出差,有一次他來看我,說:“現在下去出差,可不比你在的時候了,僅僅宴請或安排個舞會,或送點土特產。現在下去,地方挑選美女陪著你,想幹什麽都行。”

至於住房,地方官員有好幾處的不在少數。我有個親戚,找的對象是某市法院院長的獨生女,一結婚老丈人就給弄了一套 150 多平米的三居室房子,是法院罰沒的房子。法院罰沒的房子敢這樣使用,這在美國,想都不敢想。在中國,官做得越大,越不擔心媒體和民眾的監督,有宣傳部門幫你把關,約束著媒體;而在美國,恰恰相反。因此,如果你們國內有過硬的關係,回國能到政府部門混個一官半職,在中國比在美國好。

在中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資源的央企最牛。央企的老總都是中央直管,他們既是幹部又是企業家,年薪數百萬元到上千萬元,下麵人員的福利也是好極了,兩頭的利益都叫他們沾了。許多部級領導退下來最大的願望就是去央企當老總。老百姓稱他們為“官商”。回去求職,當不了官員就爭取到壟斷的國有企業工作,如銀行、 證 券 、保險、中石化、中石油、海關、電力、煙草專賣、電信等,工資高,待遇好。我們有一個親戚,在華北電力局工作,當副總工程師,分到的房子,比部長的都大都好。這些靠壟斷資源致富的單位,一般人進不去,招聘也隻是走個形式,工作崗位基本上“近親繁殖”或者互相照顧,即你的孩子到我單位來,我的孩子到你單位去。

在中國,“關係學”是一門最深奧也最有用的學問,中國人最講究的是“關係”,辦什麽事都要靠關係。 經商、辦企業,沒有關係很難站住腳,地方政府部門你就應付不過來,一個小辦事員就能讓你脫層皮。因此要經商、辦實業,就要找關係,建立關係,否則無法立足,即使立足了,也無法和國有企業以及紅頂商人競爭。在清朝,胡雪岩是最有本事的商人,他都懂得要投靠 左宗 棠 ,當個紅頂商人。你看看現在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凡是民營企業家,哪個沒有後台?有本事當個紅頂商人不但站住腳,事業發展也有了強大後盾。

在中國,講真話很難,彭德懷是典型代表;在美國,講假話很難,尼克鬆是典型代表,他們都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很多留學生,已經不適應國內複雜的人際關係,美國教的一套人生哲理回國根本行不通,我女兒就有這樣的教訓。你要回國發展,就不要當什麽真理的化身,過於強調自己的理念。我們的一位親戚,在美國已是著名的科學家,被國內某著名大學聘為某學院院長,懷著一腔愛國熱情回國,幹了幾年,被學院的黨委書記排擠回來了。我和他就這個問題討論了四個小時。他書呆子氣太濃,把美國的校長負責製搬到了中國,過於堅持自己的理念,過於強調原則,忘記了黨是領導一切的。盡管許多方麵他是對的,盡管他做出了成就,大學的運轉主要靠他,盡管中國科學院的領導賞識他,結果還是呆不住。我跟他說:“你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作學問,就呆在美國。”

如果你退休了,想回國買房子養老,首先要考慮國內的房價。我妹妹在北京星河灣買的房子,當時房價每平米一萬四千元,現在漲到五萬多元,最貴的三千多萬元一套,而且還是公寓。三千多萬元相當於五百萬美元。新澤西的房子在美國算貴的,小滿這套(我們聚會的人家)一百三十多萬美元,麵積和國內三千多萬元的差不多。在新澤西, 三百多萬美元可以買一套有幾英畝地( 1 英畝相當國內 6 市畝地)並帶網球場和室內遊泳池的豪宅。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市的房價超過美國,而且國內房子隻有七十年的使用權,不像美國有永久產權,如果遇到拆遷,你的權益很難得到保證。你賣了美國的房子回去買國內的房子,值不值?要考慮清楚。

回國短時間住一段可以,長期住就麵臨環境汙染、食品安全的問題,看病也是個問題。另外因缺乏正義和公平,國內貧富懸殊,仇富現象比美國嚴重。從重慶打黑可以看出黑社會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我認為全國其他地區不會比重慶好到哪裏。你回去對此要有思想準備。

聚會時有一位同胞在海南買了房子,他想退休回海南住。他說:“海南環境比較好,又要發展成國際旅遊省,應該問題少些。”我說:“海南環境汙染少這是事實,因為它基本上沒有像樣的工業。但它的基礎設施差,政府的管理水平更差。這次海南發生的毒豇豆事件就暴露出這方麵的問題,出了問題有關部門互相推諉。我去過海南多次,感到海南人的素質有待提高,曆史上海南是政治犯的流放之地, 煙障荒蠻, 教育基礎差,缺少的是人才,醫療條件也不太好,又不可能像深圳這樣,由來自全國的人才支撐,因此改變現狀要慢一些。你冬天回去避避寒還可以,長期定居,對海南食品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