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的同文同種與貌合神離(126)
文章來源: joji2009-12-10 07:26:26
沿海的人看到生猛海鮮就會垂涎三尺,想到的是活蹦亂跳的醉蝦跳魚。
中國旅遊者到了日本看到公園裏那麽多不怕人走近的鴿子可能有人
流清口水,想到的是餐桌上油悶燒鴿。

日本人看到雞爪,青蛙拿到餐桌上就會發麻,發而減少了食欲。

中國的糖醋活魚遭外國人抨擊虐待動物。

在日本人們喜歡吃生的新鮮的馬肉,在歐美人看來是無法接受的,因為

馬是騎馬民族的精神伴侶,戰鬥的武器。

看到韓國人吃狗肉會讓日本的愛犬族大大傷害感情。

這些都是不同文化的差異造成,有的還有相同文化中的喜好。

湖南的紅燒肉會讓毛澤東念念不忘,當了全中國人民的主席還總是吃那東西。

你如果讓他吃山珍海味說不定還不會引起他的食欲。

四川人到了任何國家都總是將花椒,海椒為底料的佐料帶上。

在這裏要說的是同文同種條件下的差異與喜好問題。

在漢語裏大家都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如果翻譯成日語日本人覺得

贅言太多,在日語裏就使用“食蓼葉的蟲子也有所愛”(Tetekuumushimosukizuki)

的表現讓人理解起來更快更傳神。

日本人想到酸梅就會引發食欲,而中國人看到酸梅就會腮幫子流酸口水

(卻是望梅能止渴)

一走到東北的街頭到處都是打算氣味,不習慣者感到別扭和不舒服,

同樣在四川、重慶的街頭巷尾那牛油味道濃重的火鍋底料的問道滿街

彌滿衝鼻,近鮑肆者不覺得臭,偶爾經過你會感到難耐。

在韓國首爾的大街小巷你會為了“辣白菜”(Kimuchi)的味道和大蒜

味道熏昏。

同樣的道理,偶然有西洋外國人經過時你的鼻子如果不被其香水味道打昏

就算很“鈍感”了。
人們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思惟方式、表達方法就自然有區別。不同國家
同民族如此,一個國家的不同民族之間如此,有時相同民族之間也

何嚐不是如此?
日語和中文之間由於使用同一種文字,表達方式貌合神離的實例太多。

思惟方式因為角度不同,描述的事項的方式不一樣。

今天再舉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日語                                            漢語

沒有勝過本木 motokinimasaruurakinashi     新知不如舊知

吝惜一文不知一百  ichimonoshiminohyakushirazu

將白說成烏鴉    sagiwokarasutoiikurumeru    鹿,顛倒黑白

百舌勘定(伯勞鳥算帳)  mozukanjyou             攤錢時令他人多出錢,算盤,公雞

麵麵拂蜜蜂           menmenhachiwoharae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未雨先,未摔先    korobanusakinotue        未雨綢繆

手薬煉             tegusunehiku             ,嚴陣以待

味噌味噌臭不成為上等味噌misonomisokusakihauwamisuniarazu一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

目與鼻之間                metohananoaida        近在咫尺

                      yanigasagaru           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習慣用語成語等
身赴任     tanshinfunin                  地分居

崗目八目     okamehachimoku                旁觀者清

八方美人      happoubijin                  四麵討好

           ugosaben              

一升一升        tuchiisshoukaneisshou  

成語習慣語

帰先遺伝       kiseniden                   返祖遺傳

屏風倒         byoubudaoshi                仰麵朝天,仰麵跌倒
將棋倒        shougidaoshi                 一個壓一個地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