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英雄雙行”惹的禍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12-01-17 12:06:47


《非你莫屬》劉莉莉掀起軒然大波,從表麵上看,是一句“中國”惹毛了主持人,其實不然。


當劉莉莉說中國的時候,她是指當她在新西蘭感受到國內的變化,覺得再呆下去要變傻的,於是用了“中國”,這無論在語義語氣還是時間邏輯上都是講得通的。主持人未必不清楚。


關鍵的問題是,當劉莉莉提到莎士比亞,尤其是“英雄雙行體”的時候,讓主持人有點不受用了,願意為劉莉莉是弄錯了,因為很顯然不管是主持人還是老總們都沒有聽說過這個文學概念,甚至把英雄雙行和十四行詩sonnet)混為一談了。


最讓主持人難堪的是,他本想追問小姑娘的底細來證明人家不過是臨時要顯擺拿莎士比亞充門麵,沒想到人家在新西蘭上中學時就演過莎士比亞戲劇,這還怎麽下得了台呢?


於是報複開始了。


也難怪,“英雄雙行體”(Heroic Couplet)可能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都不知道是啥東西。


這其實是很普通的一種英文詩歌的寫作形式,當然不是莎士比亞的原創,追根溯源,還要算是喬叟(Geoffrey Chaucer)的功勞。


簡言之,英雄雙行是一種由一對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組成的對稱押韻的詩句,最典型的例子是十七世紀英國詩人John Denham Cooper's Hill


O could I flow like thee, and make thy stream
My great example, as it is my theme!
Though deep yet clear, though gentle yet not dull;
Strong without rage, without o'erflowing full.

你看最後兩句的
 though/though; yet/notwithout/without;以及兩句結尾的dullfull。這樣的詞讀起來輕重一致,反複出現,聽起來就起伏跌宕,抑揚頓挫,詩歌的節奏也借此表現出來了。

那麽這和“英雄”有什麽關係呢?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在十七世紀的英雄史詩(Heroic Drama or Poetry)中廣泛運用。

寫到這裏,我又覺得這“英雄雙行“沒有什麽大不了的,英國的英雄不就是咱中國的對聯嗎?咱的對聯也講究“
仄起平落”,對稱押韻,比如:


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看:“閑”/“賢;” “”/“道
太陽底下畢竟沒有新鮮事兒啊!

典型的“中式英雄雙行”:

 

遊西湖,提錫壺,錫壺落西湖,惜乎錫壺。

做邊幅,捉蝙蝠,蝙蝠撞邊幅,貶負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