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婆婆家
文章來源: deja2008-07-10 17:14:33
婆婆家在山東費縣芍藥山鄉鮑家莊, 據說是全國有名的窮地方. 但在我愛人的嘴裏那裏可是個美麗的地方. 火車晚11點多在北京發車, 早上快10點到達費縣. 一下車遠遠看見婆婆和大姐, 大姐夫抱著潤澤(二姐的大女兒)跟在後麵, 婆婆二月份來北京時雖然已經見過, 但時隔數月, 況且大姐夫婦第一次見麵, 不免都有些拘束, 然而大姐長的和我丈夫一般無二, “愛夫及姐”, 片刻便熟. 當我們走出站台已如一家人一般…. 坐車到大姐家後, 我和婆婆帶著潤澤回屋休息, 大姐開車送貨到芍藥山鄉她和二姐承包的超市, 大姐夫上班…一個下午閑而無話. 大約快五點, 大姐的女兒馨語下學歸來, 為了不打攪她寫作業, 婆婆提意我們出去走走, 正好大姐打電話來說她在不遠處修車, 我們便朝那個方向走去. 比起北京的繁華熱鬧, 費縣可就蕭條安靜許多了, 路上人也不多, 走了大約百十米處, 婆婆大概累了, 向路上擺攤買小吃的人借了登子準備坐一坐, 忽見大姐從馬路對麵向我們招手, 她正在那裏修車, 大姐夫也在, 我們過去一邊等, 一邊閑聊, 時間便匆匆過去. 車修好, 大姐夫把車開回單位, 我, 婆婆和大姐走去一家餐廳, 大姐夫騎車隨後便到, 馨語打電話來說她從家直接去餐廳….餐廳不大, 包間已滿, 我們便在靠門一張桌旁坐下, 這裏和北京不同, 菜單特別簡單, 一張單紙, 店員也不熱情, 客人需到櫃台點菜….大姐夫麵善話軟, 頗容易親近, 他一邊喝酒一邊把選擇這個餐廳的原由娓娓到來, 原來這個餐廳老板是威山湖人, 魚做的不錯, 姐夫已來過數次, 印象頗好. 果然隻見餐廳一麵牆上貼著一副壁畫, 一泊湖水, 幾株荷花, 想必這就是威山湖吧, 話間菜已上齊, 麻婆豆腐, 炸茄子, 紅燒魚, 脆山藥, 材料新鮮味道比起北京的餐館卻遜色一些, 不過我和大姐一家初次見麵彼此新鮮也因著我丈夫的緣故話題不斷, 幾杯金星啤酒下肚這菜吃的也就有味道起來. 婆婆是個敏感操勞之人, 生怕對我照顧不周, 一味招呼我吃菜, 魚一上來她竟然把半條夾到我碗裏, 自己卻隻看不吃….飯後, 大家都因著酒勁情緒高漲起來, 連隻喝了一口酒的潤澤也蹦蹦跳跳起來, 這個不到兩歲的小娃娃聰明乖巧, 隻可惜是領養來的, 和我丈夫家的人長的完全不象….回到家中已經十點, 我被安排住在馨語的屋裏, 婆婆帶馨語, 潤澤睡到大屋, 大姐和大姐夫借宿鄰家…這一夜睡的太不安穩, 半夜聽見潤澤大哭, 第二天方知是她滾來滾去摔到床下去了…. 大姐大約四點起床去提貨, 等回來接我們的時候已經是八點多了, 我和婆婆帶著潤澤擠進原本隻能容納一人的副駕駛座, 一路顛顛蕩蕩的駛向芍藥山鄉, 大約二十分鍾的光景, 遠遠看見很多低矮的房屋, 大姐說那就是芍藥山了…. 大姐二姐的超市把在一條十字路口的西南角, 門又高又大, 直對馬路, 貨物堆放兩側, 雖然兩邊也各有一個超市, 但遠遠不及這個風光…車剛停穩,二姐已經站到門口了, 我急忙下車, 未及寒喧幾句, 一隻狗忽的跑來,我嚇的尖叫, 二姐連忙介紹小狗樂樂,從不咬人,是城裏什麽親戚送來的, "哦, 不咬人就好..." 我的窘迫不再話下.... 