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忘的一場巴黎古典音樂會
文章來源: 今日雨果2011-05-26 18:56:40

 

難忘的一場巴黎古典音樂會(三稿)
Un Inoubliable Classique Concert en Église de la Madeleine à Paris


Hugo Demain
Mars 6, 2011



馬德萊娜教堂,巴黎
(此照片清晰度為1024 x 736
請點擊此處,隨後再點擊所得照片,可觀看2496 x 1793的高清晰度照片


 2010年早春的那一天,小雨終生難忘。

  。。。

  巴黎,馬德萊娜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

  馬德萊娜教堂呈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受於Maison Carrée at Nîmes的靈感,是保存最完好的所有羅馬寺廟之一。其五十二根科林斯風格的圓柱,每個高20米,圍繞著整個建築羅列。在三角牆上的《最後的審判》的雕塑是由勒梅爾而作,教堂的青銅大門上鑲有鐫刻著《十誡》的浮雕。

  教堂前,高高的台階上灑滿了玫瑰花瓣。。。

  一場古典音樂會上,。。。

  巴赫的“G弦上的詠歎調”又緩緩響起,聽曲思情,。。。

  兩顆心緊緊地貼在一起,。。。,。。

  小提琴主奏手,是一位三十歲左右、頗具紳士風度的男士。琴聲中,飽含著熱情,激情,深情,愛情。千言萬語,均在琴弦上,深情厚意,均在不言之中。可惜,小雨不慎把演出節目單弄丟了(正在與音樂會組織者聯係,想法找回),無法寫出他的姓名,很抱歉。

  演出結束,他像滑冰運動員那樣,手一揚,腳一蹭,在大理石地麵上,瀟灑地從側後台滑到前台,帶領全體樂隊向聽眾致意,這時,全場起立,以熱烈的掌聲向樂隊的全體成員表達深切的謝意。

  當步出教堂時,台階上的玫瑰花瓣在歡送每一位虔誠的聽眾。。。

  夜,已很深了,早春的寒風嗖嗖的,天上的明月亮亮的,照耀著每個人的心路,。。。

  。。。

















G弦上的詠歎調”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德國,1685 - 1750

Église de la Madeleine
http://fr.wikipedia.org/wiki/Église_de_la_Madeleine
請點擊此維基裏的五張照片,隨後再點擊所得照片,可觀看恢宏壯觀的高清晰度照片


後記
Post-scriptum
Poscritto
Postscript

 。。。


參考文獻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

Mozart's Requiem - Introitus Requiem aeternam
莫紮特最後一部作品d小調安魂彌撒曲,作品626號,簡稱《安魂曲》,寫於1791年。
全曲共八個章節。這是第一章,“進堂詠”。

[
2]

"Les Misérables", Victor Hugo, Fenwick Choir in Paris 2010 Solo selections 390.MOV
音樂劇《悲慘世界》,根據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說改編,由芬威克合唱團演唱,馬德萊娜教堂,巴黎,2010 (高清版)

[3]

Chorus at St Madeleine Paris

[4]

Chorus Rehearsal at St Madeleine Paris

[
5]

LA MADELEINE PARIS

[6]
羅丹的塑“沉思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fr.wikipedia.org/wiki/Le_Penseur


初稿201136
稿2011526
稿最新稿:始終登載於小雨的博客上,請點擊: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若無注明,所有照片及視頻均為作者所攝。作者保留文字,照片及視頻的版權。 
聯係:hugodemain@yahoo.fr


free counters


部分跟帖: 



• WOW,這些圖片真是氣派!音樂也經典,頂一個- ♂   (0 bytes) (24 reads) 4/8/11 18:57:06 ! -看看聽聽

 • 是啊,小雨對這個教堂的音響效果的評價是:清晰,明亮,高音區很動聽,音品極好。是啊,小雨對這個教堂的音響效果的評價是:清晰,明亮,高音區很動聽,音品極好。

 由於那天是十人的弦樂隊演出,不用任何擴音設備,音質略有點單薄。若是交響樂隊演出的話,相信會是另一種效果。

 讓我們記住這個教堂吧,去那裏聽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升華。 -今日雨果- ♂    (261 bytes) (34 reads) 4/9/11 08:31:38

