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人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12-07-17 13:18:48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大江南北,這部關於“吃”的電視係列讓人們重溫了中國人傳統的飲食文化。

短短的 7 集,無法囊括包羅萬象的中華飲食,尤其是無所不包的食才,更隻能一帶而過。

眾所周知,中國人在飲食取材十分廣泛,尤其是某地區的人,隻要是天上飛的,地上走的,土裏長的,水裏遊的,幾乎沒有不敢吃的,當然“兩腳的爺娘不吃,四腳的眠床不吃”,除此之外,還有什麽不能入口的呢?——“飛潛動植皆可口,蛇蟲鼠鱉任烹調”。

有記載,早在南宋時期,某地人就“不問鳥獸蛇,無不食之”。至清代,什麽犬、貓、蛇、蜈蚣、蛤蚧、蟬、蝗、龍虱等,幾乎無不可入饌。當然,這裏麵自然也包括老鼠。

1743 年,有一個叫約翰·洛克曼( John Lockman ) 的神父在《耶穌會士書簡集(Letters Edifiantes et Cuieuses, Ecrites Des Missions Etrangeres Memoires de la Chine)》中就說:“中國人什麽肉都吃,他們吃青蛙,這在歐洲人看來是很惡心的,但他們認為味道很好。吃老鼠似乎也很正常,蛇羹甚至享有盛名。”

在另一些人看來令人作嘔的老鼠,到了某個地區確成為美味佳肴。這決不是什麽秘密,宰殺,烹製老鼠在街頭攤位上就堂而皇之地進行著。

難怪最近冒出了一條讓人匪夷所思的“新聞”—— 巨惡心看街頭燒烤怎麽把 老鼠變乳鴿的 ”。 “新聞”的始作俑者固然居心叵測,而拿個雞毛當令箭的,也不動動腦子:既然要做假拿老鼠充乳鴿,為何在大庭廣眾之下作偽呢?食客進餐館之前看到宰殺老鼠,進去坐下後相信自己吃的是乳鴿?中國人誰沒吃過乳鴿?盤中的乳鴿咋沒有頭沒有翅膀?用老鼠代替乳鴿,成本又能節省多少呢?

正宗烤乳鴿:



事實上,如今把老鼠當成“四害”一除,其身價反而大增,這不,媒體早有報道: 冬令食鼠餐館火 老鼠 " 價 " 高匪夷所思

具體什麽價格?據報道: 深圳驚現售賣 田鼠價格 比豬肉貴幾倍 ——“每公斤 100 元,少一分都不行。”

再來看看乳鴿: 廣東地區 乳鴿 、老鴿 價格 —— 三鳥批發市場 乳鴿 14.0  元 / 個 ;老鴿 25.0  元 / 個 ; 2012 年 7 月 6 日山東泰安地區乳鴿價格 : 13 元 / 斤、 15.5 元 / 隻。

有拿魚翅冒充粉絲的餐館老板嗎?

其實,網上流傳的老鼠變乳鴿早就被揭示了真相:照片是真的,沒有做過加工。照片中的田鼠的確是炸好後提供給顧客食用,但不是當乳鴿來騙人,而是真真正正以田鼠作為菜色。

圖片的出處是 2004 年 1 月 19 日蘋果日報副刊一篇名為《金黃酥炸鼠入饌作主菜》的報道,圖片一模一樣。

真相大白了。值得思考的是:舌尖上的中國人為啥什麽都吃?如今又為啥人人“恐吃”,一有風吹草動就謠言滿天飛?吃吃也就罷了,可惜大老爺們都吃成長舌婦了。

真的信仰危機了,根源何在?文化呼?體製呼?政治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