二姐和大姐小鮑長得有些偏差, 是個明快的人, 芳芳就更別說了, 開朗活潑, 19歲的花季少女, 白白淨淨, 不象鄉村女兒. 互相招呼之後她們就開始卸車, 我本想幫忙, 無奈她們堅決不讓, 隻好站在一旁看著, 頗有些無聊. 婆婆這時招呼我進去, 我便跟著她走向店裏, 店不大, 大約也就是一百三四十平米的樣子, 從吃到喝再到穿應有盡有, 無一不確, 隻是這些品牌在北京都沒有見過. 超市的後麵還有一處小房, 悶熱漆黑, 房頂是玉米杆搭建的, 中間還有一個樹樁做支撐, 用煙箱擺出的屏封將房子割成兩處, 裏麵的一處擺著一張大床, 後來知道那便是二姐一家四口睡覺的地方, 靠外的一處一角有個水池, 旁邊有一道門連著一個小廚房, 廚房通一個院子. 婆婆住在院子西側的一個小屋, 去看了一下, 除了床便是一屋子的貨箱, 一個小黑白電視擺在桌上…婆婆要我到她的屋裏休息, 我說不累連忙拿起像機準備出去….才走出幾步, 忽聽的大床上有些動靜, 過去一看, 二姐的小女兒月月正赤跳跳的睡在那裏, 此刻已經醒了, 我馬上抱了, 月月怕生哭了起來, 沒法便跑去向二姐求救, 二姐接過月月親上兩口, 月月便轉啼為笑, 可愛極了, 正在玩的潤澤看見媽媽抱著妹妹, 便抓著二姐的腿一氣攀爬. 二姐應接不暇...正看二姐那裏玩的開心, 大姐叫我, 這時婆婆也出來, 我們便按事先計劃坐上了車轉往鮑家莊二叔家送貨順便看看親戚... 由鄉到村, 路上漸漸荒涼, 別說一處店家, 就是一處矮房也難找, 到處都是山石和田地, 小鮑說的美麗不曾體會到車就已經停在一處平地, 那就是二叔的木材廠, 說是木材廠不過是一個露天空地上堆了幾堆的木板, 回想路上這樣的木材廠也見到無數了....下了車, 我們忙向人堆走去, 明天二叔的大兒子結婚, 戶外支了好幾個大灶,幫忙的親戚來了不少, 在婆婆的引領下, 我"大爺", "大娘", "叔叔"的一通亂叫, 至於他們倒底是我丈夫這邊的什麽親戚根本搞不清楚, 也不好多問. 小鮑的爺爺坐在一塊大石頭上, 頭上頂著一個大草帽, 我走上去, 在婆婆的暗示下, 從包裏拿出了四百塊錢給她... 大姐忙著跟二叔說話, 婆婆過去給二嬸幫忙, 我左顧右盼, 無所適從, 好在身上背了像機, 便劈了啪察的拍照, 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好人的注意, 他們有的竊竊思語, 有的向我友好示意, 進而鑽入鑽出我的鏡頭....... 大姐和婆婆忙乎了一陣子以後, 便抽空帶我去看二姨, 路上碰到了舅舅, 他隨行跟我們一同到了二姨家, 二姨72歲, 清瘦矮小身材, 人非常隨和. 我們坐在門口, 他們聊起家常, 我一邊聽一邊拍照錄相, 二姨說她身體不好, 經常咳嗽, 前不久吃了大姐送來的藥有所好轉...這時, 婆婆又一個暗示, 我便從包裏掏出400塊錢來, 200給了二姨, 200給了舅舅, 他們也不推脫, 都如數收下. 來山東前我已有準備, 到農村走訪親戚就得各處排發錢財, 給婆婆壯麵子。不過二姨, 舅舅確是些老實本份的農民,這些人或是以前幫過我婆婆, 或是至今貧苦, 想想給些錢也是應該的, 再加上聊上幾句頗為投機的話下來, 生人變成熟人, 熟人變成親人, 錢的事早忘的幹幹淨淨, 再想起來隻覺得給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