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之行小插曲
文章來源: 苗青青2009-06-11 12:06:32
女兒隨學校組織的大學訪問團去英國訪問幾個大學,了解學校的情況,為明年升學做準備。 回來那天我發現她情緒不高, 悶悶不樂。

等到晚上, 女兒寫作業, 我在旁邊陪她, 一邊看我的東西,一邊有一搭無一搭地對話。 她開始告訴我這次英國之行讓她很失望。原來因為她們五個素來要好的女生住一個大房間,朝夕相處, 吃飯,逛街,晚上活動,各人有不同喜好,很難協調。每天住在一起,女兒發現平素的好朋友原來還有很多不同。

比如吃飯, 要去哪家餐館, 吃什麽餐,一個說東, 一個說西,總是半天定不下來。 女兒說,隨便去哪個都行, 為什麽總要爭論呢,為這麽點兒小事兒。 又比如說晚上自由活動, 女孩們每天多數都去逛商店。女兒有一天說, 每天都逛服裝店, 我不想去了, 有一位女生立刻說:你為什麽這麽自私, 不和大家一起活動呢。 女兒受這句話的刺激,和我訴苦:我喜歡逛書店, 服裝店天天逛,有什麽意思啊, 我一次不去就是自私了嗎。她心中很是為這個指責不平。

我沒有給她出主意, 單單聽她敘說。 道理她都明白。

她說,我失望的是這些同學本來平時都是好朋友, 這次我才發現其實原來我們也不是多麽地好。 我安慰她,人從早到晚住在一起,容易顯出矛盾和不同來, 很正常, 每個人喜好也確實不同。

女兒又說,媽媽你知道我現在怎麽想, 我以後一定要學習作個紳士,哪怕被人說虛偽, 也比對人粗魯尖刻強很多。 我以後要做那個在學校裏先給人家開門, 帶路的人。 我說,好啊, 我很喜歡紳士淑女, 那不是虛偽, 因為你的初衷是為別人方便,那不是很好嗎。

雖然這次英國之行有些小小的不愉快, 我還是為女兒欣慰, 因為她看到了現實世界中人和人相處的真實情形, 並且, 還能由別人想到自己,想清楚自己要選擇做一個什麽樣的人。這樣一次旅行,對孩子, 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長大的孩子,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她開始在生活中觀察思考了, 我很高興。 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自己也是這麽一路觀察思考不斷修正自己走過來的。

聖經說的“愛是恒久忍耐”,這個標準很高, 要一生都努力才行。 女兒,媽媽和你共同努力吧!