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啥腸子吃啥菜
文章來源: 喝白開水健康2012-04-23 10:46:08

我朋友寫了篇博文,哈腸子吃哈菜,看了幾遍,說的不無道理。與大家分享,看看大夥兒是否也有同感。

觀察下我周圍的老外和華人,是有這種現象。有些老外,包括我家裏的那位,讓他吃蔬菜,要用騙孩子的方法,才能吃上一,兩口。不吃蔬菜,身體也很好。我們整天吃菜的人,一會兒感冒,一會兒病毒感染,老有病, 而他沒事。當然這並不絕對,應該是因人製宜,包括看病,吃藥。


他的文章如下:

1983年,我們去美國時,正遇國內副食品供應緊張,許多地區一年才發半公斤至1公斤雞蛋票。到美國一看,雞蛋、雞腿到處都是,那是最便宜的食品。

在美國,一般肉類都不貴,而大部分蔬菜都不便宜,剛好,大家可以“開洋葷”了。但是,一兩個月下來,開葷厲害的人有反應了,嘴發苦,身發熱,舌苔發紅,有些人嚴重便秘。

我看外國人每天吃那麽多肉沒事,我們中國人吃這麽一點就不行。一次,我看到一篇關於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文章,明白了中國人為什麽不能多吃肉的原因。

肉類食品營養豐富,且容易腐爛,所以,像老虎、獅子、狼那樣的食肉動物的腸子又短又直,沒有許多褶皺。肉是濃縮性食物,營養充足,不需要很長的腸子去慢慢消化吸收,腸道短又可以把因肉類腐爛而產生的毒素盡快排泄出去。

素食中的植物蛋白與肉食中的蛋白質有很大差別,纖維很多,難於吸收,所以食素的牛、羊、兔等,負責攝取食物營養的腸子必須較長,這樣才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

研究發現,兔子身長為0.4米,腸子長8米,腸子是身長的20倍。山羊的腸子為身長的22倍。而老虎,身長為1.3米,腸子隻有5.4 米,腸長是身長的4.1倍。狼的腸長僅為身長的3.5倍。食草動物的腸子,比食肉動物的腸子長很多。這是因生存條件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

千百年來,由於東西方所處的生存條件不同,決定了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習慣不同。人類與動物一樣,腸子的長度也產生很大差異。通過分析數據發現,以肉食為主的西方人,身高1.8米的人,其腸子的長度平均為5.4米,腸長倍數為3;而以素食為主的亞洲人,身高1.7米的人,其腸子的長度平均為8.3米,腸長倍數為5,差異的確很大。

中國人如果改成以肉食為主,那麽,我們比西方人長那麽多的腸子,就會充分吸收肉食中的營養,使我們的營養過剩,而且又不能像西方人那樣,把肉食在體內腐爛產生的毒素盡快排泄出去,這樣必然影響健康。

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地去趕吃西餐的時髦,也不能輕易聽信西方營養學家的理論。我們應該管住自己,教育小孩,不要輕易改變飲食習慣,否則,會得到嚴厲的懲罰。

不僅如此,飲食習慣和腸子的長短,也決定了人和動物的秉性差異。

食肉動物追捕的食物是會跑會跳的,它們在捕獵動物時必須即時興奮,精力與體力充沛,要有冒險精神,而且要手段殘忍;對食草動物來說,植物是不會逃跑的,可以來得及仔細觀察周圍環境,分析是否安全,因此養成了不慌不忙、三思而後行的習慣。

人類也是一樣。腸子長的人,一般文靜且理智,性格保守、中庸;而腸子短的人性格粗獷,易怒、好鬥、進取心強、克製力差、容易走極端等。

腸子要消化、吸收動物蛋白質,會分泌出“去甲腎上腺素”。如果以肉食為主,就會較多地分泌這種激素。這種激素能促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劇,使大腦皮層缺少控製情感的能力而變得容易激動。長期下來,就造成了以肉食為主的西方人容易興奮。而素食蔬菜中的“青汁”,它的化學結構同血紅素相似,長期飲食這種“青汁”,既能降低血壓,又能使人精神舒暢。長期以素食為主的東方人,也就潛移默化地塑造出溫和、文靜的秉性,形成了強調整體與和諧的東方文化。

當然,小小的一根腸子並不是決定人類健康和性格的唯一因素。但是,如果我們從中得到啟示,那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