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傳統文化,需要一個切入口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12-07-30 11:19:47




每當討論中國傳統文化,都免不了會引起一個“世界大戰”,這也難怪,文化這個大課題,連魯迅,林語堂,梁實秋等大腕都爭得麵紅耳赤,我等無名之輩豈非不自量力?

所以我覺得談中國傳統文化,需要一個切入口。這個切入口,應該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參照物,最好,是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和中國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

在我看來,有兩樣東西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一是麻將,二是中醫。

麻將,我已經侃過了(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281662.html)。今天說說中醫。

其實中醫我也說過了,但今天我想把中醫和文化更緊密地聯係起來談。

毫無疑問,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醫者,易也。醫易同理同源。中醫的理論離不開陰陽五行和八卦,中國人學中醫是不需要什麽科學知識的,“秀才學醫,籠裏抓雞”,可見,你隻要算個秀才,做個醫生是十拿九穩的事兒。

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最直接最完美的反映,就是中醫。

當前,傳統文化日漸衰退,雖然表層的外在形式還在被不斷發揚光大著。

同樣,中醫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各種中藥還在熱銷,針灸推拿按摩方興未艾。

傳統文化是被西方文明打敗的,中醫是被西醫(現代醫學)打敗的。

中醫失敗了嗎?不承認這一點,您就不要往下看了,咱各自表述。

事實是,無論在診斷,臨床治療還是後期護理上,中醫都無法和西醫比肩,至於急症搶救,器官移植,整形整容等領域,中醫更是望塵莫及。如今國內的中醫院,診斷一律靠化驗、X光、CT MIR,問聞診切幾乎成了曆史。

有強大傳統文化作為支撐的中醫咋麵臨如此尷尬的境地了呢?

在此,我們不去糾纏原委,也不想辯論中西醫孰優孰劣,我們展望一下中醫(傳統文化)的未來。

說當今中國醫學界“全盤西化”了,基本不為過。但是無論如何西化,中醫也沒有消亡,無論中醫如何改頭換麵,十全大補膏和劉太醫,張悟本、李一這樣的“大師”還會層出不窮的,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所以,“全盤西化”知識一個美麗的口號,隻要地球上還有中國人,就有中國傳統文化,它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慌啥?

中國傳統文化的這種超穩定性,也決定了改革的艱難。

如果說中國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在中醫這裏卻無法體現出來。

中西醫曆來是對立的,直到毛澤東提出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中西醫結合了快一個世紀了,成果呢?

青蒿素!“幫幫忙好伐!”

不錯, 青蒿素是從中藥中提煉的,但是其內涵——指導思想和理論是現代科學,中國人用青蒿用了幾千年,瘧疾根治了嗎?別說根治,直到奎寧引進之前,中國人死於瘧疾的人不計其數!連康熙皇帝若不是用了奎寧都一命嗚呼,而曹雪芹的爺爺這樣的權貴都沒有哪個神醫能把他從瘧疾的魔爪中挽救過來。

如果說去粗取精,取長補短是我們對待不同文化應有的態度的話,那麽從中西醫結合的經驗看,就是廢醫驗藥。

中國傳統文化的表象都是華麗美豔的,吃粽子,點燈龍,賽龍舟……,而這些表象後麵的價值觀和理論,今天我們則大可不必在乎。中國人盡管保持自身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但是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要好好改改了。

回到中醫,中藥無疑是一個世界草藥寶庫裏的一個分支,蘊藏著無窮的寶藏。但是我們用什麽是導思想來利用這個寶藏呢?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嗎?

前麵說到的奎寧,其實也是西方人用科技從南美土著人的草藥中提煉的。

那麽我們為什麽不用現代科技,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把一味味中藥做一個研究篩選,弄明白其中的化學分子結構與藥理,再通過大量動物和臨床實驗來驗證其效果呢?

至於中醫的理論,與其“博大精深”得讓現代人都一頭霧水,還是統統放在圖書館裏作為古籍供讀者瞻仰吧,在之乎者也裏找救命良藥恐怕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在八卦陣裏轉圈圈的人,誰都信誓旦旦堅信自己走的是“正途”,同樣的病症,張神醫說要扶陽,李半仙說要滋陰,一個“辯症施治”就糊弄過去了,於是中醫界也是“養生大師”層出不窮的肥沃的土壤。

同理,傳統文化泥沙混沌,“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不同的人按不同的目的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釋,找到自己認為是“金子”的寶貝。所以,在不少國人連“三個代表”還搞不拎清之前,提倡傳統文化應當慎而又慎,不是每一位同胞都有從沙裏淘金的本領的。淘金不但是一個力氣活,也是一個智力活兒,弄不好,真金被扔掉了,留下的盡是沙子,也不是隨便找個河灣抓一把沙子就能找到金子的。

平等、自由、科學、法治是現成的放在那兒免費供應的金子,我們何嚐不一麵吃著粽子,嚼著月餅一麵敞開胸懷接受這些普世價值呢?不過,懷裏揣著的那些成芝麻爛穀子,若是不騰出些地方來,怕是容不下多少新東西的。 

咱有些人能全盤接受西醫,更有像魯迅那樣寧死不看中醫的。可是要在全中國廢除中醫既無必要也不現實,畢竟科學不是萬能,科學有科學適用的特定範圍和條件。這就是為什麽黃花蒿裏找到了青蒿素,不代表用同樣的方法在所有的草藥裏都能找到靈丹妙藥;文化變革在一個特定的小範圍的地區能有所改觀,不代表在960萬平方公裏上就能立竿見影,所以,“台灣能行,為啥大陸不行?”和“故宮能有如此完美的排水溝,北京為啥不能”一樣——too simple, too naï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