• 謝謝分享! -1iron- ♂    (0 bytes) (16 reads) 4/8/11 22:16:13

 • 也謝謝您與大家共享的許多好作品:) -今日雨果- ♂    (0 bytes) (11 reads) 4/9/11 08:34:10

• 也是在這,當年數千人聚集這裏為鋼琴家肖邦舉行葬禮,在莫紮特的安魂曲下 -loveclassicmusic- ♀   (0 bytes) (32 reads) 4/9/11 06:21:32

 • 謝謝!謝謝!謝謝!真的不知道艾,這個教堂原來是為肖邦舉行葬禮的聖殿啊。。。是的2010年春天,巴黎,大街的燈柱上,到處都懸掛著為他慶祝200歲生日的小旗幟,旗幟上麵是他的這張肖像畫。



Chopin at 28, by Delacroix. Part of joint portrait with George Sand, 1838. Chopin disliked this portrait.

  肖邦的這幅肖像畫的作者是歐仁·德拉克羅瓦,法國浪漫主義畫家。他的著名畫作《領導民眾的自由女神》是對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慘世界》的呼應,這幅畫曾被印入法國政府發行的100法郎的鈔票和1980年的郵票上。


Eugène Delacroix -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該名畫作的高清照片在此: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7/Eugène_Delacroix_-_La_liberté_guidant_le_peuple.jpg

 18491017日,肖邦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時年39歲。

  肖邦曾希望在他的葬禮上演奏莫紮特安魂曲, 但是莫紮特安魂曲的大部分是由女性演唱的,舉辦肖邦葬禮的教堂Church La Madeleine曆來不允許唱詩班中有女性,葬禮因此推遲了近兩周,最後教堂終於做出讓步,允許女歌手在黑幕簾後演唱,使得肖邦的遺願能夠達成。有將近三千人參加了1030日舉行的肖邦葬禮,演唱者還包括Luigi Lablache,他此前曾為1827貝多芬的葬禮演唱安魂曲,為1835貝利尼的葬禮演唱Lachrymosa

  根據肖邦的遺願,他被葬於巴黎市內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下葬時演奏了奏鳴曲Op. 35中的葬禮進行曲。雖然蕭邦被葬在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將他的心臟裝在甕裡並移到華沙,封在聖十字教堂的柱子裡。柱子上刻有聖經馬太福音621節:「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拉雪茲神父公墓裡的蕭邦墓碑前,總是吸引著許多參訪者,即使是在死寂的冬天裡,依然鮮花不斷。後來肖邦在波蘭的好友將故鄉的一罐泥土帶到巴黎,灑在肖邦的墓上,使肖邦能夠安葬在波蘭的土地下。

  尊敬的loveclassicmusic女士,請允許小雨問一個問題:聖經馬太福音621節:「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這句話裏的財寶是指物質財寶?還是精神財寶?這個問題對小雨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再次謝謝您的介紹。-今日雨果- ♂    (6611 bytes) (46 reads) 4/9/11 08:20:11

   • 肖邦蘇格蘭貴族學生Jane Stirling給與肖邦極大的幫助,肖邦葬禮的費用主要是她資助。

 作曲家身旁的人也很重要,沒有他們的幫助,也許世人就聽不到或者隻能聽到一部分他作的曲子了。

 聖經是上帝的話語, 那上帝說的財富應該是精神吧

 巴黎, 曾經是藝術家雲集向往的地方,現在的藝術家向往的地方又是哪呢,還是巴黎嗎? -loveclassicmusic- ♀   (290 bytes) (24 reads) 4/10/11 12:20:37

     • 回複:肖邦蘇格蘭貴族學生Jane Stirling給與肖邦極大的幫助,肖邦葬禮的-- ♂    (363 bytes) (19 reads) 4/10/11 14:31:00  今日雨果

      • 咱首都北京也是藝術家向往的地方,那麽多北漂的 -路邊群眾- ♀   (52 bytes) (19 reads) 4/10/11 15:24:52

• 好莊重的音樂! -10pm- ♂    (0 bytes) (26 reads) 4/9/11 10:05:05

 • 是啊,莊重得催人潸然淚下。。。 -今日雨果- ♂    (0 bytes) (17 reads) 4/9/11 17:44:03

• 太熟悉的音樂了,現場聆聽一定很震撼,片片拍得不錯,第一張最好 -yy888- ♀    (0 bytes) (19 reads) 4/9/11 15:47:37

 • 是的,這是一種大氣的、整體的、凝重的、對稱的唯美。您可將第一張照片放大細看,那天 -今日雨果- ♂    (214 bytes) (24 reads) 4/9/11 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