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澤為什麽不會當選?
文章來源: 空城之主2019-10-24 19:55:01

1. 實施前對低收入有吸引力,但實施後各個階級都會不滿。國家的福利係統由需求和供應力長期磨合而成,一牽百動,互相因果,就像各國的疆界一樣。打開重分配,理論上來說並非絕無可能,但是需要強烈的理由和暴力的手段,少一點正當就會失敗。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以色列的立國戰爭。楊做這麽大的手術,依賴於社會多數成員的支持,太天真。中產階級是勤勞致富的階級,反感這種獎勵懶惰挖鑿社會根基的做法。富人階級需要把財富用於再生產,楊的政策把他們的自動化創新看作失業的根源,還沒賺回科研費用就被懲罰性地抽稅補貼千刀計劃,勢必驅趕投資出國。窮人被千刀計劃一兌水,通貨膨脹先不提,很多真實需要幫助的人被人人有份擠壓,反感不言而喻。遇到金錢的事,沒有一個傻瓜。

2. 經濟災難。楊的計劃,麵對2億3千萬18歲以上人口,除去已經在拿每人每月超過1000美元部分,年缺口2萬多億。錢從哪裏來?楊說大企業稅收,說得像五歲孩童圍在一起談理想一樣豪邁。可是現有的企業整體已經在認真繳稅,是他們支撐了國家的運轉。這額外的2萬億比目前的企業稅額一倍還要多,根本交不起。停止千刀計劃是食言,人民會造反,總統走投無路中必定濫發國債,結局是通貨膨脹加上生產力出逃,兩者互相作用就像委內瑞拉一樣。

3. 違反公平建國,鼓勵創造的理念。楊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是自動化使大量工人失業,所以自動化企業必須出錢支撐他的自由福利政策。其實就是對高科技罰款。這種仇富精神並不是楊的首創。早在18世紀工業革命時代英國已經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作坊失業工人遷怒於機器的發明,結夥砸機器,破壞先進企業。是英國這個國家保護了創新企業,工業革命得以繼續。企業賺了錢,利潤交稅就多了,政府用這個稅收增值來改善基建使整個社會更有創造力。同時賺了錢的企業需要擴大再生產和提高生活質量,這些都需要新的工業和服務行業,原本失業的工人又找到新的工作。設想當初英國首先把失業工人失去的工資全部按福利金攤派到工業主頭上,企業非但賺不到錢,還要倒貼研究和試驗費用,工業革命是否得以實現?

4. 缺乏對國家的熱情。絕大多數總統候選人都有一種使命感,都把總統看作一種責任,對內提高教育質量,鼓勵創造,對外提倡公平自由的價值觀,提高軍力保護現有秩序但不隨便打仗。盡管上台後很難兌現,多少也是正確的努力方向。唯獨這位哥大博士懶得管這些,直接用政策性賄選瓜分國家來出人頭地。不管他一時得到多少附和,楊千刀必定會成為一個曆史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